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住在小姨家,大人们白天都要外出工作,我只能独自一人留守在家。好在当时,还有几个小物件与我作伴——叔叔手抄的家庭作业,成龙代言的小霸王,还有台记不起牌子的录影带放映机。它们的存在,让我不至于感到无聊。依稀记得某天,我往放映机里塞入了一卷大人们前夜从楼下店铺租回来的带子,一个人煞有介事地看起了电影。六七岁的我,是看不懂剧情的,只能回忆起电视屏幕里,一条条连接天地的巨型漆黑气流,扭动着腰肢,张牙舞爪地往前走着。那些可怜的人们,办法似乎不多,除了尖叫与逃跑,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擎天巨兽贪婪地吞食着所到之处的一切文明产物,然后又毫无教养地甩下一堆残骸。

那些画面,给年幼的我带来了点小小的心灵震撼。事后拿着被放映机吐出来还暖暖的带子,正反面仔细看过一番后,才知道这世上还有种破坏力十足的奇妙玩意儿,叫龙卷风。

到目前为止,今年的暑期档里,有好多名字听起来酷劲十足的电影,《默杀》、《泳者之心》、《云边有个小卖部》。跟它们相比,“龙卷风”这三字,平平无奇、缺乏新意。可回忆这东西,就是个功能强大的情绪滤镜。每当阴差阳错地,再次遇到记忆里某处的人或事物,无论是兴奋、快乐,还是悲伤、遗憾,只要不是厌恶,就总能勾起我们悠长的情感反馈和无限遐想。因此,对我来说,选择俗里俗气的《龙卷风》,貌似也是件可以理解的事。

2024年的《龙卷风》是96年那一版的翻拍之作。我对观影前预设的期待,仅仅是渴望在相隔28年后,电影利用更先进的特效技术,让我重新领略风暴的灭世威力,拾起孩童时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便心满意足。《龙卷风》的导演,李·艾萨克·郑,我对他相当陌生。翻阅了一些资料,他之前的作品,我基本也一无所知。加上在豆瓣上看到了不少对影片表示失望的1星2星短评,对影片期待本不高的我,是有些忐忑的。可幸运的是,这部电影,居然展现了一些其它远超预期的优秀内容。看完后不断回味,非常满足。

这既是一场发人深省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曲悠扬宁静的田园赞歌。

《龙卷风》这部影片,严格地遵循了三幕式美国经典电影的老派创作传统(美国经典电影,并非特指美国影片。今天的电影作品,尤其是商业片,无论产地是中国、日本、欧洲、乃至印度,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都是“美国经典电影”,区别只是风格不一。类似的概念,还有“阿拉伯数字”和“湖南湘菜”)。单主人公、单故事线、单时间线。虽然少了眼花缭乱的情节设置或令人拍案叫绝的结构反转,但成熟的三幕模式,胜在易于掌控。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因其经历了无数案例千番百次的反复验证。

想理解这部电影,必须先稍微聊到点美国的地理与历史。本片故事的事发地,俄克拉荷马州,位于美国中部,北接堪萨斯,南临德克萨斯,往东走,跨过不算大的阿肯色州,就到了密西西比河,也是美国境内最长的河流。19世纪美国著名的“西进运动”,便是以密西西比河为界,向西延伸。

“I laugh in the face of danger,hahahaha!”对80、90后热爱游戏的小伙伴来说,这句话应是喜闻乐见的。《魔兽争霸3》中,地精飞艇那魔性的嗓音,使人无法忘怀。而追根溯源,当年的暴雪,是用这个行为致敬传奇的动画电影,《狮子王》。调皮捣蛋的辛巴小王子,无视弄臣沙祖的苦苦劝说,一意孤行地踏入象群墓地这个“禁区”。即使周遭遍布白骨,阴森恐怖,勇敢的辛巴也未曾显露丝毫畏惧,抬着小脑袋骄傲地说,“面对危险,我将放声狂笑”。

大千世界,总有那么一帮子充满冒险与开拓精神的怪咖,仅凭一腔热爱与信念,就足以支撑他们藐视眼前一切风险,做出令常人不甚理解的“疯狂”行为。而参与西进的拓荒者们,正是这样一帮富有冒险精神的勇敢之士。本片中的女主Kate和男主Owens,也是在俄克拉荷马土生土长的拓荒者后代。

