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无法事先想象的。想象得再尽善尽美,一旦真实来临时,一切想象都如同土鸡瓦狗,摧枯拉朽,最终剩下的只有艰难面对的份儿,比如战争,比如灾难。即便有真实残酷得好像《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这样的电影,作为一个观众,一个时隔几十年之后的旁观者,在观影当下,尽管也会为之热泪盈眶,为之揪心,为之慷慨激昂,等等等等,但是我依然无法回答同伴的问题,假如我身处其中,我能够做出那么多艰难的抉择吗?更无法想象,想象一切的想象。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这个片名,很明显是从商业角度出发而来的,借鉴好莱坞大片,着重表现影片中战争宏大、残酷、以及英雄主义的部分。就个人而言,反而觉得原片名《布列斯特要塞》更好,波澜不惊,于一个毫无情绪倾向的简单词汇中,却悲天悯人又不易言表地传达出影片中,更加厚重,更加悲壮的生存与死亡实感。
由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这两个前苏联战友联手,根据二战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更加赋予这部影片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从电影开篇那漫长、平静又洋溢着欢乐气氛的琐碎众生相开始,就因为观者预先知道结局的原因,在整个观影氛围当下,银幕上的欢乐祥和与银幕下的揪心期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秉承自前苏联缓慢、厚重,有如重剑无锋一般的凝滞叙事节奏,却恰到好处地传递了整部电影特殊的历史厚重感。看似杂乱无章的开篇叙事,其实暗中埋藏了许多之后一一展开的叙事线头。从这个角度而言,这部电影其实值得一看再看,每一次重看,总能从中发现令人震撼的细节来。
很喜欢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战争的叙事手法,尽管前苏联式的思维阴影依旧笼罩着整部影片,但是影片中多少还是有一些尽力扭转,甚至反思高压集权政府弊端的部分,更多出了许多人道主义的情节。因此,英雄主义,慷慨就义的悲壮故事,与老幼妇孺慢步走出堡垒的情节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分裂却又极致统一的观感。
对于影片中,懦弱而冲动矫情的电影放映员与售货员姑娘的结局,印象非常深刻,尽管懦弱的他,在战争的威吓之下,几度卑微地选择了独自逃生,但是最终看到已经死去爱人的躯体,终于面带微笑,拉去手雷上的小拉环,从容面对死亡的悲壮,还是令人悲恸。
与之交相辉映的大概就是小男孩与小女孩的同生共死。那些真实卑微的灵魂,终究还是迸发出最璀璨夺目的人性之花。当然,这要求你必须忽略掉他们之间“早恋”的那点小小倾向。
依旧还是无法解答之前的问题,假如真正面临到战争、灾难这些人类完全无法抗拒的事情,我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但是至少我已经开始思考了,那么你呢?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2010)

又名:兵临城下 / 布列斯特要塞 / The Brest Fortress / Fortress of War / Brestskaya krepost

上映日期:2012-03-16(中国大陆) / 2010-11-04(白俄罗斯)片长:138分钟

主演:安德烈·梅尔兹利金 / 叶甫盖尼·齐加诺夫 / 帕维尔·杰列维扬科 / Anna Tsukanova / 阿列沙·嘉博索夫 / Veronika Nikonova / 阿纳托利·科特 / 

导演:亚历山大·科特 / 编剧:Aleksey Dudarev/Ekaterina Tirdatova/Konstantin Vorobiov/Vladimir Yeryomin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