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北野武——谈北野武影片中的暴力和柔情

一、北野武的生平经历:
北野武(北野武、ビート たけし,英文名Kitano Takeshi,日本著名导演、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值得区分的是北野武只使用于导演名字,演员身份的北野武是叫艺名“彼得武”(Beat Takeshi)。
1947年生于东京。明治大学工学部肄业,当过出租车司机、脱衣舞秀场的喜剧演员,1973年与兼子清组成对口相声团体《Two Beat》,活跃于电视及广播界,并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欢迎,成为日本80年代相声热潮的灵魂人物。
1981年开始参与电影以及电视剧的演出,1983年第一次作为电影演员出演著名导演大岛渚执导的影片《圣诞节快乐,劳伦斯先生!》。1989年他取代著名动作片导演深作欣二,执导自导自演了处女作《凶暴的男人》而一鸣惊人,该片囊括当年前日本电影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及新秀奖,北野武出演的警察与冷血杀手对抗,让人过目难忘。之后的几部作品更奠定他成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导演中坚力量的旗手。1995年驾驶摩托车发生意外,造成半边面部瘫痪。1997年,在遭遇车祸惨剧后的第三年,北野武自导自演的《花火》问世。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找到北野武自身的影子,他对生命和自身的审视反省,跃然纸上。该片当仁不让的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及蒙特里尔影展最佳导演奖,世界各地媒体将他与黑泽明并列,甚至被誉为日本电影复兴的旗手。《花火》也成为日本电影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这是自1951黑泽明的《罗生门》,1958稻垣浩的《无法阿松的一生》获金狮奖以来相距39年第三个获此殊荣的日本人。
北野武在当代日本电影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样性的,他除去知名国际导演身份,也是名出色的演员,同时能胜任编剧和剪辑角色。在电视上,他对别人的电影百般挑剔,甚至把这些东西汇集成杂文出版。他的电影无法分类,包括动作片、黑帮片、青春片、时代剧、温情片、搞笑喜剧等等。

二.血腥的暴力
1.死的本能与发泄
关于死的本能一说最早出现于弗洛伊德的早其理论里。在其早期理论里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两种,并以其临床心理学经验对性本能进行了研究。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使他想到人的个性中的某种侵略本能或自我毁灭本能。1920年,弗洛伊德对他以前的本能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双本能理论,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同属于生的本能。死的本能指向毁灭。弗洛伊德说:“一切生命的目标是死亡。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紧张,只有死亡,才能最终解除这种紧张。”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能量是在有机体内部发生的。但是,它能联结于外在的对象。生的本能是如此,死的本能也是如此。不过,死的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破坏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的时候,成为破球、损害、征服的动力。当外界有所破坏的时候,它没有必要来毁伤自我。但是,当向外侵犯受到挫折时,往往退回到自我内部,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它的范围很广泛,不限于杀人和自杀,也包括自我谴责、自我惩罚、对手之间的嫉妒和对权威的反抗。
