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默思】道德綁架跟道德强制性
American Pastoral by Philip Milton Roth, who received a Pulitzer Prize for his 1997 novel, on which this namesake movie (2016)is based.
『美國牧歌』/美國田園詩/美國心風暴(臺)

 荷里活墮落非自今日始。但是未看這部電影之前,也一時半刻料不到如此之甚。今年的奧斯卡給了那部不知所謂的『拉拉藍』。對比手邊這部默默無聞的『美國牧歌American Pastoral 2016』,方纔體會到這種墮落積重難返,好萊塢幾乎不可能恢復舊日光彩。因爲整個影壇潮流已經跟社會現實脫節到如此地步。儘管還有良心藝術家拍攝類似好電影,衹是估計連籌措資金也很困難。我很少看完片尾字幕。這次忍不住坐定定看到末了。看到裏面有明顯的中國名字出任助理監製。這種安排恐怕跟資金來源有關。且不管這種資金是否真的屬於所謂『大外宣』,至少膽敢投資到這樣一部電影的製作中來,主事者也算有些眼光,對電影藝術的發展,功德無量。
 這部電影改編自Philip Milton Roth的普里澤獲獎小説。這位羅斯據信是在世美國文學大師當中最有可能獲得諾獎的。我對美國當代文學已經相當隔膜。看了這部電影相信這些言論并非過譽。儘管諾獎中的文學類多少跟奧斯卡一樣,近年來屢屢荒腔走板。也算是世風日下不知今夕何夕的一個脚注吧。
 既然如此,這類作品的不合時宜就是顯而易見的。據説電影出來就接連遭到所謂白左勢力口誅筆伐,難以受到奧斯卡關注自不其然。跟導演的美國前輩例如奇連伊思活梅爾吉普森等右派一樣,少不免遭遇市場冷落的困境。就跟上面提到過的中國資金介入,恐怕確實跟電影圈的白左勢力猖獗息息相關。
 長話短説,這裏還是就電影論電影。電影中的父親(由導演本人一身二任)面對妻離子散的慘況,忍不住質問自己何以走到如此地步,到底哪裏做錯了。(I've done everything wrong, since when?)
 整齣電影其實就是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故事背景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模範家庭模範夫妻,居然養育出一個忤逆叛逆背棄一切傳統的女兒。
 故事描寫六十年代美國反越戰學潮當中,一個猶太中產家庭所遭受的無妄衝擊。這個家庭的女兒,作爲故事中心的聚焦點,因爲患有口吃而生性叛逆更進而萌生反社會傾向。跟『國王的演講』一樣,現代心理學寧可將這種病症視作心理而非生理現象。故此在治療中,常常專注於人際關係的衝突改善。進而衍生出的一系列變化跟當時的社會矛盾緊密聯係了起來。
 猶太家庭祖輩猶太教,當然重視教育,到老都不會放鬆、放棄。老頭堅定不移地認爲:A child cannot decide,言下之意就是不能自説自話,一言一行都必須照著規矩來。不可越雷池半步。例如小女孩隨大流,解釋說小母牛就是被公牛『騎』的。老頭就不樂意。說這不是女孩子家家該説的話。
 小女孩當然其來有自。她母親基督教背景,婚前面對老頭的無端刁難,斷然說,可以考慮不要孩子(Then we won't have a child. So, the old man was won over),既顯示出她罕見的決斷能力,也爲日後的母女關係,投下無可挽回的陰影。換言之,既然你可以爲自己幸福反抗傳統禁忌,爲什麽別人就不可以?底綫一旦突破,一切都順理成章,伊於胡底?而突破底綫的理由,肯定無比『高尚』無比『合理』。
 電影發展的綫索,除了女兒之外,亦未放過母親這條綫。
 爲了試圖從失去女兒的陰影中解脫出來,母親到日内瓦去做臉部拉皮手術,企圖靠外科整形手術來恢復失去的青春。然後就是出軌。這纔是恢復青春的真正良藥呀。
 作者緊緊抓住這條綫索:西方社會變遷的背後,根本就是女性主義作祟。
 女性主義的興盛,確實跟家庭關係的破碎息息相關。傳統價值以家庭觀念爲基石。西方文明不正是建立在男權爲基礎的家庭之上的嗎?女性主義要背棄傳統,衹能視家庭爲牢籠。
 衝出家庭、『婦女解放』,是一個非常政治正確、又跟現代化潮流緊密結合的時代運動。
 牽一髮動全身。緊緊抓住這個關鍵之處,電影就舉重若輕地勾畫出自六十年代以降,西方社會所有變化的根源。離婚權、墮胎權,一直到彩虹權、同婚,邏輯出發點都是這裏。
 電影中的女兒叛逆傳統道德,恰恰也開始於『政治正確』的宏大敘事。
 在六十年代反越戰的時代背景中,女兒追隨革命組織,以暴力手段反抗社會,最終以逃亡收場。
 衹不過,逃亡衹是故事中的一個場景,更重要的是『逃亡』成爲逼迫女兒不得不因此成長的契機。
 父親似乎比較折中,對女兒的溺愛,直接導致了女兒的反叛最終走向極端。有評論據此引申到所謂父女戀情結。即使有這種因素,作用也是映襯女兒成年之後,父親如何面對女兒同齡女子的誘惑。據原著黨的分析,小説比電影更殘酷。跟女兒同樣年輕的同夥麗塔誘惑父親,電影中的父親似乎有掙扎,畢竟也熬過去了。可在小説中,女孩居然得逞了。羅斯就是用這樣的驚世駭俗來揭露中產階級道德的虛僞。女性主義的興盛當然也是其來有自。存在都是合理的。西方文明的發展當然也必須面對這個困境。
 上文提到,家族的教育傳統遭到一系列的挑戰,恐怕是一切變化的根源。
 問題是,變化難道不可以、難道完全不合理?
 問題的另一提法是,教育是否真的可以擺脫傳統的束縛,真的放任自流?
 電影給出的答案是不可能、不可以。
 因爲電影的後半部份幾乎詳細刻畫了女兒的結局:那就是走向耆那教的東方自然主義規管制度。
 實際上,在外人(例如其父)眼中,她已是一具行尸走肉,所受到的摧殘,甚至遠超政府可能施加給她的懲罰。然而令人感覺驚心動魄的事實是,女兒據說是自覺自願走上這條路的。
 這到底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還是事實本身的邏輯使然?
 現實當中,人們會面對同樣困惑:穆斯林婦女視面紗頭巾爲自身不可剝奪的權利。西方社會爲什麽不能尊重這樣的權利籲求?
