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红楼出炉之后,被观众很是鄙视。我没看过电视剧,只看了一眼主角黛玉的扮演者出席活动的照片,很漂亮的年轻姑娘阿,哪里就会这样差。那水嫩的肤色,高挑的身材,演出个古装美人不是顺理成章么。不过既然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说她气质偏于青楼,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昨夜看过《海》之后,久违的真正的美感才回到意识中。美是一种多么微弱的力量,稍稍不加灌溉,丑陋的幻象就会将它包围掩盖。
在这部20年前的电影中,每个人都带着一种宁静的尊严感,那不是一望而知的可爱,却带着淡淡的苦味,让观者,让剧中人在一幕幕的接续中回甘。
作为两位聋哑人的爱情,对比于去年的《听说》,并不是苛刻,但看过之后高下立见。《听》的男女主主角都比《海》靓丽的甩出好几条街。更加上搞怪甜美的表情,丰富的喜剧元素,年轻情侣的情愫十分感染人。这部木讷的《海》,从头到尾,那男主角都如木人走来,女主角也总是没表情的凝望。加上没上眼妆,在阳光下的海滩,只看见脸颊上的雀斑和睫毛下的阴影,眼睛都没了。北野武先生大胆,让演员不讲话就罢了,还把心灵的窗户也关上了。活脱脱就是中世纪的教堂群雕,一群没有瞳仁的石头。
可是观影过程中,我有三次都流泪,不是那种慢慢积蓄润湿眼眶的,是突然在一秒钟之内就成线落地的。连纸巾都来不及掏,也忘记了。虽然作为一个口味不是一般的轻的天蝎座,这个反应也很久没经历过。观影之后,澳门又开始暴雨,在电闪雷鸣中,我撑着我骨折的小破伞走过那些关门的小街巷,心里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电影这个东西?
除却电影产业是很多人的饭碗之外,用胶片纪录的影像是最大程度上准确保留记忆的方式。为什么要保留那些在编剧导演和演员们制造的虚幻记忆呢?还是用一个比喻来说,最值得回味想念的食物是什么呢?众口不一,偏爱考验厨艺精妙,刀工、火候、调味缺一不可的;偏爱食物色相的也有;单纯喜爱食物原味,更讲究时令、产地的也有。第一种,仿佛我们惊叹的好莱坞近年的一些制作精美、场面宏大的电影;第二种,比如各类包装精美的偶像青春时尚电影;第三种,就是些没有重于表现电影技术对影像素材的加工,将所讲述的故事本身作为电影最重要的目的,一切演职员的安排,画面的捕捉都不会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之外的电影。
电影《海》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归属的话,就是第三种吧。 这个故事极为抽象,编剧北野武几乎不打算制造一个完整的幻境来安放角色们,如同中国戏剧舞台极简的布置,“北野蓝”几乎就是这个故事的背景。由于角色不多,如果观者喜欢这样的电影风格,就会注意到角色们的所有表现。我甚至连女主角的发型服装都记住了(ps:那个年代的衣服我很喜欢,比现在日系的服装好看多了,比如镂空白色绣花衬衣,海报上那件黄色的开衫;女主角的微卷的黑发,蓬松的刘海很漂亮;男主角黑黑的健康的肤色,也很有魅力;我简直是怀旧颜控。。。。)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あの夏、いちばん静かな海。(1991)

又名: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 / 夏日,在寂静的海边 / A Scene at the Sea

上映日期:1991-10-19(日本)片长:101分钟

主演:真木藏人 Claude Maki/大岛弘子 Hiroko Oshima/渡边哲 Tetsu Watanabe/藤原稔三/寺岛进 Susumu Terajima

导演:北野武编剧:北野武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