电影第一个镜头,导演就将俄克拉荷马的自然环境展现给观众。天空和大地,以一种和谐的比例把画面铺满。摄像机位,与绿草的尖尖上沿保持同高。观众沉浸在此等绝美的风景之时,学生Kate揣着相机,从左侧入画。她身着红色带帽拉链卫衣,从画面左边往中走到黄金分割位。这过程中,她腰身以下的肢体,一直深埋在浓密草丛中。此时的镜头语言,仿佛在说,Kate被草丛遮盖起来的下半身,好似小草一样,深深扎根于这片广袤大地。她在此生根、发芽,汲取脚下那红色土壤中的营养,茁壮成长。

实在找不到剧照,就拿枪版让大家感受一下,我在上一段文试图表达什么吧

在投入、用心的观众眼里,一部充满了心思和设计感的电影,是可以通过构图、色彩、服装、布光、剪辑等等细微之处,挖掘导演在影片中埋藏起来的那些含蓄的艺术表达的,这过程通常是充满了乐趣。《龙卷风》中出现的牛仔帽、乡村音乐、麦田、斗牛,聪敏、自由、勇气、对家乡的极致热爱,这种种元素和标签,一起定义了Kate和Owens的人物底色。

而提到色彩,本片中的暗示就太有意思了。所有与俄克拉荷马息息相关的事物,都用了亮丽的颜色来点缀与勾勒,红(大地)、黄(麦田)、绿(草原)、蓝(天空)轮番上阵;而与具有剥削属性的资本主义挂钩的,则是用灰、白两色来刻画。(见下图,很重要)

做完这张表之后的感觉是影评没必要写了,已经全概括了。思路不清就列表,果然没错

Oklahoma,是俄克拉荷马的英文写法。用原住民的语言——乔克托语——可将这个单词拆解为两部分。“okla”是人,“homa”是红色。作为女主家乡的主题色,导演在影片中大肆地挥洒着这抹红色。红的皮卡,红的文化衫,红披风的追随者们,Kate的母亲,只穿红、黄两色的外衣,Owens这个角色,也全程身着一件帅气的红色衬衣。由此可见,在一部颇具深度的叙事电影中,千万不能将任何场面调度视作是理所当然的。

由上图可以看见,《龙卷风》这部电影的整体结构和叙事节奏,被呈现得有条不紊。虽说故事简单,却紧紧围绕着女主的心路历程慢慢铺开。影片的两个主题,也随之逐渐浮出了水面:热爱与家乡。

除了开放式结局,一部电影,不能单方面抛出疑问和悬念然后又不做解答。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无论影片的主题是多么具有说服力,也会让观众捉摸不透并感到不适。倘若非要用文字来描述这种感觉,好比炎炎的夏日,拿上一罐凉爽的冰镇啤酒,可好死不死,偏偏这时候扁桃体发着炎,每咽下一口清凉,就得忍受一次疼痛。

电影第一幕的内容,让我心里直犯嘀咕,祈祷《龙卷风》别是一部烂片。因为影片很早就抛出了两个不太能让我理解的悬念。其中之一,为何Kate与另外4个同学,能那么坦然地面对龙卷风,在应当对其满怀敬畏的大自然力量跟前,发出阵阵爽朗、无畏的欢笑声。难道正常人面对这类场面的第一反应,不是震惊和畏惧么?幸运的是,在后续剧情中,这个问题得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随后的另外一个小疑问也得到妥善解决。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

在《龙卷风》的这条表线,扎实、圆满地奉献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寻根之旅的同时,它的里线,则在内部深刻探讨着存在于乡村与城市、原始与摩登之间的尖锐矛盾。

如果说,当我们认可关于导演如何在影片中使用色彩的上述逻辑的前提之下,用它来审视整部影片,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记忆中96版前作里头的龙卷风特效,是黑色的,而这一作,统统变成了灰白的。我不知道、也不敢确定,这个设定的变更有没有政治正确的影响,但如果影片艺术逻辑前后统一的话,龙卷风这个事物本身,就直接象征着资本主义的锋利獠牙。

结合影片中地产开发商的商业行为,再联动现实进行一下想象,很难不发现,这是导演在电影中讽刺西方政府一贯的丑恶行径。先对你进行打击、破坏,当你原本安稳的生活被侵犯得支离破碎时,白人们美其名曰给你带来所谓的“自由”、“民主”、“先进”,以掩盖为了资源、市场、或地缘政治等一系列见不得人、贪得无厌的肮脏动机。

