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帮film bro一起看了《房间》。的确是彻头彻尾的烂片,在观影的一个半小时之内,我若干次被打断,若干次想离开,若干次翻看邮件,直到现在眼睛依旧无法调整到舒适的状态看屏幕。
但是抛去这些,如果我们认真审视这部电影的内容,其实不难发现:
这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
但如果需要咬文嚼字地欣赏一番
这tm还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
好,泄愤之后真实做作地分析一下电影,从某个极其隐秘的角度看(可以看出我怨念多深),这部电影能被看作是一部后现代风格的荒诞伦理剧。首先这里的后现代定义立足于当代电影学院派对后现代的解释,并非60年代先锋导演们正儿八经导出的反传统好莱坞式的电影,而是如Nancy所说的把电影,绘画,戏剧等传统“高雅艺术”重新打磨重构,立志于解构媒介本身的后现代性。这部电影无疑在这方面登峰造极。经典剧作《Angels in America》的监制也是原剧本作者Tony Kushner为了唤醒民众对电影/戏剧这种媒介被动接受的意识(很大程度是受纳粹德国民众对希特勒消极且狂热的崇拜影响),主动通过各种精巧的舞台布置打破“第四道墙”,例子数不胜数:让观众直接看到后台,几分钟前还在场上光鲜的角色在后台却变得慌乱急迫,让演员直接与观众对话,更有甚者,直接不布置幕布或对现场打光,这些做法都让观众意识到戏剧本身的不现实,以及舞台演出本身的不真实性。
而这部《房间》可以称作这个方向上登峰造极的作品,甚至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房间》文化,自《房间》上映以来,影迷们编纂的观影指南层出不穷。影迷们似乎从未如此热衷于打破“第四道墙”,参与进影视文化的表达:什么时候该扔勺子,什么时候随着主角一起说出那句著名的Anyways, how’s your sex life?,什么时候发出嘘声,大家在过度解读中尽情地解构着这部电影。电影本身说的故事并不复杂,主题也是相当刻板的家庭伦理。只因为极为糟糕的情节,台词,演技和摄影被影迷们奉为烂片中的《公民凯恩》。这个评价并不中肯,《公民凯恩》虽然上映后反响不佳,但影片的高质量内容和别出新意的运镜手法让电影在几年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活力是出自电影本身的。而看完房间后,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地方,一起看第一回的朋友也没读出电影本身是否有什么深意。很显然,在形成一种关于“糟糕”的亚文化后,电影本身如何已经不重要了,它所划分出的discourse community,这个集体中共通的语言,以及影迷对烂片过度解读带来的欢乐是超脱电影的存在。这一点其实与现在国内风行的“抽象文化”极为相似,首先“抽象文化”漩涡中心的人并不创造高质量的内容,也很明显并不是一个传统定义中的“偶像”形象,但在后现代强大的解构下,孙笑川本人并不重要,他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只要能不断制造模棱两可的黑话。很明显,《房间》在这个层面上的确可以被视作一部后现代荒诞伦理剧。
Anyways, how's your sex life?

房间The Room(2003)

又名:瘟室

上映日期:2003-06-27(美国)片长:99分钟

主演:托米·韦素 / 格雷戈·赛斯特罗 / 朱丽叶塔·丹妮埃拉 / Philip Haldiman / Carolyn Minnott / Robyn Paris / Mike Holmes / Dan Janjigian / Kyle Vogt / Greg Ellery / 

导演:托米·韦素 / 编剧:托米·韦素 Tommy Wiseau

房间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