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虽然是北野武执导的第二部片子,却是第一部可以称作北野武式的电影。作为他以后片子的雏形,这里面有他日后风格的胚胎。电影的日文名可能与棒球有关,我不怎么懂行。但是英文名boiling point沸点,却直切主题。只有看到结尾,你才会发现,主人公其实一直在寻找一个词,沸点。让自己燃烧起来的点。在棒球场上他差点找到,可惜功亏一篑。最后,藉着暴力终于找到了他的沸点。片子始终保持着单一缓缓的节奏。这节奏和主人公的外表相重合。这个业余棒球手,典型的失败者形象,表情木讷,毫无魅力。始终平静厌倦地看着外部世界。你无法知道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在他的外部,暴力作为一个情绪的温度计,却越升越高,到北野武的出现,把暴力情绪推向高潮,直至主人公以自毁的方式,成功地找到自己最后的沸点。这种情绪的变化,始终被包裹在单一散淡的节奏中。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主人公真实的内心。北野武在戏的后半部,起了一个镜子作用。他的性格和主人公完全相反。是个变态的性虐待狂。用暴力开口的人。最后杀人被杀。某方面来说,他其实表演的是主人公的内心妄想,积蓄着主人公体内的暴力。因此主人公有着和他一样的下场。这种隐喻很高超。了无痕迹。可能是因为来自北野武的即兴,或者说是无意识的创作。
    因为不象他以后的片子那样有厚一点的负载,该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影片的基本元素。暴力和滑稽。这是一部滑稽片。我所以选择滑稽这个词,而不用幽默,是因为滑稽专门描绘的是人的行为。幽默可能让你笑,无论是苦笑还是讥笑。滑稽却会让人笑不出来。只感到奇妙怪异。滑稽的产生是人和人想要表达的东西不成比例,人和环境的错位。结果滑稽也形成了张力。北野武的许多片子其实就是建立在这种滑稽之上的。(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北野武作为一个相声演员,本意是透过镜头寻找滑稽,结果寻找到了其他。)而行为最震撼人的就是暴力。那种突发的暴力,是语言的迅速转换。这种语言因为没有清晰的声音,而显得充满魅力。北野武的暴力有很多解释。我把他当作沟通语言。粉碎自己粉碎他人,摧毁中间的屏障。暴力可以看作是一种绝望的失败的沟通。即使是无目标的发泄也是和自我沟通的努力有关。像北野武自己的那段戏,无逻辑无道德,暴力是他唯一会用的语言。
    回到滑稽片上来。这部电影只是一部滑稽片。片中有许多滑稽的画面。都很古怪。无论是杀人,强奸,还是打架,撞车都很滑稽。我喜欢的一场是那段在杂货店门口吃雪糕的戏,一字排开,几个男人一起啃雪糕,北野在不停地踢女人的屁股。这是一个远景加中景。天真。友谊。无耻。北野武的画面镜头无法述说的,看上去好像散淡,跳跃,象主人公们一样没大脑,却很奇妙。电影的开始中间结尾都是棒球赛,棒球是注重团队合作,而且讲究规则的比赛。这和外面无序的暴力形成了对比。棒球赛在结构上也平衡了影片的倾斜。起到了缓冲作用。最后我想说一句这片子简直就是把日本人当笑料。白痴一样的团体和对女人的歧视。难怪日本人不喜欢北野武。


3–4x10月3-4X10月(1990)

又名:沸点 / 3比4X10月 / 棒下不留情 / Boiling Point

上映日期:1990-09-15(日本)片长:96分钟

主演:北野武 / 小野昌彦 / 石田百合子 / 井口薰仁 / 布施绘里 / 芦川诚 / 井手博士 / 鹤田忍 / 小泽仁志 / 丰川悦司 / 柳原晴郎 / 井川比佐志 / 约翰尼·大仓 / 邓肯 / 柳忧怜 / 

导演:北野武 / 编剧:北野武 Takeshi Kit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