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其实人物不行。导演将人物过于标签化了,以至于找不到其他侧面。而伦理片最需要的不是深刻,不是理论,而是人,缺了这个,一切都不能成立,没有人物,就没有生活,没有了生活,哪怕话说得再漂亮,再有含义,本质依然是空洞的。
写就人物其实比写一堆漂亮的理论困难的多,当我们追求深刻,往往追求的是理性的东西,而人的内在,基本都是感性支撑的,因此,有多面性,隐晦深邃的情感逻辑,以及脆弱。只有一层一层剖解这些,人物才是鲜活的,才会引起共鸣,而这种写法,必须要求作者感同身受,掏心掏肺,以及对于人类最柔软的那一部分的坦诚,否则就会失真。而这部电影引起的共鸣,个人认为,是在理性层面引起的共鸣,而非在感性层面,亦即,它在智力方面可以获得认可,但难以沁入内心。
这类电影,或者目前来说的主流趋势,其实是让人唏嘘的,创作者越来越趋向于探索智力方面的深刻,而非情感方面的沉浸,内容力求繁琐复杂,却乏有温度。当一部作品失去了人的内在,只求达到一种辨析性质的效果,它可以成为智力的狂欢,却连日常生活仅一个面向的描述都显得失真。
对于智力的需求大于对实际的需求引起了一个悖论;我们越来越习惯通过智力来认识自我和生活,结果却是越来越无法感受自我和生活。这在我们来说是一种普遍状态,对于电影创作者似乎也同样如此,信息时代,智力时代,似乎影响着每一个人。
另外,开放式结局非常鸡肋,如果人物充实,观众前期对人物有大量的情感积淀,一个开放式结局会让我们对人物产生更多的关心,而如果人物苍白,标签化,开放式结局则毫无意义,没有人会关心一个不怎么熟悉,也并不那么了解的人。
与其生硬地接一个和剧本含义不怎么相关的“生活本身就是无解”的道理,使立意看上去有高级感,不如踏实地把故事说清楚,告诉我们为什么是自杀,或是他杀,把两个人的心理状态描述完整,起码,这么做还能将人物做得更饱和,还原得更清楚一些。一边尽力呈现人物困境,结尾又以开放的形式将人物完全模糊化,一部作品出现两种对立的创作意图,没有任何意义。
不做智力游戏,而是尽力拖出一个人的全貌,这才是伦理片的重心。
又名:堕下的对证(港) / 坠恶真相(台) / 坠楼的审判 / 一场坠楼的剖析 / 坠楼死亡的剖析 / 坠落的剖析 / Anatomy of a Fall
上映日期:2024(中国大陆) / 2023-05-21(戛纳电影节) / 2023-08-23(法国)片长:151分钟
主演:桑德拉·惠勒 斯万·阿劳德 米洛·马查多·格拉纳 安托万·赖纳茨 塞缪尔·泰斯 珍妮·贝丝 梅西 莎迪娅·本太耶布 卡米莉·拉瑟福德 安妮·罗特格 索菲亚·菲力瑞斯 朱利安·孔德 皮埃尔·弗朗索瓦·加雷尔 萨凡纳·罗尔 伊利斯·卡德里 文森特·库塞勒-拉布鲁斯 塞西尔·布鲁内-吕德 内斯琳·斯拉维 安托万·布埃诺 安妮·莉丝·海姆伯格
导演:茹斯汀·特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