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下

loser的故事。可以给到4-4.5颗星。还好结局并没有获胜,既然影中强调女性过了32岁就意味着超龄了,那女主就是在一年之内练习拳击的。女主既不是职业选手,也不是业余选手,只是一个临时来练习与想要打比赛的普通人,比赛就会有输赢,谁都想赢,但是面对的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职业选手,且能持续进攻的强势选手时,女主可以用左拳反攻,但赢了比赛就太虚假了。所以,故事的结尾也胜在这不是一个逆袭成功的故事,有多少人能真的当一个成功者呢,成功者是被歌颂的,但这个世界被忽略的人可太多了,但输了比赛她就真的输了吗,没有,虽然她想要的结果是战胜,也是战胜自己,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她的体态变好了,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改变了,能够做很多的事情了,也能够与家人和谐相处了。

我现在很少看日本电影了,横向探讨一下此类的国内外的竞技电影,日本电影不同的是不会主导爱国情怀,小人物故事就不会过分虚伪,因为电影无论如何都拍不出真实赛场的热血感,国内拍的烂片立刻想到的就是《中国乒乓》。相反,《百元之恋》则是聚焦于小人物的故事,那么小人物的输赢,要么是为了一个团体而战,要么就是为了自己,立刻也想到了国内的《热烈》,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也可以洞察到,日本创作者就是喜欢以双向视角重新审视与剖析个人与社会,日本书籍《社会为什么对年轻人冷酷无情》、《少子化社会》也是如此,是日本的态度。

基于国情的不同,以及基调的不同,民族性格的差异,国内的电影可能更多的是刻画一个常年积极努力向上的形象,但他们距离成功就是缺少的是一个机会,反观日本情境下的此类热血电影,许多都是丧的,是悲观的,更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是坦诚的。但我们又真的不同吗,这其实都是东亚国家棘手的问题,只是处理的方式不一样。其实这样的失败者,在我们这将近14亿的领土上存在的数量更大,但是我们做不到像日系电影那样的“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我们必须保持一个乐观主义,才能有可能获胜,我也很好奇贾玲翻拍的《热辣滚烫》的基调会改编成什么样。

日系电影,我在初高中阶段,每次在考试受到打击时,就会拿出来给自己打鸡血。以前很喜欢看《垫底辣妹》,同期也把同系列的《高考灰姑娘》《三星营养午餐》都看了,都是失败者的故事,但是我看着也津津有味,我们只是个普通人,没有拿到什么最棒的奖章,我们就不配站起来了吗?喜欢审视自己,是日本人的一大特征,虽然这仅是在避开政治与道德不谈的情况下。如果换做是韩国人拍,那么可以结合金爱烂书中总喜欢提及的复读者的“丧”。

说到丧,国内倒也不是没有此类电影,B站的《三悦有了新工作》也拍的蛮不错的,口碑也不错,主人公是一个失业者,她选择了逃避、摆烂,无梦想无目标,自我放弃。他们的房间似乎都糜烂着一股酸臭味,既是垃圾的熏臭味,又是不修边幅的懒惰味,浓厚得可以穿透屏幕。他们都是在与家人的争吵后,搬出了家门。即使30左右了,本该已踏入社会将近10年的他们,对重新融入社会的经验也仅为0,表现在不够油嘴滑舌,不够朝气蓬勃。这就不得不提,日系电影,还加入了18🈲️画面,一些女性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受的苦楚,被强奸,被当成炮友,被出轨,连梦想也被收回。

臭恶的男人也在这里得到了放大,店里的大叔在看比赛的时候就对女生上下其手,在吃饭的时候展现了无比丑恶的嘴脸,在女生醉酒之时又趁其不意将其强奸,在被举报强奸后偷了钱跑路…香蕉哥“男友”则是在其变得积极向上之后便离开了,有没有爱过呢,还是只当成了炮友?百元之恋也是出于此,“少了一百元”才开始有了联系与约会,不过似乎在开头的时候女主也会把自己贬为“只值这个价钱”。

但是我还是有一个疑问的点。女主“身型”的蜕变是刻意的吗,是为了香蕉哥才蜕变的吗,是为了男人吗,是抱着“我要让你后悔”的心态去做的吗?我真的觉得不是,女主初期知道拳击是因为路过的时候看到了香蕉哥,紧接着看了一场香蕉哥的比赛,后面又在香蕉哥离开去到练习的地方寻找香蕉哥,于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到了那张报名表,虽然老板说的是“一周来三次就可以减肥”,但我始终觉得女主的动机是“为自己”,就想看看一个loser的反击可以做到什么地步,是不是也可以在赛后和人拍背表示友好,不过是想体验一把成功者的滋味。


百元之恋百円の恋(2014)

又名:100円的爱(港) / 百圆之恋 / 一百日元的爱情 / Hyakuen no koi / 100 Yen Love

上映日期:2014-10-25(东京电影节) / 2014-12-20(日本)片长:113分钟

主演:安藤樱 / 新井浩文 / 稻川实代子 / 小出早织 / 宇野祥平 / 坂田聪 / 冲田裕树 / 吉村界人 / 松浦慎一郎 / 伊藤洋三郎 / 重松収 / 根岸季衣 / 

导演:武正晴 / 编剧:足立绅 Shin Adachi

百元之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