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拐卖儿童的题材。看到一半时候,有点想逃。因为这是一个很沉重、悲痛的社会话题,让人有点不忍直视。
但导演处理的不错,并没有强行要给观众展示“血淋淋”的现实,而是平铺直叙,透着淡淡的无奈。
破旧的城镇,贫穷爬满了每一处缝隙。你说人贩子有多丧尽天良吗?但现实在逼迫人去做出很多事情,如果你有得选择,当然可以一身正气地回答“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也许有的人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这并不是企图想为人贩子说话,只是有一些很可怕的社会问题,不是只让犯罪的那一群人承担就解决了的。他们当然需要承担违法的罪责,但拐卖儿童这问题的本源,需要承担的是整个社会,是每一个人。
观影后,有一场小小的讨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个男孩非常认真地问导演:为何你们这些独立导演就喜欢拍一些破败的城镇、痛苦的生活?难道生活没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是同样有价值被演绎出来的吗?
彭韬导演苦笑说:我没有刻意把这个城市拍得破旧,它们原本就是这样子,我也没法把它们拍的焕然一新。中国并不是只有北上广深的漂亮大都市,事实上,除了那几个漂亮城市,全中国大部分的二、三线城市以及数不清的小城镇、小农村,它们就是这个样子,甚至还更加糟糕,这就是中国。北上广深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
其实“独立电影”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甚了解。回想看过的一些国内独立电影,确实都偏重于这一类风格(以揭示各类社会问题为主)。以及听过的一些独立电影导演,似乎都与“困苦”相伴?但我总觉得“独立电影”的对立面并非一定是“商业电影”(比如很多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同样也可以被商业市场接受,让作家得到丰厚回报。既然书可以,电影不可以么?),但商业化确实不可避免会带来很多问题,这其中就需要很多权衡了吧?
彭韬导演说:走向商业是一种必然。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进入良性的循环,比如拍出的影片能有更多人看到,从而有资金的回流,才能保证下一步片子质量的提高。
但导演也承认说自己并没有太多商业化的作品,以及在场的其他独立导演的状态、以及言语中流露的很多观点。其实也很明显地透露出对“商业化”的不屑。(比如在被问到“独立电影能不能赚钱?”时,子默导演就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拍电影就压根不是为了赚钱。”)
不可否认,独立导演们大多都很有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一腔热血想拍出心中所思所想的影片,令人敬佩。可能目前来说,“独立电影”与“商业”真的很难平衡吧?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血蝉(2007)

又名:Little Moth

上映日期:2007-10-01片长:99分钟

主演:洪启发/赵会会/张雷

导演:彭韬 Tao Peng编剧:彭韬 Tao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