 電影本身當然不能給出清晰答案。衹不過如我舊作中反復提過的發展模型,有限空間中的能量發展衹能向對方轉化,亦即陰陽魚的模態。盛極而衰、衰極而盛。很東方的發展認知。非綫性。但可以很辯證地解釋綫性系統看來很荒唐的現實存在。
 稍微具體一點底看來,恐怕必須說,或者此,或者彼,人總要受某種束縛、某種支配。
 你厭倦西方了,那就走向東方。反之亦然。『天邊外』并沒有其他選擇。
 這就是尤金奧尼爾告訴我們的悲劇命運。人的命運。人的悲劇。
 那些沒有思辨思考能力的無神論患者,往往靠攻擊宗教的傳統形式儀軌來獲得心理滿足,最典型如蛤蟆一臉天真地向西方傳媒訴苦,說你們科技那麽發達,都能上天入地了,爲什麽還那麽相信上帝。
 其實蛤蟆即便在西方也能找到知音,找到很多諸如此類的無神論同道。
 例如電影中的心理治療師,就不是可有可無的閑筆。
 女兒製造炸彈致人死命被迫逃匿過程中,首先求助的,就是這個心理治療師(Sheila Smith, your therapist)。
 心理醫生幫助女兒隱瞞,幫助她藏匿。所持理由就是職業道德,醫生不能泄露病人私隱。
 她在受困女孩面前本來是神父牧師一類的角色,應該將懸崖邊緣的女孩拉回傳統正道,拉回到社群當中來。
 然而取而代之的,卻是將受困女孩推落街頭叢林的懸崖,讓女孩被迫受到無盡的侮辱與損害。如果女孩最終通過這種慘痛經歷總算領悟一些人生真諦,那麽正如其父所痛責自己的,這是這個社會教育體系的失敗,是整個社會的失敗。
 因爲正是通過其人之口,父母開始懷疑女兒的口吃,居然是自己太過成功所形成的無形壓力。
 離棄教會傳統的社會功能之後,教會在社區生活中已變得可有可無了。傳統上通常由牧師神父扮演的疏導角色,成爲一種學科專業社會職業,爲了博取病家信任,想方設法也要找出心理狀況的緣由。反而捨棄了社會動蕩對幼童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對於世界觀尚未建立的幼童來説,與其將心理狀況的根源歸咎於家庭因素,爲什麽不能正視影響更大更重要的社會因素、歷史因素?根據小説電影交代的場景,難道不是電視上出現的越戰畫面,對幼童稚嫩心靈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嗎?
 然而,這是西方傳媒不得不堅守的政治正確:民衆應該有知情權(當然後來也有一定程度的妥協)。
 自然想到十九世紀伏尼契小説『牛虻』。裡面描寫牛虻向實際上的生父主教懺悔,結果遭到出賣。
 這個古老的兩難局面當然無解。聖經中經常描寫的律法主義跟救恩之間的爭執,一直延續到今天。
 由此可見,以人的有限智力來試圖解釋解決這樣的道德兩難問題,衹能說是人的僭妄。人以爲科學可以解釋一切問題、可以解決一切困難,就跟時下熱門的AI技術,似乎一旦有了AI,什麽人間奇跡都可能創造出來。
 之所以敢說這樣的熱衷於事無補,就是因爲價值論的選擇,根本就不是一個科學問題。
 價值判斷,是非黑白對錯正誤强弱,如此等等,并非棋盤一樣一目瞭然可以客觀分析理智判斷的。
 簡單說,面對外力挑戰(外星外族人、病毒病菌),AI分析結果是幾無勝算之際,你會因此就放棄抗爭,束手就縛嗎?即使AI的存在發展本身,真的會突破『人』的價值限制,最終越過人本身嗎?
 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并非依靠理性分析就可以得出結論的。
 人本或非人本,纔是問題的本來面目。
 這是因爲,價值選擇衹能人本。人分裂了,價值觀念必定撕裂。
 除非是所謂來自天外的不可抗力。那時候人當然衹能說,天亡我也,非戰之罪。
 在此之前,人的宿命就是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人就是向死而生。死中求生。
 電影中,女兒的成長過程所經歷的正是美國社會價值傳統遭受懷疑,價值觀念遭遇撕裂的時代。
 懷疑撕裂的後果,就是大洪水突至。禮崩樂壞。
 價值錯位,無所適從,就是這個禮崩樂壞時代的典型特徵。不要道德綁架成爲革命者的口頭禪。
 那些說不要道德綁架的人,本意其實是不要道德,尤其是不要人家指出其不道德的本來面目。否則的話,就應該明白,道德本來就要『綁架』在一塊兒,讓大夥兒過日子幹啥事兒都有憑有據有道有理。自個兒可以決斷的,可能是良知良心良善,很多時候跟道德一回事兒,畢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卻也有些時候未必,例如自個兒覺得對、覺得好,可就跟大夥兒的習慣不是一回事兒,那也可能被認作不道德。例如魯迅跟許廣平同居,從他們自身的想法行爲上看,實在是很好很對的事兒。偏偏擱那個年代,大夥兒寧可接受三妻四妾也不待見自由戀愛,就會很自然地將他們的事兒,看作是傷風敗俗。這就是最典型的所謂道德綁架了。
 這麽一説,道德跟法律的關係就很容易釐清了。法律靠社會公權力强行制約;道德則靠衆口鑠金,靠三姑六婆街頭巷尾的紛紛議論,形式上雖然不强制,實際效果上,卻同樣具備强制的力量。在這個意義上,道德就必須具有『綁架』的能力。
 當然跟法律的强制有所不同:法律的强制靠公權力來執行;道德强制則仍舊依賴個體良知。衹有在具備個人良知的條件下,道德强制方能起作用。這也就是個體人要在不斷的正面教育下纔能獲得良知并足以跟道德相配合,并且最終得到『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樣的完美境地。
 這個所謂『矩』,就是强制性的規範教條,就是道德的基本形態。
 儘管,這是一個很高的標準,并不是每個個體人都有機會達到這樣的高度。但其間的邏輯關係還是很清楚的。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道德跟法律形成相輔相成的互助關係。法律當然存在力所不能及的巨大空間,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非常典型地刻畫了這一社會困境。於是纔有教會纔有學校纔有各種機構團體來努力讓民衆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使之成爲合格的社會人,最終讓社會得以順利運行。

