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主要有夏、商、周(西周、东周含春秋和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明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主要看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各地的考古活动。泥河湾、北京元谋等等,如果逛到各地的博物馆基本都可以从当地最早的历史和考古成果开始。

  • 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在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关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一般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 早期猿人阶段。大约生存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特点,能直立行走,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
  • 晚期猿人阶段。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身体象人,脑量较大,可以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使用火,如我国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 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 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此时原始宗教已经产生,已进入母系社会。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农业起源

  • 距今一万年前后恰恰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一个共同的一个时期,人类从洞穴到平地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农业起源。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
  • 距今五千至四千年间,涉及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全部出现在了中国,粟、黍、水稻、小麦、大豆,五谷俱全,猪、狗、牛、羊也都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形容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昌盛。所谓“五谷”,一般认为包括:谷子、糜子、稻谷、大豆和小麦,所谓“六畜”,一般是指:狗、猪、鸡、羊、牛和马。
  • 仰韶遗址-河南省渑池县-彩陶文化-庙底沟文化- 凌家滩- 牛河梁- 良渚文化。玉文化的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中国文明做出来贡献,是无字的传承。 在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辽河流域都出现了文明的飞速发展,呈现了文明的曙光,整个中国文明起源呈满天星斗之势,而在对比这三个地区的文明之后,我们发现它们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
  • 中华文明起源,它的内涵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中华文明,还有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个多民族一体的国家,我们能把它追溯到什么时候,在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他最初的模样,在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一个文化的实体,然后我们可以管他叫中国,或者最初的中国,其实我们要探索的是这么样一个问题。中华文明,两个含义,当时又有了中华,然后社会还又发展,可以叫进入文明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叫中华文明出现了。

邦国时代:3000AD-2000AD左右

  •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整个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城堡四起,争奇斗艳的邦国时代。 四千多年前的众邦国及其联盟,同样以各种文明和战争为网络纽带,不断整合重组,推动着社会轰轰烈烈的变革,孕育着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主要有生活在黄河中游及临近地区的华夏集团,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中心的苗蛮集团等。
  • 石家河聚落-江汉文明(可能是三苗文明),山西陶寺文明(可能是华夏 帝尧陶唐氏文明),陕西石峁城(也许是黄帝及其后人),河南二里头(更为先进了,算是广域王权国家)
  • 波澜壮阔的邦国时代是满天星斗由于一个大的政体的存在,导致满天星斗转化为月明星稀,所以一轮明月出来了,使得它周围的这个星斗呢变得黯淡起来,而这个所谓的明月就是二里头遗址。
  •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包括偃师在内的洛阳平原称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开始从多元无序经过百川归海走向多元一体,尽管对邦国时代兴衰变迁的探索还远未完成,但一个中国之前的中国已经逐渐清晰了起来,浩瀚的宇宙和黄沙中被风吹起一角的远古遗迹共同讲述着我们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未来。

夏朝(邦国后期转为家天下的国家):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没有文字。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既传承着龙山时代诸邦国都邑创造的早期文明,又作为上古夏商周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大禹:夏的第一个统治者。治水成功,使禹的威信空前提高,他不仅通过禅让制成为舜的继承人,更是把原本较为分散的邦国与部落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夏后氏为中心的邦国,让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为天下共主的时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相传大禹死后安葬在会稽山上。
  • 二里头遗址,也许是夏都,也许不是。
  • 《史记》记载,夏朝的第一位王是大禹,从大禹开始到桀灭亡,夏朝共有十七位王。禹临终前按照尧舜禹时代禅让制的传统,并没有将首领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而是选择了东夷人的首领益,然而,益的威望和实力远不如启,启及夏后氏族众也不甘心权力外移,经过一番激烈的博弈,启最终取代了益,并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传统开始确立,这标志着以夏后氏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邦国联盟正式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启之后,夏朝经历了一段极其动荡的年代,一个来自东方的神秘部落东夷,将夏朝的统治权从太康手中夺走,这正是有名的历史事件“太康失国”,后羿。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 夏朝灭亡:夏朝从孔甲当王之后就日趋衰微,不理朝政,迷信鬼神,诸侯反叛,此事商的实力逐渐壮大,汤继位时末代夏王桀暴虐无道,汤得了 仲虺(huī)、伊尹(厨子奴隶出身),被水囚过,后东征,鸣条之野大战后灭夏,结束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商汤,第一位王;青铜文化,中途到盘庚时是烂摊子,盘庚第六次迁都到黄河之北恒水之滨的殷,此后叫做殷商。后武丁(年少下放农村)妻子妇好
  • 安阳殷墟,甲骨文,青铜器。