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

美国社会是割裂的。当社会谋求经济发展时,一个富有责任感、健康的金融体系是必须的。可美国的政治、资本精英们,懂的都懂。《华尔街之狼》、《大空头》、《惊爆内幕》等等电影,无不都是在揭露华尔街和白宫的黑暗故事。《龙卷风》中,当Kate与Owens带领的wangler全员,在汽车旅馆外首次接触时,剧本在那场戏中,创造了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对话。

Owens说:“不不不,我们可不能相信一个从纽约过来的都市人。”Kate反唇相讥:“不错,但同时也不能信任一个把自己名字印在T恤上的家伙。”他们俩可爱的互呛,表面上在谈Kate来自纽约,Owens拥有一堆带名字的文化衫,可这些身份实际隐喻的却是另有其人。纽约客——华尔街的金融从业者;名字印在T恤上的家伙——公开演讲中的政客们。这两伙人,有个共同特点,虚伪。所以,即使美国社会矛盾再对立,华尔街和白宫总能遭到美国普通民众默契的一致批判。

19世纪西进运动的开拓者们,对历史上的美国政治、经济,必然是建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的。硬币的另一面,白人们的拓荒运动,也使西部各个地区的印第安原住民们遭受了不可磨灭的沉痛伤害。向印第安人挥舞屠刀的,是民众,打造这把利刃的,却是政府。可任谁也未曾想到,仅隔了2个世纪今天,在赶走原住民后,那群拓荒者的后代,自己居然也成了被政府压迫的最底层对象。

俄克拉荷马是根正苗红的大红州,向来拥护秉承传统和保守主义的共和党。俄州人信仰新教,限制移民、堕胎,支持降税,拥护持枪,这一系列的保守社会议题都是被他们所认可的。他们期盼州内经济、文化都能持续稳步发展,但又对美国东、西海岸某些先进思想表示接受不能。Kate的母亲,就代表着这一类人。一方面,受金融局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美国近些年来的生活成本和物料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俄克拉荷马的人民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去主动改变现状。

影片中,当KateTP,回到家里温泉回血。她走进杂物仓库,翻阅自己以前的关于气象的论文和功课。她妈妈看了一眼Kate那些当年付诸过心血的旧物,说:“还挺滑稽,这些年来,我看到有越来越多的龙卷风、洪水、干旱光顾我们这儿,种子的价格也在逐渐走高、走高、走高。但我,依然还在这里。”可怜、可悲,然而人民深陷于这样的泥沼当中,似乎又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政客来来去去,人民依旧是人民

从这些角度去解读电影,于是会发现Kate回乡,运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人为地、主动地,对龙卷风进行驱散的尝试,这种行为好像又被赋予了某种崇高和理想化的意义。假设没有这些机缘巧合,Kate将一直与老家断联,待在纽约独自工作。作为一个满是能量的俄克拉荷马新一代热血青年,或许最终,她也只会被资本机器打造成另一个满身呈现银光色泽的社会齿轮而已。起码回家,让她找回了应属于自己的热情和归宿。踩着脚下松软的鲜红泥土,听着古典吉他弹奏出的动人旋律,感受那抚摸麦浪的呼呼微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的确也是一首田园赞歌吧。

20世纪90年代,灾难片市场火爆,优秀的也层出不穷。不难看出,在今天,属于自然灾害题材灾难片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上一部类型片,好像还是《2012》?《龙卷风》能用1.5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首周末即拿下8000多万打败众多影片,到现在累积1.47亿票房,破了多项纪录,已属相当不易。作为一部从内到外都相当稳健的娱乐电影,就看环球和华纳对本片的持续宣发有没有后劲了。

蒂莫西·J·科里根认为,要全方位无死角无遗漏地评论一部电影,是绝无可能的。回想了一下,确实如此。曾写了一篇8000多字的《奥本海默》影评,当时心中还存有数不尽的观点想要抒发。这篇《龙卷风》,就只能大概地讲讲以上的这些内容了,不过2天就写完了,这是进步的地方。

其实《龙卷风》里的配乐、大量的原创歌曲(上一次被数量如此庞大的高质量电影原创歌曲冲击到,还是《一个明星的诞生》),以及里面更多的人物设置、镜头语言,男女主惺惺相惜的爱情线,都是蛮值得玩味的。如果面对面,我愿意和你一起思考并聊上更久,不过现在我困了,就不写了。等高清资源出了,再慢慢拉拉片,找找有没有更多令人惊喜的地方。

《Ain't No Love In Oklahoma》这首获奖呼声很高,听起来有点像高中喜爱过的类似Nickelback的乡村摇滚


龙卷风(2024)

主演:未知

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 / 

龙卷风相关影评

Dick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