 東西文化在意識形態上的對立本來是個非常健康的現象。我早年寫過一篇討論『文化失範』的短文,裏面講到性善性惡同樣出自對人性的價值判斷,本身沒有高下之別。所謂文化傳統其實就是植根於價值判斷的因應措施。看看如何在實踐中讓人性受到價值論的束縛,使之不至於『逾矩』,最終成長爲完美的人、『真人』以至於『聖人』。
 在這個意義上,所有文化的終極價值都一定是『普世』、『普適』的。因爲所面對的都是相同人性。價值判斷的對立恰好形成最終『同歸』的『殊途』、構成一個完美的陰陽互補格局。
 坊間一直傳言有諾獎獲得者聚會,爲病入膏肓的西方社會號脈并且開出以『孔儒』治世的藥方。
 傳言無論真假,其邏輯則是合理并且成立的。
 因爲按照我在文中的説法,在有限空間中各自發展的陰陽力量,盛衰之際,衹能向對方發展。由此形成以陰陽魚爲形象的發展模型。
 換言之,西方的文化傳統走投無路時,一定會向東張望,從東方傳統中汲取思想資源。
 電影中表現出來的局面就是,對西方文化喪失信心或者西方文化對管教女兒束手無策之時,他們能找到的唯一出路就是東方,就是東方傳統。電影裏面舉出的耆那教當然是東方傳統中最爲古老的思想資源之一。貼在墻上的五條誓言其實并無新意,跟西方傳統的宗教規條一樣,是任何社會成員要和諧相處所必須遵守的行爲規範。
 女兒卻心甘情願拜倒在這些誓言規條之下。除了因爲經歷過現實的暴烈教訓之外,也因爲這些教條是女兒不得不依附的社群所共同遵守的。除非你不想繼續呆下去,你作爲一個逃亡者,你別無選擇。
 這就非常典型地映射出道德教條的强制性來源。
 換一個角度來理解東土五四救亡風潮所折射的西望動機,不也可以見出反叛東土傳統的衝動,確實植根於救亡圖存的心理之中嗎?跟電影中的女兒一樣,彼時的五四先賢覺得不能再靠讀經治天下了。所以纔會出現全盤西化的理想跟建議。可惜的衹是未能完整理解何謂西方傳統。輕率地割裂西方傳統的體用,以爲作爲器用的『德』『賽』二先生纔是需要引進嫁接到東方傳統之體上便可以見『影』的『竿』卻反而將西方傳統之根『基先生』棄若敝屣,不理解『賽德基』三位一體纔是西方文明根源。
 百年來的發展演變到了今天,不僅尚未警醒現代國人,反而對西方器用支撐下發展出來的物質成就癡迷成障志得意滿,真以爲可以從此取代西方君臨天下了。
 以至於上面引述的西方智者引入『孔儒』治理天下的陳述,也被這些智障學棍當作支持自己野心的證據,叫囂靠建設孔子學院便足以征服天下人心。
 不止個體經常面臨這樣的挑戰,東西文化本身都同樣面臨相似的境遇。强勢或弱勢的轉化,決定於是否明白此中機制,能否把握這個樞機要竅。
 川普總統首次外訪便去利雅得、耶路撒冷跟梵蒂岡,固然可以很外交辭令式地解釋成借道順道。惟三個中東城市恰好是亞伯拉罕信仰的三個中心,也不能不説是處心積慮刻意做出的選擇。
 此中意義恐怕仍有待發掘。衹是讀者諸君不必小看背後玄機。世界畢竟面臨巨變。
 影片或許還有一些瑕疵。例如故意避開這個重大歷史題材所可能有的現實意義。一味聚焦於父女與母女以及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上面。但是瑕不掩瑜,這部電影無論怎樣看,都是不可多得的。