这种对于死的本能的表达在以暴力电影为其特征的北野武电影中随处可见。在电影《3—4×10月》中没有理由的不断出现的撞车场面以及用头一敲就倒地的机车少年、影片中度嘉敷速度和凶狠的拳法,这一切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情节的安排,因为这些情节来的并无理由更不必再画面上凶狠如此。这仿佛是人的本性中那种不可消灭的破坏欲望在作怪。性爱场面在北野武的电影中很少出现,但是往往在这种本应是情意绵绵的场景时所替代的都是让人不可抗拒的暴力。在《3—4×10月》中所出现的两次性爱场面分别是北野所扮演的冲绳头目同自己的手下度嘉敷以及在赴死的一场中同自己的情妇。在这里北野武是一个双性恋的角色,不过无论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在这两场性爱场面中我们所看到的都是赤裸的性欲和暴力,这是性欲望的发泄。北野武不仅在众目睽睽下强迫自己手下同他发生了关系,而且在去组织办公室前在车子里强暴了自己的情妇。这两个性爱场面除了突发性以外,我们看到的则是北野所扮演的人物诠释的关于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能中的两个特征,即性本能和死的本能。恰恰因此在本片中北野在死亡的恐怖与高涨的性欲中与两位人物发生了性关系。这种关系中充满了暴力和毁灭的死亡意味,成为一种宣泄的出口和发泄的途径。
在北野武指导的《奏鸣曲》中,有一个情节是北野所扮演的大哥要和他的两个手下猜拳射击。两个手下极力反对却在大哥的要求下和他玩起了游戏,音乐在淡淡的流淌,他们在猜着拳,当他的一个手下输掉时北野把枪指向了他……还好那是一颗空弹,然后轮到了北野他居然那么泰然的微笑着将枪举到自己的头顶无论手下如何劝阻,结果是那也是一颗空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情节的安排,我们仿佛看到北野体内所蕴藏的对于死亡的强烈追求和冲动。这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向往,同生的欲望相同。在影片的结束,北野战胜敌手归来,这种对于生的厌倦感和对死的向往使他终于举起手枪选择了自杀。这是一个关于生和死的永恒的话题,仿佛生与死只是同体的婴儿,而死亡是人类永远难以承认的本能追求。
2.血性
这里所说的血性是血的实体和虚体。我要谈的不只是单纯的血色、血量还有无法用镜头掩盖的血的存在性。
血液做为一种生命和死亡的象征在各类艺术中被广泛的宣传和应用。血液对于人类来说最直观、最赤裸的刺激就是它独特的颜色和性质带给人的恐惧和不安。而北野武恰恰抓住了人们对于血的天性敏感在其影片中通过血来传递暴力。在《花火》中,西在被高利贷索债时用筷子刺瞎了讨债者的双眼。这个场景令人恐怖和不安的不仅是讨债者紧捂的双眼流出的鲜血,还有通过这种暴力的动作和血腥的结果所渲染出来的充满了浓郁血腥味道的画面。片头在西袭击犯罪分子时犯罪份子和西扭打在一起,西被犯罪分子打得鲜血四溅。这并不是常规能打出的血量,毋庸置疑这是北野武的一种用血来表现暴力的手法。大量被打后喷出的血液紧张、刺激、恐怖、胁迫感迎面而来。导演好像比较衷情于对血的诠释,无论是拳脚之战还是枪战。
血除了作为一种真实的再现更是导演个人意志的客观表达,通过对血的表现来展现影片中暴力场景的嗜血性。谈过了血的实体那么谈谈血的虚体。血的虚体即是血的氛围。在影片中导演有的时候取消了大量的实体血液的用法转而用一种无血的表现方法,却让人强烈的感受到处处有血处处见血的氛围。同样,在影片的开头。西在车场和清洁工人发生拳脚一场,北野武没有直观的展现血腥的打斗场面,转而对两人拳脚时地下的光影进行了拍摄,通过影子的运动和对应的音效对西这个人物的强悍和血的场面做了另一种诠释。血没有出现但是血的氛围已经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了。
在北野武的大量暴力电影作品中血的实体和血的虚体的应用基本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完善衬托的。提到血就不得不提影片《座头市》,在《座头市》中北野所扮演的盲剑客是一个刀法神出鬼没技艺超群的人。在整个影片的打斗情节中,刀法和血成了镜头诠释的主题,这种快速了结对手的刀法和大量喷涌的血液为相对单调的影片颜色抹上一缕缕的红色激情。影片所笼罩不安和紧张的氛围不仅是精炼刀法下喷射的血液更是那些看见的看不见的血液下为人们的意识笼上的恐惧迷纱。
