原因有三:

1. 阻力。虽然这条线很淡,但却是这出“二人电影”最重要的冲突来源——雇佣关系造成障碍:雇主表白会显得伪善和霸道(欧亨尼奥哥哥一针见血);雇工表白会显得像是出来卖的。所以两人一直都按兵不动,悄悄试探。欧亨尼奥拒绝马丁的吻,还问了句:“是因为那些画吗”,大约是感情迎面而来时本能的一种困惑不安(尤其是听了哥哥那番话以后)但又不想放弃;但这成了一个打到马丁脸上的耳光,接受衣食住行各方面施舍所积累的感激,因为主动出击的失败,统统转化成了无限的卑微感,无地自容。

2. 动力。童年共同回忆是冲破障碍的引子:一同游泳、射击,故地重游,将两人的好感越牵越远。而“两个菠萝”的幻灯片记忆,则在无言之中蕴含了所有的心思,冲破了最后一道隔阂。(结尾的挽回,你能想象到任何说辞能够比这解释得更透彻又不至于损害感情吗?)寻找、温习、修补幻灯片的过程,暗示着欧亨尼奥对马丁的眷念和对两人关系质变的认可。(p.s. 最后一段有没有让你想起05年的傲慢与偏见?)

3. 牛顿第八定律:physical attraction. e.g. 欧亨尼奥第二天焦急盼望的神情;马丁坐在汽车里时的尴尬脸红;以及两人各自的撑帐篷和背景虚化的丁丁


雇佣关系+童年回忆+相互吸引——这个搭配的巧妙之处在于,同性异性观众均能产生共鸣,但故事必然只可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试想以下情况:
1. 男雇主+女雇工:强弱立判,更可能是恶俗的霸王硬上弓或曼哈顿女佣类型的chick flick;
2. 女雇主+男雇工:似乎更应该是“白人少女抛弃阶级划分与黑人奴隶私奔”或者包法利夫人之类的美式主旋律或女性主义故事。
3. 女雇主+女雇工?:想不出来...(还是出门右拐去看阿黛拉或指匠情挑吧)

配乐很古怪,但与电影的独特韵味相得益彰。管弦乐(?)带来一种复古、严肃、排外的感觉,如天空般罩在整个电影上方,调和了绿色、燥热与肉体可能产生的轻佻;迎合感的缺失反而将两人的感情发展凸显得更为难能可贵与值得回味。

前半段略带压迫感与紧张感的音乐似乎正好配合着雇主的性格与地位(欧亨尼奥眼里总带着一丝神经质的游离和恐慌);后半段开始显得柔和深情,有一小段钢琴伴奏如画龙点睛,更有阳光入境,好像冰山在融化。

标题是幻灯片斑驳标签一般的“Hawaii”, 似乎照应着电影营造的封闭隔绝、宁静平和的“fairy wonderland”,两个男人的关系在童年纯真回忆的基础上越走越远。欧亨利奥为什么会喜欢上马丁?不知道是否是因为那双小鹿般的眼睛让他能抛弃过往经历的负担(扔掉的相册),重拾孩童的真诚与无畏(正如他创作中的小说)?

总之,这是一部格局不大,但值得细细品味的好电影。and god, I wanna be in a relationship!

夏威夷Hawaii(2013)

又名:爱欲中的夏威夷(港) / 我心遗忘夏威夷(台)

上映日期:2013-04-13(阿根廷)片长:102分钟

主演:麦努威·维古诺 Manuel Vignau/Mateo Chiarino/Luz Palazon/Antonia De Michelis/Manuel Martínez Sobrado

导演:马可·伯格 Marco Berger编剧:马可·伯格 Marco Berger

夏威夷相关影评

sturnball
sturnball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