【附注:駐馬店令人痛徹心扉的視頻跟上次佛山小悅悅一樣,映照出當今中國真是如何盛世。若繼續這裏的道德强制性討論,則須追問如此事件頻發的原因到底何在。所牽涉的,到底是世道人心,還是法律規條。有人試圖引入歐美所謂救人免責法(Good Samaritan law)來救治。效果如何?恐怕不必等司法實踐來證明就可以知道大體上的結果會怎樣。因爲,無數實例見證過,面對救助需要時,一些外國游客并不知道是否可以免責,也會慨然出手相助。原因不外乎其人擁有源自聖經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本文一再申説的,道德衹能存在於價值共同的生存共同體之内。價值撕裂的社會,最終難免面對無道無德的困境。換言之,社會無道,難以要求個體有德,無論公德還是私德。首先遭到破壞的自然是公德;久之,私德也難以保持。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此之謂也。同樣以外國人爲例,網上有他們同樣如何缺德的報道,仔細看下去就知道,他們在中國生活久了,入鄉隨俗而已!】

06/15/2017

美国牧歌American Pastoral(2016)

又名:美国田园诗 / 美国心风暴(台)

上映日期:2016-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6-10-21(美国)片长:108分钟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达科塔·范宁 Dakota Fanning/彼得·里格特 Peter Riegert/鲁珀特·伊文斯 Rupert Evans/奥卓·阿杜巴 Uzo Aduba/莫莉·帕克 Molly Parker/瓦莱瑞·卡瑞 Valorie Curry/汉娜·诺德伯格 Hannah Nordberg/朱莉娅·西尔弗曼 Julia Silverman/马克·海德斯 Mark Hildreth/萨曼莎·玛西丝 Samantha Mathis/大卫·斯特雷泽恩 David Strathairn/欧森·詹姆斯 Ocean James/大卫·惠伦 David Whalen

导演: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编剧:约翰·罗曼罗 John Romano/菲利普·罗斯 Philip Roth

美国牧歌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