3.突发性
突发性的暴力常常用来形容北野武影片中毫无预示性的暴力。这种突发性的暴力在北野武的电影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在《凶暴的男人》中,开场安静平和的郊区房屋的全景所连接的则是出奇不意的警察屋七上场将少年毒打一顿。这虽然不会引发出戏剧性的效果,但在自然到了极点的故事发展里,突发的暴力淋漓尽致地暴露了日常生活表面安静的假象。在屋七看到和他妹妹上床的男人时,他的表现是平和的却在出门后出奇不意的将那个男人踢下了楼梯。在《奏鸣曲》中酒吧的枪战也富有突发性。几个简单的场景镜头接一个北野的眼神,以下的镜头就是激烈的双方交火对战。这样的安排不免使观众十分惊讶,这份惊讶同在故事的情节中没反应过来被打死的组织团伙的成员一样。这种情节的发生发展已经精炼到了不需要对观众做过多的诠释,只是把真实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突发性充满了合理性和科学性。既不像做作的刻意安排,更不像一些导演的“讲述”镜头一样来得了无生趣。
同样在《奏鸣曲》中北野他们所在基地的被炸一场同样出其不意。在画面中,只是交待一个人走进了组织的大门接着就是组织的两个人在一起说话,再转成客观镜头的时候组织的大楼就突然发生了爆炸。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安排还是画面的表现都是突发性的。这种出其不意的事件不仅震惊了故事中的组织更震惊了观众,这种安排不仅使画面的新奇感、震撼感加强,整个影片的戏剧性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4.安静性
当谈论暴力的安静性时总会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安静和暴力并列在一起总是让人觉得难以融通。可是在北野武的片子中暴力中暗含的安静和安静中的暴力不仅为我们视觉上制造了冲击,同时这种对暴力的诠释方式更让人感受到内心的震撼。
在《奏鸣曲》中北野所扮演的老大独自去消灭敌手的组,导演只是给组的建筑一个远景镜头,从组的聚会点的窗口中看到双方交战的枪火。这种从窗户看到的枪火在宁静的夜色中平和安静,像是在黑夜中点燃的烟火。这种客观而安静的表达却给人带来了难以描摹的紧张感和悲伤感。在《花火》的开篇中,导演只是用了几个镜头去交待地点人物和起因,接下来就是被打后的脸和擦车的手。这种安静的省略突出的不仅是北野武“狠”的气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安静的省略把动作缩减,让人的视觉中心放在人物的表情和行为上表达出人物深层的气质。同样在这部电影里在放贷的组织中,放贷的保镖拿花瓶砸多嘴的团伙成员一场。只给了两个人的凝视画面就听见花瓶击打人的声音连接人物被砸时的画面。同样是省略了动作语言达到的效果和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花火》的结尾,北野选择和妻子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自杀的前戏导演并没有怎样去渲染,只是在情节中交待了一把手枪里放了两颗子弹。以海和天作为背景避开自杀时的画面,只是交代了自杀时的强声。在这种优美的场景中听到了两声枪声转接在沙滩放风筝女孩定睛的表情。大海和蓝天暗示了生命的本源,在这里死亡变成了一种回归和解脱,暗含了导演对于死亡的深刻见解。这种安静性则是内心和灵魂的平静,只是跳过了它自杀的手段更易把这种对死亡的见解增强。
5.反复性
这里所说的反复性指的是在常规暴力电影中所出现一次的情节或行为在北野武的片子却处理为反复的出现和重复。在《凶暴的男人》里,屋七刑警开车碾过犯人两次,在厕所里殴打毒贩桥爪,或是毒贩不肯说出毒品的来源,只是一味的冷笑,屋七便不断地朝他脸上甩巴掌。在桥爪说“不知道”马上朝他脸上揍的屋七,在动手前心里已经很清楚桥爪迟早会松口。观众便在半强迫的状态下观赏了这段演出。在《3-4×10月》中,曾混过黑道的社区球队教练井口一听到曾是他小弟的黑道分子说“下次再看到你,我会直呼你的名字井口”,便在晚上的马路上大打出手;在这场戏里也很明显,挨打的喽罗并不直呼他作“井口”,而是叫了不知几次的“井口先生”,但是井口直到他敢直呼“井口”方才罢休。这简直如同边观察掌上的猎物的反应边折磨他致死。北野武暴力电影的反复性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和慑人的威力,暴力在反复中被夸大凸现成为沉稳的爆发力象征。
