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意(书本海外特派记者,常居柏林)

公众号“抛开书本”

在鹿特丹看完拿了金虎奖的《她房间里的云》。电影中的木子,让观众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娄烨片中的余虹。

而模仿经典并非导演郑陆心源的本意。

心源是在Instagram上挖掘到女主角金晶的。金晶眼中闪烁的脆弱,一下击中了她。于是立即给金晶发消息,问有没有兴趣做她电影的演员,聊了几句后就直接从杭州去北京见面。她们变成了朋友,互相诉说彼此的经历,双双眼泪汪汪。她们保持着非常个人的情感交流,一边拍着一边讨论着自己身上发生的真实事情,交换彼此对人的看法和观察。在拍摄过程中,她们对人的理解、对情感的理解同步成长。

我们找郑陆心源聊了聊她的电影,探寻她如何创作这些具有独特质感的影像。

动因:在此刻做

一部筹备好多年的片子,在哪个节点拍出来其实挺重要的。对我来说,写一个特别规整的剧本,然后特别充分地把它作为一个故事表达出来,意义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我过去在杭州的一些感觉,或者说激发我想做这个片子的一些东西,再等下去可能就会消减掉了为什么做不如在此刻做来得重要。

我14年开始写这部电影的剧本。那个时候刚到美国,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再回去看中国的一些事情,看它的维度会跟以前不一样。

在某种程度上你像角色一样,生活在这个国家里,当你跳脱的时候,就像看电影一样看待过去的生活。那些影像组成一个流动性的电影,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些影像可能是一些画面。可能是某个时刻,坐在一个餐厅里看到的光影,遇见的人随意说的一句话。可能是一瞬,不一定是一个特别抽象的记忆,不一定是一个成片的故事性的一个集。可能是点状的,可能是线状的。可能是一些印象,深深浅浅,有一些跟个人特别相关,也有一些只是路遇的风景。

碰撞、再创作

遇到演员之后,我会在探索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新的想法,然后重新推敲原来的剧本。

剧本写完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它的生命,按剧本拍摄只是把它的生命历程用影像再重新讲述一遍。于我而言重要的是让电影本身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遇到演员,然后遇到场景的时候,我会将他们自己过去的经历,他们身上的特质,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融入到重新的书写中

我采用素人演员是考虑到电影戏剧表达中的可能性。试镜时一个人走进来的一刹那,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判断出,他是否是你想要的方向。也许很难确定是不是那个人,但可以确定他/她合不合适,然后看演员之间的搭配组合。

即使觉得一个女演员特别优秀,也没有办法一定采用。好演员有各种各样的,无论是职业的还是非职业的。选角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说,带着剧本里的某种情绪,当你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你是否能想象他/她存在于一个共同的氛围之下。

每个角色要求也不太一样。比如说电影中“男朋友”这个角色,原来在写的时候是挺简单的人物形象,但是他的扮演者本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带有自己的能量,本身也是个创作者,理解创作的过程,所以他能够激发我的一些想象。

很多时候其实不是基于一个角色找演员,找到一个演员对成就一个角色也很重要。

不为惊人,坦诚表达

我不会去考虑影像是否惊人。其实我觉得电影并不属于我,当然它是从我身上的某个地方生长出来的,我和演员在场景上的合作,一起去完成一个情境的时候,取的是情境中最能忠实表达当下内容、情绪或者剧情需要的东西

从创作者本身来说,我们要对自己非常的坦诚和诚实。我觉得当你对自己足够负责,足够坦诚的时候,观众就自然感受到。我并不会从观众角度上来说服务于观众,或者说去构想他们会做何反应。

美国 -中国

去美国之前,我都是一个人做电影。在美国学电影那时候开始有合作,不同于以往,所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实施,而是选择和别人共同抵达一个地方。你如何去忠实的维护你的初衷,同时也接纳别人带来的新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学院派的教育让我不害怕电影工业,让我知道工业是怎么回事。我可以选择不那样操作,但是我也知道什么是有效率的操作,或是过分饱和的操作会有怎样的利弊。我也在慢慢探索,什么是适合我的一个工作方式。

我在美国还遇到了特别有趣的人们。大家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特别不一样。如果没有遇见他们,没有深入地参加他们非常个人的创作,我可能永远没有办法那样去触及到一些生活。

比如我跟一个朋友去墨西哥拍过一个片子。我的这个朋友也一无所有,当他在谈论贫穷的时候,不会带有任何俯视的眼光,却也敢于辨识俯视的眼光。他结识了当地的一些艺术家,接触到的生活层次其实很不一样。如果没有认知的话,无法预期生命中什么时候还会以这样的形式发生。

在以电影为前提的情况下,其实你能特别深入地进入另外一个人的生活,几个月以后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电影,但你更多的是经历了一些东西,所以这是挺珍贵的一种际遇。

在美国与中国拍片很不一样。回到你生长的地方,很多东西就像是有很多触角慢慢地自己伸出来。在美国,其实很多时候是一个割断的状况,我也经常拍短片,很多时候是关于在异乡漂泊的人。

回到家乡以后,你曾经特别熟悉的城市,很多东西表面开始发生变化。某些时刻,可能在深夜,在一个车站等公交,或者在雨后,要出门买个东西。就是在这些特别微小的时刻里,曾经对这个城市熟悉的感觉,有时候会慢慢地爬出来。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交织,整个创作心境都不太一样。

但我都是用比较小的团队拍摄,基于剧组演一个场景,会有很多东西相互发酵,这个工作方式在中美两地都是一样的。区别是在美国,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是有一个统一的语汇的,所以工作起来会比较有共识。在中国,很多时候还是有一些具体的事情需要解决和沟通。

影片本身的气息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电影,但我觉得对我的电影产生影响的不一定是电影本身。

当代艺术,文学、绘画,还有个人的旅行,独处的寂寞时刻,可能都会对电影产生影响。我在拍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寻找参考,包括与合作者合作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片大概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导演的创作,如何去获得属于你影片本身的气息,不是参照别的电影来的。那个气息是很重要的事情。去参照一些电影,然后拍出一个让大家在观影体验上熟悉又舒适的东西,并不是我自己想要做的东西。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备注城市


她房间里的云(2020)

又名:The Cloud in Her Room

上映日期:2020-01-28(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片长:101分钟

主演:金晶 陈轴 刘丹 马提亚斯·德尔甫 董康宁 叶鸿鸣 梁翠珊 王睿雯 太田玄一郎 吴伟 丁一 黄丽丽 

导演:郑陆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