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日本导演。相信看完这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你也会喜欢上这个男人的。
1989年,北野武自导自演的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在日本一鸣惊人,连拍了两部凶暴动作片,给人留下了暴力导演的印象。
1994年,北野武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造成面部痉挛的后遗症,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引领日本电影享誉国际。1997年,北野武凭借《花火》获得了堪比黑泽明的至高评价,被世界各地媒体誉为日本电影复兴的中坚力量。
01
北野武,这个凶暴的男人,连拍了两部暴力片之后,不可思议地交出了《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这样一部多愁善感的纯情片,挺让人惊讶的。
北野武就像是一个暴力与柔情结合的矛盾体,如果你想了解他更多,推荐看看《北野武的自述》《北野武的小酒馆》《菊次郎与佐纪》这三本书。他的文字创作跟他的电影一样很有特色,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无聊”两个字。
从这几本书的字里行间,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暴力男人身上藏着的万般柔情。所以,看到他拍出这么纯情的电影便也不足为奇了。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之后,北野武在1996年又拍了一部青春纯情片《坏孩子的天空》,讲述的是两个“坏学生”尽力挥霍时光,浪费青春的校园故事。无论是叙事风格还是故事类型,都与《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一脉相承。
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拍大海,他开玩笑地回答:“日本就这么小,四面环海,我不拍海拍什么?!”。然而,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北野武与父亲的关系不怎么好,在北野武的记忆里,父亲唯一一次带他出去玩就是去海边,父亲一辈子对他的关怀也仅此而已。
所以,海边成了他追忆美好童年的地方,也是父亲留给他仅有的一点美好的地方。从此,蓝色大海成了北野武作品里最常见的场景。
02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的大部分取景都在海边。讲述的是,在海边,一群人的冲浪,两个聋哑人的爱情故事。
阿茂是一个垃圾车上的工人,在收垃圾的时候发现一块坏掉的冲浪板,从此对冲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去海边练习冲浪,然后参加冲浪比赛。
女朋友贵子每天则跟在他后面扶着冲浪板,像一个小跟班,坐在海边静静地看着他练习,帮他叠好衣服。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贵子,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叫“静静”的女孩。贵子用实际行动对阿茂告白自己的真情。
她每天安静地坐在沙滩上,看着浪里翻腾的阿茂。冲浪板坏了就陪阿茂去买新的冲浪板,陪他去参加冲浪比赛,阿茂喜爱的就是她喜爱的。
如果要用“情人眼里出西施”来形容贵子,会显得有点俗气。因为无论是哪种品格或情感,发生在社会边缘的人物身上,会显得难能可贵。
03
影片并没有将两个人的故事完全展开,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各自的家庭怎么样,都没有交代。省去了繁琐无聊的生活片段,只留下最单纯的爱恋部分,使得整部片子都是浪漫的元素,很纯粹。
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有一次太晚了,他们只好搭公车回家,阿茂抱着冲浪板没法上车,只能跑着回家,贵子在公车上也一直站着,一路担心阿茂。车刚停下,贵子就拼命地往回跑去找阿茂,跑到阿茂跟前的时候贵子终于忍不住哭了。
这是不是你憧憬的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不愿对方受一点点委屈,宁愿一起承担,爱一个人就是这么愿意付出。虽然没有了语言上的沟通,但是爱情依然不差毫分地在他们身上绽放。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那个夏天,很平常的一个阴天。阿茂永远地消失在大海里,徒留贵子独自撑伞在海滩上。
心中的美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一切结束得很突然,也很平静,浪漫的夏天瞬间变得忧伤。
阿茂不见了,贵子的表现非常淡定。没有哭,也没有对着大海歇斯底里地发泄。其实,整部片子的基调已经告诉观众了,声音对于他们是不存在的。
之前的种种,阿茂因为沉迷于冲浪差点被炒鱿鱼,买冲浪板被老板坑,参加比赛因为听不到叫号而错失,贵子因为误会与阿茂闹矛盾。他们俩的反应都是非常淡定的,不反抗,默默接受。
所以,最后面对阿茂的死,贵子依然没得选择,默默地接受这一切。
04
宁静的夏天,宁静的海。
在北野武固定镜位的长镜头里,静态构图很干净,没有任何多余,像一片万里无云的蓝天。
这种“北野蓝”式的美学,使得《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这部片子的画面表现非常简洁,如同在描绘这对恋人的无声爱恋,干净浪漫,又透着忧伤的蓝色。
也是《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这部作品开始,北野武镜头下的海滩戏,总会有三三两两在沙滩上整齐行进的画面,以蓝色的海平面为背景。《奏鸣曲》《花火》《菊次郎的夏天》都有这样的场景设定,形成了北野武独有的长镜头风格。
在这种长镜头里,有天空和海的颜色作为自然色,人物的运动被镜头牵制住,不管向左走向右走,始终走不出画面。懂得欣赏这种镜头之后你会发现,这些画面其实都散发出一种活泼俏皮的气质,你可以把它当作是北野武的一种自娱自乐。
因为影片里两位主角都是聋哑人,省掉了很多台词。其实,北野武的所有电影也一直是尽量少的台词。同时,极少的台词也留给了配乐很大的发挥空间。
这是久石让第一次与北野武合作,也开启了日后两人的长期搭档。久石让不仅仅只是宫崎骏电影的标配,在北野武的电影里也很常见。
05
从《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到《坏孩子的天空》,然后到《花火》,再到《菊次郎的夏天》,久石让的音乐风格完美地融入北野武的创作。
比如《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的主题音乐<Silent love>,与《坏孩子的天空》中的<High spirits>,有着类似的基调,既不完全的悲伤也不完全的欢乐,但是可以跟随影片的情绪变换成悲伤,或者欢乐的音乐。
简单的一段旋律,如此反复地响起在电影中,丝毫不会让你觉得腻歪,《菊次郎的夏天》那一段旋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私以为,除了久石让大师外,找不出任何其他人的配乐能这么衬北野武的电影。
影片结尾处,当<Silent love>这首音乐再次想起,伴着女和声反复呢喃着さようなら(sa you na la),仿佛在感受着贵子内心的呼唤,对阿茂万般不舍的告别。
在影片即将为这个故事画上句号的时候,过往的画面再次呈现,预示着这段最美的爱情,只能在回忆里待续。
导演猝不及防给了一个残酷的故事结局,却又不舍地呈现出曾经的那些美好画面。
青春就是这样子,爱情也是如此。它可以很残酷,又让人流连忘返。恨不得替贵子对着大海用力呼喊阿茂的名字,如果大海能听见的话。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あの夏、いちばん静かな海。(1991)

又名: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 / 夏日,在寂静的海边 / A Scene at the Sea

上映日期:1991-10-19(日本)片长:101分钟

主演:真木藏人 Claude Maki/大岛弘子 Hiroko Oshima/渡边哲 Tetsu Watanabe/藤原稔三/寺岛进 Susumu Terajima

导演:北野武编剧:北野武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