三.阳光般的柔情
1.东方式的爱情
用东方式的爱情来形容北野武柔情的爱情影片,是因为东方式爱情中所带有的含蓄、委婉、内敛和宿命感在北野武诠释的爱情中成为最明显的特征。在《花火》中,男主角和妻子之间的感情让人肝肠寸断,双方深沉的爱在影片很多细节中都有细致的体现。比如男主角带了两块小蛋糕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玩儿拼图游戏,便也跟着随手摆弄,这时顽皮的妻子趁老公不在意,悄悄把老公面前那块蛋糕放到了自己盘中,然后把自己蛋糕上的一颗草莓摘下来放到他面前,然后二人相视而笑。这看似无足轻重的一幕,尽显夫妻间的脉脉温情。再如主人公抢银行得手后以旅行为借口偕同妻子出逃,影片没有展现亡命天涯的紧张刺激,取而代之的是如风光片一般的湖光山色和二人相偎相依的浪漫情调。这其中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两人之间的对话非常之少取而代之的是两个人默契的眼神交流和不经意的相视一笑。只是在影片的结尾一句妻子对丈夫说的“谢谢”道尽了两个人之间所有的爱和感动。
说到沉默的感情就不能不提《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男女主人公都是不能说话的聋哑人。这种人物特殊身份的设定杜绝了在影片中语言的对观众的吸引作用,能够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影片的画面上。这样一种最为真诚的爱情才能在电影中真诚的表现出来。电影中有这样一段感情的高潮:男子买完滑板后女子坐车先走了,男子不知觉察了什么开始追赶车子。而女人也在反复思考之后下了车向男人追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两个人见了面之后却依然没有多么激烈的情感表达。只是女子慢慢的走过去和男人并成一排默默地向前走着。这种应该强烈被释放的感情被压抑掉后所带给人的反而是一种大爱的体现。这种爱不流于表面不拘于形式更含蓄、内敛也更加的真挚。或许这样的爱情才真正能够体现出东方特有的情感表达才能让人永记于心。
《玩偶》这部影片是北野武目前为止指导的作品中宿命感最为强烈的一部。在故事中穿插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年老的老大和一直等待他的女人、一位当红的歌星和崇拜她的粉丝、还有就是松本和佐合子这对恋人。整个影片诠释的爱情总是蔓延着浓烈的东方式爱情宿命。长凳上等待的女人等来了老大的同时也等到了老大死后更加漫长的的等待,松本和佐合子重新拾得的爱情最终却迎来了死亡,粉丝牺牲自己自以为长久的守候却过早的死亡。在整部影片中等待的结果往往还是无尽的等待,重新拾得的爱情仿佛永远会被命运破坏,坚持守候的结果往往是过早的离开。佐合子对于爱情的坚守是选择自杀,松本对爱情的守候是选择带爱人流浪,长凳女人的等待耗尽了一生……从中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东方式的对爱情的表达和诠释更多的则是东方式的情感中无法逃离的宿命论。这种“玩偶”的角色所代表的不仅是故事中的人物更是现实爱情中的男男女女。这仿佛是冥冥之中命运的车轮周而复始难以改变。
2.先人后己的英雄气质
大哥应该拥有怎样的素质?或许这个答案在北野武的电影里会得到最好的诠释。《大佬》这部片子就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哥如何做大哥的故事。主人公山本是日本某黑帮的小头目,在和其他帮派的对抗中,山本的势力渐渐削弱,领袖被杀,组织被吞并。山本为了避仇孑然一身来到洛杉矶,寻找旅居此地的弟弟健一。在这里,他找到了小混混般的弟弟以及弟弟的好友丹尼等人,几人住在一起重操旧业,靠着不断打拼,渐渐的使一个强大的帮派在此地重新崛起。在这期间,山本和弟弟之间的裂痕渐渐消弭,重建深厚的亲情。然而,随着己方在当地势力的不断扩充,他们不得不面对洛杉矶本地黑手党的挑战。在拥有强大火力的美国黑手党面前,山本和他的兄弟们终于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
