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租屋隔离了二十多天,因为不想学习,空的时间都是在看电影。
在看过几部爱情片和青春片之后,我很伤心,因为电影中的少女都有人爱,爱她的男主还很帅,比如伊桑霍克,比如孙阳,比如柏原崇……这些电影让我觉得我没有早恋,长得一般,旷课不是因为心碎而是因为能睡的十五六七岁根本就是白活了一场。
于是相比起《弱点》《追梦赤子心》《健听女孩》这样大概率不会在我周围发生的故事,我更喜欢《同学麦娜丝》,这是我2022年度最喜欢的电影,暂时没有之一。
麦娜丝是主人公们高中时期的校花,是罐头(林冠陶)单恋多年的女神,大家都传言说校花毕业之后去了美国,但实际上她并没有去那个充满梦想和遍地金钱的国家,而是在一栋破败的楼房里做色情按摩女郎……
女神被拉下了神坛,还被扔在了地上任人践踏。我甚至都开始思考,美貌这种毋庸置疑人人都想拥有的稀缺资源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在本片中,导演将美丽又堕落的麦娜丝作为了一种象征,暗喻电影中4个台湾衰仔少年时期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中年时终将走向幻灭。
如果抛去影片中的修辞,在我看来,他们的故事分别代表着社会上大多数人汲汲一生对梦想(名利)、爱情(校花)、安稳(房车)、健康(认同)的追求,讲的是个人欲望和现实冲突不可调和,个人被现实压迫又无力反抗,从而迎合、失落、自我安慰甚至莫名其妙就会死掉的故事。
添仔(吴铭添)是一个做梦都在拍电影,但是电影审美和理论知识甚至不如最爱和加藤老师“学日语”的好兄弟罐头,整天无所事事偶尔才有机会导一下“保健品”广告的小导演,在机缘巧合下参加了立法委员的竞选甘愿充当政治败类们的傀儡。
罐头(林冠陶)相貌丑陋且经济贫困,可偏偏人又很多情,于是他只能接触到特殊行业的女性和加藤老师的作品。在自杀前会点2份“小姐套餐”,但面对消费就能得到的曾经的高中女神又会哭着跑掉,因为女神只当他是个客人。
电风(陈典锋)作为本片唯一的白领,十分熟悉职场画大饼行为和加班文化,花47万买来的需要推车入库的车位,是本片有“喜剧”标签的主要原因。
闭结(啊,你看我最爱他又没记住他的名字)在台湾话是结巴的意思,他从小和重病的奶奶相依为命靠纸扎店过活,因为阴气重,经常直接承接客户需求,突然有一天不结巴了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时候,却被误杀,横死在了加油站。
无疑,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现代悲剧,是一个全然“负面价值”的影片。看过《大佛普拉斯》的人应该知道,导演黄信尧特别善于用无厘头,戏谑的方式表现不同阶层人物的对立反差和小人物悲惨的命运。《同学麦娜丝》也是如此,他的两部电影在我看来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明天不会变好。
从小习惯了被各种“正能量”打着镲敲着锣教育“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观点是足够毁三观的。一部分人可能会就此偃旗息鼓,躺平摆烂,而一部人可能压根儿不相信这种鬼话,还有一部分人会理解和接受这样荒谬充满痛苦的人生,并在这样漫长又虚无的生命中找出光来。我想导演其实是这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明天不会变好?而什么是生命的光彩呢?
政治书上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是由其经济、文化、社会关系以及某种符号性的形式所决定的。而社会发展的方向又是由社会中的既得利益者决定的。很显然,这4个衰仔以及我这样的人,大概率是没有办法让这个社会随了自己的心意的,于是就只能被动或者不自觉地遵从社会的一切规训,比如,要遵守由社会既得利益者制定出来的法律和道德,要努力实现社会对人们在物质成功上的标准,就连梦想都是受到自己国家文化,体制,精神影响的,比如排他性掠夺个人财富的美国梦和追求精神品质的欧洲梦就是两种不同的梦想。
添仔最欠揍的不是因为在闭结葬礼上拉选票,而是虚伪,自欺欺人。他的导演梦的实质是名利梦。在和高委员长的厕所对谈中他很清楚自己的下场,但只要能揣着瓦乐莉的内裤,友情和家庭就可以坚定不移的背叛。
罐头和电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人,他们诚实努力又平庸无奇,乖巧顺从地朝着社会为他们划定的方式忍受着生活,但在某些时候也会小小的反抗命运的不公,比如电风辞职,罐头自杀,但到头来,电风要养家还是要找一间格子间继续工作,女神跌落了凡间,爱情破碎,但罐头有了工作还有阿妈和以及帮他付嫖资的好兄弟。
闭结跟他们都不一样,作为一个结巴,他甚至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参与周围人的话语构建,他就像一个温暖善良的透明人,没有人关注他,他自己也不会关注自己,他更在意的是奶奶,好兄弟,阿月,甚至是亡者客户最后的梦想,在他们面前闭结就不会结巴。
再伟大的个人放在无涯的时空中也是微不足道的,而再微不足道的人当聚焦于他个人生命时,也总是有人视其为是伟大的。将没有故事的人拍成故事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让差不多处境的荧幕外的观众,透过他们对生活的苦难的接受和反抗,体察出点喟叹、愤怒、绝望或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