周朝:封建制,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 商朝灭亡:商后期周慢慢兴起,最后一任商君王帝辛-商纣王,苏妲己,比干剖心,关押姬昌后放回,商出兵东夷,姬昌发兵,牧野大战大胜,商超灭亡。 汤、太丁、太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帝辛,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共历31王,前后五百余年的商朝正式宣告灭亡,享祚长达八百年的周朝,自此开始。
  • 周朝兴起:起源未知,在岐山附近兴起的周族人,慢慢壮大,几代人殚精竭虑。
  • 实际上就是周朝算是封建,因为是分封制
  • 西周:
    • 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前演练过一次为孟津观兵。周武王
    • 周公辅佐周成王,建立了周礼,周礼其实算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影响深远一直至今。
    • 小邦周灭了大殷商,周朝最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统治殷商遗民。分封制:派出自己的代表,就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统一那个一小片地方,这种分封制本身就解决了它一个小邦可以迅速地统治一个广大地区的一个手段。 周公的分封是以姬姓的王室裔亲和异姓的姻亲为主,是周人在新占领的广大领土上,以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方式,建立经过精心设计的政治格局。 周公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以鲁、卫、宋、晋、齐、燕等国最为重要。大量的殷人被迁到了这个宗周 镐京附近,然后就是把他们直接处于周王室的控制之下,还有一部分殷人被他分封诸侯,分给了卫国、鲁国,包括是不是还有晋国,他们都是分了一些殷商的旧族,也就是一个是把他们打散,迁离旧地,把他们在新的地方给他们安置下来,控制起来,直接监视。此外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宗法制基本上就是家天下了。
    • 周礼的诞生是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使整个社会从尊神尚鬼、迷信巫术走向礼治、德治。
    • 道德它是一个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闻着没有气味,它就像空气一样,它是一个抽象的。那怎么拿来治国呢,他就把它具象化,变成礼,这个道德理性在国家制度里面叫礼制
  • 东周(西周灭亡后迁都洛阳为东周):
    • 西周,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标志着中国由此迈入礼义之邦,分封制与宗法制度也同时建立,形成一种可以浸润九州乃至惠及荒蛮之地的文明。
    • 西周灭亡:西周王朝在周穆王时期达到了鼎盛, 西周时期见诸史籍的蛮、夷、戎、狄诸族有不下数十种,这些中原地区的周边族群与华夏族群的关系简称为夷夏关系, 周穆王好大喜功,无故征讨狄戎,但失败,失德,外部战争几次失败。内部来看,分封制度下周王朝所能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监管力度差,控制程度差。外患内乱的合力导致周王室的衰落,周幽王时西周灭亡。
    • 771BC,戎狄杀到西周都城,周幽王没有等到诸侯来,戎狄捣毁镐京,毁灭了宗庙,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在几大诸侯王的帮助下周平王上位,迁都到洛阳,为东周。
  • 东周时代-春秋
    • 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一百多家,周朝实际控制的地域和人口越来越少,王室式微;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比较多,逐渐成为几大诸侯国。
    • 齐桓公,公子小白,用管仲,第一位春秋霸主,借用周天子的称号,挟天子以令诸侯。葵丘之盟,大家已经视其为天下共主。之后是春秋五霸,春秋五霸的五说法不一
    • 晋文公,60多岁回到晋国,也是尊王,攘夷,晋国和楚国打仗,晋国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引诱敌军到)
    • 楚庄王,一鸣惊人,楚国本来是蛮夷之地,想进军中原。楚国和晋国大战大圣,公元595元楚国确认霸主地位。鄢陵之战晋国夺回霸主,之后晋国和楚国两国是共同霸主。
    • 孔子,春秋晚期时期,周礼已式微,但孔子使得其在鲁国继续保持。周公创立的周礼,维护了西周的稳定。孔子认为是礼仪崩坏和僭越导致了春秋的战乱,他认为西周是理想社会。孔子一直没实现政治抱负,但是学生3000,留下不少学术理论,传播者和实践者比较多。这是使用了杠杆,类似于现在的作家,写公众号。
  • 东周时代-战国
    • 春秋末期,霸主也无力了,诸侯国下的卿大夫兴起。中国版图上众多诸侯国争相称霸的格局向七雄并立一决雌雄的局面发展转变,群雄逐鹿中原,战事不断,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险恶局势,使各国常常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战国的历史是一段比拼国力和竞技军事的历史,其间又有策士游击穿行、纵横捭阖,展现了一幅风雨诡谲的历史画卷。
    • 晋国分为魏、赵、韩、齐国、鲁国、楚国、卫国。其他的也在变化。战国时期的战争不再受到周礼的约束。战国大家主要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几百个诸侯国逐渐变成了7个大诸侯国,为战国七雄,但是大家都称王了。战国典型特征是以战争为主。
    • 大家都变法,为列国变法,如,《法经》李悝,吴起、商鞅、战国变法比较广泛,持续100多年,从分封制逐渐形成了君主集权和中央统治的基础。
    • 士阶层兴起,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各种兵法、战法。
    • 战国时期,战争从列阵战到机动战,战车、步兵、骑兵
    •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秦统一之前最后一次大决战),鬼谷子,孙膑,庞涓,张仪、苏秦、赵括
    • 战国时期,是中国将从大分裂转向大统一的历史进程,顺者昌逆者亡,非人力所能改变。
  • 中国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众说融汇
  • comments:从周的兴亡看集权和分权。分权是为了维护稳定,但是分权的后果是分裂。

中国通史(2013)

又名: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主演:未知

导演:赵良 / 编剧:卜宪群

中国通史相关影评

米悲
fut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