这部影片是典型的暴力与情感相互交织的电影。片中渲染的暴力镜头和江湖习气数不胜数,山本的一名忠心的手下,为了说服另一帮派加入,居然毫不犹豫的举枪自杀,其自杀时面带微笑,竟如我们喝茶聊天般自然!此外,片中对日本黑道帮派“执行家法”的表现也是血腥残忍,极其写实,断指、切腹,无不描写的露骨刺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可是,当我们透过这些黑色暴力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看到的却是一个像普通人一样重情重义,充满亲情友情的中年男子。当他看到弟弟吸毒,冷漠外表下的内心深处却是不可遏制的愤怒和失望,重重一拳打在弟弟脸上。当他得知手下的母亲生日时细心的为他所有的家人挑选礼物,他的这种粗犷外表下所隐藏的细心让人感到特别的窝心。当他的女人因为自己的原因死在枪下,他再次沉默不语,但是悲伤的情绪却表露无疑。当兄弟们一个个惨死于对头的枪下,身为帮派领袖的他显得那么孤独无助,在影片的最后,大佬选择了慷慨赴死,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黑人丹尼。丹尼驾车逃亡,看到袋子里的钱和字条时,一句“大哥我佩服你,无论你在哪里”道尽了对山本由衷的敬佩。山本对自己手下是一种江湖义气的情感,是区别于其他情感的独特领袖气质。这种情感所诠释的不仅是一种对于他人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道德,更是人类在历史中所信赖的领袖人物所具有的独特的英雄气质。
3.自娱自乐的童心
在北野武的影片中总是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笑料。这种笑料的产生不仅出现在走柔情路线的电影中,而且在以血腥为著称的北野的暴力电影中也经常出现。在《大佬》中,北野所饰演的大哥在和手下黑人丹尼的游戏中总是显出几分顽皮的孩子气。影片中有一段大佬和黑人丹尼摇股子赌钱,整个过程像是中了邪一样,无论怎么摇,丹尼怎么也赢不了大佬。丹尼在结束时才发现原来大佬在杯子的顶部开了个洞可以看见点数。这个结果让丹尼又气又笑,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大佬墨镜下那一颗风趣的童心。与此如出一辙的还有两个人打赌数经过组织的男女人数,大佬偷偷的让女友作弊在组织的楼前走来走去,经过女人的人数胜于经过男人的人数,大佬赢了丹尼。在结尾处大佬和丹尼绑架了黑手党的头目却用拉铁丝线的方法来恐吓和戏弄黑手党头目,使这种复仇和抱负变得轻松许多,更像是两个孩子在玩一种自得其乐的游戏。北野武的这种童心在影片《奏鸣曲》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在这部影片中北野武穿插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舒缓了整个影片的节奏更是通过这种一连串的游戏传达出一种人生态度和对于生活的思考。在《奏鸣曲》中相扑的运用贯穿了影片中的逃亡片断,先是几个人玩纸相扑,在影片的延伸部分则变成了在天、地、海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场人生的相扑游戏。同样在这片阳光海滩上几个人之间的扔球、传球也上演了一场自得其乐的童心游戏。夜晚的沙滩上有大佬戏弄手下挖出的陷阱,有无聊时的焰火枪战,从这些游戏中我们看出了这种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玩的最为“潇洒”的应该就是《菊次郎的夏天》了。这是北野武的创作历程中最具自传性质、最富温情的一部作品,相对于从前的寡言和血腥,这次的多话和搞笑将使人在开心欢乐中默默体会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而这其中的自娱自乐的童心让人真正体会到了托别已久的童年生活的那份无可替代的感动。在整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儿时所熟悉的难以忘怀的生动情节:借用孩子的吉言却永远也中不到奖的奖券、参加庙会的凶恶面具、假装投币机器人的男人、叶子的遮阳帽、还有在旅途中相识的那位小姐优秀的杂技表演,这所有的一切怎能不让人们隐藏的童心被它深深的触动?这种感情是最原始的萌动,自我们幼年起始终伴随着我们变老却在我们日渐淡忘的日子里,北野武这位富有自娱自乐的童心大师将这些又捧到我们的面前,让人们懂得去重新审视现在的生活,正视人之初的善和美,让人们重拾这份久违的感动。在这场童年的故事里洗涤我们日渐蒙蔽的童心。
