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1-13

兔丸 • 光:玻璃杯里的世界


相比起同档期看的《风平浪静》,《光》属于整体并不惊艳,但有不少打动人的细节。单论叙事和剧本完成度,本片其实略胜一筹。

个人而言,我最大的感受是,片中既有匠心,又有诚意。

随便挑几个点说说。

1.男主文光是个自闭症患者,同时他还有强迫症。

他习惯于把闹钟、杯子、毛绒公仔按照大小排列,有人可能会把这理解为是在强调他的怪异,但我不这么想。

常人眼中的自闭症患者似乎活在混乱无序的世界里,但在他们看来,世界本身还是自洽而稳定的。

混乱—有序,不仅象征着彼此世界的倒错,也指向镜像的象征。

2.说到镜像,片中关于“玻璃”的隐喻同样相当微妙。

透过玻璃,肉眼可见的一切都是扭曲的、变形的,因为存在“光”的散射与反射——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哥哥在玻璃门/碗中变形的脸。

因此,透明的玻璃象征着常人/社会与自闭症患者之间的“不可见的隔阂”,正如弟弟所说,“我根本没有去了解他在想什么。”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就如科恩这句诗所说,达成相互理解的最好办法,只有打碎隔阂(玻璃),留出缝隙。

在弟弟狠心摔碎文光收集的玻璃杯以后,两人的关系终于迎来了转变的契机。

3.除了对于自闭症患者的内心描画,这对兄弟之间的情感张力自然是全片的重中之重。

弟弟总是把抱怨挂在嘴边,认为哥哥拖累了他的一生。而哥哥又是如此顽劣,不让人省心。

这对兄弟俩之间看似矛盾重重,随时都要崩裂,不过种种细节还是体现出他们才是彼此最亲密的人。

比如,哥哥文光等公车时,习惯站在椅子上,而弟弟也保持了同样的习惯。

再比如,哥哥在离家出走时,特意带上了那个装有鱼的饼干盒,

以及那个因为弟弟无心打理,而变得长满绿毛的鱼缸。

还有一处微小的细节,在哥哥离家出走前后,他门上贴的纸条也是不一样的。

4.电影的光影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热带地区的灼热与温暖,这种自带温度的影像特质不止一次让我想起了台湾电影。

5.片中对于水和光线的捕捉,都很美妙。

尤其是玻璃碎裂的瞬间、哥哥弹奏玻璃钢琴的场景。由此,我会认为导演是个内心通透而细腻的人。

6.粤语、普通话、马来语、英语,电影中出现了许多语言。

角色开口间,语言切换总是非常快速。英语与方言的混合,要是用上海话说,这大概就是洋泾浜。

显然,这反应了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

所以你才能看到印度人(黑人)和马来人、华人一起打麻将,甚至印度人开口就是标准中文的场景…

恰好,前段时间刚看过马华文学的代表人物黄锦树的《雨》,所以我对马来西亚这个小型文化熔炉多了几分感知力。

顺便,这也勾出了我心中更多的问号——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

从个体到国家,是否会因此变得更具包容性?

还是说,会像大洋彼岸的美国那样,最终走向撕裂?

还有一点,类似的边缘群体艰难融入社会、与家人和解的故事本来可以拍的特别煽情,但导演没有。

片中仅有的煽情和渲染,止步于矛盾爆发时,哥哥如小狗般的呜咽与悲鸣,虽然这足以让人感知到自闭症患者与家人之间背负的情感重担。

除此之外,整部电影的基调都很温情诙谐,尽管“诙谐”也建立在“痛苦”的地基之上。

与此同时,电影也有不少略微用力过猛的地方。比如展示哥哥的完美乐感时的视听表现,以及片尾哥哥弹奏玻璃钢琴时出现的蒙太奇剪辑…

整体的影像质感确实因此有所提升,但在感动之余还是会觉得:嗯,这里可以再克制一点。


(2018)

又名:Guang

上映日期:2020-11-06(中国大陆) / 2018-06-20(上海电影节) / 2018-11-29(马来西亚)片长:88分钟

主演:庄仲维 / 张顺源 / 陈子颖 / 

导演:郭修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