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幕上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俄罗斯电影了,这几天在上映的《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是一部反映二战苏俄战争的片子。从黑白电影年代开始,反映战争的电影就一直是大制作的题材,这是一个必然,而且纵观欧美的战争电影多数是以个体来反映或者反思战争的,《巴顿将军》《大兵瑞恩》《父辈的旗帜》等等,另有记录某次战役的如《珍珠港》《莫斯科保卫战》《华沙保卫战》。电影无疑是要表达两点,或者再现那一时刻,借历史反观现实,或者发现战争的人,借残酷闪耀人性。影片倾向于哪一类并不重要,因为战争属于历史,信念贯穿永恒。
   当布列斯特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安乐的生活的时候,没有人会去相信临近的某一天战争会爆发,军事上的矛盾在大规模爆发之前和老百姓似乎挨不上边儿,所以当深夜德军来袭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说“这只是演习”,就如同1939年7月7日北平的夜晚一样,早已经习惯了日军小打小闹的北平老百姓,几乎没有人意识到7日夜晚的这一个炮弹炸开了日军大规模侵华的序幕。
   时隔70年之后再回首布列斯特,对于现代的人来说 战争是属于历史的,我们都可以做到冷静的观看分析那场战役,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因为战争往往是用一些数字来记录的,战时、死伤人数、两军势力等等,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能代表什么呢?可以记载、入书成为教材中的一个章节。但战争不是用数字来对抗的,70年前还没有如今的遥控、导航、卫星跟踪系统,人在当时是最重要的武器。战争不顾及弱者,无论你是谁,年幼或者年老,在炮弹面前是一样的待遇。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强者,去面对每一个比自己强或者弱的对手,信念在那时候就成为唯一的支撑。小学员阿基莫夫就是因为信念才有勇气穿过尸横遍野的战场传递信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因为战争终将成为过去,人无论是幸存下来还是无法幸免于难都会被那些数字所淹没,唯有秉持的信念会代替个体的生命永存下来,信念如同耶稣,脱离开肉体之后在更多人心中得到永生。
   阿基莫夫之外,年轻的士兵、军官的妻子、小女孩、医生……太多的小人物,按照我的理解《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中没有大人物更没有小人物,既然战争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那么每个人也就应该享有同样的地位。电影中太多的人在一瞬间成长,普通士兵临死前在地道墙上刻下“我要死了,我不会投降,我热爱我的祖国!”当阿基莫夫说出“我不能救你,现在逃不出去,我有命令在身,我必须把命令送到”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被他的冷静沉着惊住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居然如此清晰的掌握着当时的局势,没有被吓得失去理性,也没有感情用事。
战争在历史上可以罗列成一些数字,几页纸,几本书,精神与信念无法记载,它有些,无法简单成几行文字,不属于历史,不会过期,可以脱离开时间得到永生。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2010)

又名:兵临城下 / 布列斯特要塞 / The Brest Fortress / Fortress of War / Brestskaya krepost

上映日期:2012-03-16(中国大陆) / 2010-11-04(白俄罗斯)片长:138分钟

主演:安德烈·梅尔兹利金 / 叶甫盖尼·齐加诺夫 / 帕维尔·杰列维扬科 / Anna Tsukanova / 阿列沙·嘉博索夫 / Veronika Nikonova / 阿纳托利·科特 / 

导演:亚历山大·科特 / 编剧:Aleksey Dudarev/Ekaterina Tirdatova/Konstantin Vorobiov/Vladimir Yeryomin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