4.内敛背后的酸涩
看多了北野导演的电影,却总是在这种淡淡的蓝色色调中品味出那么几分挥之不去的酸涩。这种说不清的酸楚感好像不仅渗透到了整个影片的故事情节中,甚至渗透进了画面、声音和那沉默的语言。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北野所扮演人物的那张永远察觉不出表情的脸,让人们总在冥冥之中将这份酸涩揉进了影片揉进了心里。北野在他的众多影片中所出演的都是硬汉的角色,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硬汉,却在生活中总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不幸和不知所措,人物最终的命运都显得过于悲伤。这种浓浓的默认感使得很多人看见北野的那张毫无表情的脸时就为悲伤作了一个开头。
在《花火》中,北野被车场的混混砍伤后去见大夫,大夫为他包扎后叮嘱他要注意,他只是低头看着溢出血的绷带淡淡的笑着。这种笑容被联系在他的生活经历中显得如此的难以消受。一个承担了如此多压力的人如何去微笑,这种微笑下又夹带着多少难以掩饰的悲伤。在《大佬》中,北野喜欢的女人因为他而死掉了,这其中并没有表现出北野的悲痛。只是在其回到组织后为人物安排了戴墨镜的一场戏。简单的故事情节,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硬汉不愿向人表露的内心,更是通过这一细节表现出人物在面对悲伤时坚强的自我承受能力。看到这里一定会有很多观众不自觉地心疼起他来,心疼这样一个有胆有识有情有意的真男人。这种对于墨镜的使用在《花火》中也体现的十分到位,在人物西回忆过去同伴如何因其而受伤时,此时穿插的都是西倚着一辆车戴着墨镜陷入回想的画面。毋庸置疑这样的回忆对于人物来说是伤痛而懊悔的,可是导演仿佛刻意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硬汉身上表露出的悲伤,取而代之的则是通过墨镜的使用让我们看见人物内敛背后更加深处的酸涩。这种不愿示人的情感反而比那种暴露在外的情感更有令人回味的味道,对于此种情节对人物情感的间接表现所成就的不只是人物的真实的心理,更将人物独特的个性魅力张显出来。
四、总结
探讨完北野武电影中的暴力和柔情,我们不难发现导演影片中的人物情感和导演自己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相声表演生涯使北野武形成了一个褒贬时弊的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特性使他能够突破常理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好与坏、优与劣,也更加善于去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美和幸福。这些美和幸福体现在了我们渐渐淡忘的爱情、童心、义气和承受的勇气、耐力。这是人类初始传承的情感和精神,在物欲横流人类麻木的今天,北野武又将这一切搬上舞台以沉默的语言默默地讲述着。或许暴力本身正是为了这样一个真正的情感诉求而生,这种赤裸的暴力背后总是蕴藏着某种真情真性的回归。这种回归默默又深情,触动的不仅是导演的内心,更是导演打动观众的独特柔情。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あの夏、いちばん静かな海。(1991)

又名: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 / 夏日,在寂静的海边 / A Scene at the Sea

上映日期:1991-10-19(日本)片长:101分钟

主演:真木藏人 Claude Maki/大岛弘子 Hiroko Oshima/渡边哲 Tetsu Watanabe/藤原稔三/寺岛进 Susumu Terajima

导演:北野武编剧:北野武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