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时常变脸,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也就不同了。因此不会呈现始终如一的乖巧美好。“歧视”又以各种形式面孔烘托着人世间的“美好”与“肮脏”。总之,叫这类人如鱼得水,就得让另一类人搁浅在枯滩上,甭管那是谁的眼神谁的嘴?探照灯一照,到处藏着瞧不惯别人的眼屎;一不留神就能被风凉话浇成落汤鸡掉进万丈的祸口,只是各种主流与支流交替更迭着,然后再变出一些新幺蛾子,那喜剧与悲剧也就风水轮流转了。你说贵妃姐引领时尚时,胖妞转运都是美女了,那在更遥远的瘦飞燕时期,丰满的女人大概也都喊着“胖子没资格吃,饿就去睡觉”来感应未来的小S姐了。

说起来,胖一点瘦一点还真不是问题。比这“严肃”的不胜枚举,试一试说自己性别倒错或有异装癖,那就是苍蝇的待遇了,异样的眼神别想躲过,随时被聚焦定位。再说,自己有认读障碍抑或不识钞票,那也可能有问题,不知内情的人会轻声细语嘲笑,“啊,不就是没读过书,文盲嘛!”然后一个传一个,谁谁谁不识字,满城风雨。就算寒窗苦读也一样,那些读普通高校的学生,会在211高校的门前一声声叹息,因为看客早已替学生害臊为学生的前途默哀了,谁在乎那是不是看客的事儿。说白了,这就是活着的窘境,人就似土耳其旋转烤肉架上待削的食物,转到谁那儿就刮谁,庆幸的庆幸,偷乐的偷乐,做盘中餐的做盘中餐。

不过,人是活着的,脑子是会支配身体的,所以会反抗甚至主动攻击、疯狂迫害,因此酿成不可收拾的惨剧。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每天都在继续着,扭曲至崩裂,炸成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依此拍成电影的也不在少数,基本都定义为犯罪类型片。很多电影会自然地站在受害者抑或道义一方来开始追溯,但也有提供更多视角,宽松辩论空间的艺术作品,而所谓“新浪潮”它的另一层意义或许就是打破僵硬的固有的思维模式,“思外思,味外味”了。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相比较直接扔给观众已审判了的惊堂木,那些能够让人了解全过程继而有所思考的方式,看起来更有妙趣。法国电影评论界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说,克劳德.夏布洛尔不畏主流,站在道德缺损的立场上讲故事是让人讨厌的轻佻与自以为是。主观感受亦然,无对与错之分。只是这种说辞在《冷酷祭典》里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或许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冷酷祭典》,早已不受夏布洛尔旧时阴霾情绪的影响了,这部电影反而散发出“宿命论”的惆怅,恶有恶报,甚至可以连环相报的含蓄寓意弥漫其中。剧中引用的莫扎特的歌剧《Don Giovanni》(唐.璜),天衣无缝地营造“戏中戏”的悲剧氛围。作为情欲侦探歌剧,由洛伦佐.达.彭特完成脚本。这是一出在中产阶级的“伤口”上建立起来的悲剧,讲述了无视“石像”忠告,成为杀人凶手的唐璜,自作孽,一步步靠近被围捕的陷阱,即便人的力量微弱,但追寻恶人自有恶人魔之论,他终将被拖入地狱的故事。这歌剧引用至《冷酷祭典》中,是我认为的最好最妙的设置,令人无尽玩味。

看法国电影《冷酷祭典》的短暂时光,绝对是享受电影这门艺术的过程。评这部电影,我脑子里时刻出现一个打地鼠的锤子在给我敲钟,绝不能剧透。这次感觉真心异样,我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的,连剧情简介都是用手捂住眼睛把自己蒙过去了,结果就真的给我了那么大一个惊喜,所以我迷信了。

事实上,那不过是我的主观感受,大概是克劳德.夏布洛尔的电影对了我的胃口。所谓“夏布洛尔悬疑片”原来是用铲子挖阶级矛盾、欲望原罪或道德命题的坑,挖着挖着,挖出一个大冰箱,里面放着朗姆香蕉抹茶芒果巧克力混合味冰淇淋,那感受是消耗体力与脑力时得到犒赏的各种妖娆情绪,还是交织在一起的,从嘴巴喉咙沁入,一直到心底,韵味越来越浓。

电影《冷酷祭典》中:看四女人的脸,就如隔帘望美人,每一张都深入我心,维吉妮.拉朵嫣的娃娃脸从“四美人”到“八美图”七年如一日。与乐里芙一家看歌剧就像提着灯笼午夜穿墓园,一边是红光里的胆识与激情,一边是黑暗中不可预见的惊骇。路上见到邮局女职员让娜,她是颗坏蛋还是好蛋?需要仔细想一想,就像荒野遇到虎豹,吉凶未卜。而对女佣苏菲的感受是矛盾的纠结的,仿佛江边拾起的瓶魔,错误的时间、地点与人物,她就是魔,注定悲剧;若是对了,她只需要你给她一张推荐信,继续另一份帮佣的工作。

可以肯定的是,《冷酷祭典》里的一切问题必然是阶级矛盾引发出来了,让娜的出现,让发泄的情绪有了抱团聚力的可能。不平等的生活方式像磨刀石不断削磨着穷苦人反社会的情绪,最终磨成暴戾的武器。夏布洛尔或许想说,苏菲需要保守的秘密其实是一个下层人唯一拥有的以为可以自主的权利,结果一样被剥夺,必然在可怜人的心里埋下复仇的种子。很明显,他要在中产阶级的脸上涂鸦,以此让他们感受羞辱与被羞辱不同的滋味。而这些意图可能也只属于看电影的人自身,要洞悉出夏布洛尔的真实想法,似乎要用上解疑希区柯克悬疑片的敏锐感觉。

从夏布洛尔的电影可以了解,他作为希区柯克的忠粉儿是动了真感情的,情字上毫无轻薄之举,技巧上也懂模仿尽坏之理,大师对大师的爱,显然是从心里追随着的,在他的镜头里泼洒凛冽的悬疑韵味,好像被光照了希胖师爷最得意的风骨流辉,他自己也就跟着亮在自己的坐标系里了,成了一颗独立的星。当然,这会羡煞旁人。但他的杀手锏还是自悟的真功夫,用他内心骚动的影评人情结,把关他兼修美、法影视小手册的本事,讲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夏布洛尔老爷自我的老神在在的风格也就出来了。

其实,就算他爱玩悬疑,几乎成为一种被评论的定式,甚至有人归纳出他的电影类型不外乎悬疑惊悚,但能走出悬疑大师的影子,他的杀手锏是在他讲故事时独有的角度。他看不惯眼中的中产阶级是不容置疑的,这为看客打开了探讨阶级矛盾的窗口,另外,但他还会为情、欲、忿、悲这类只做点缀用的情感添枝加叶,为惊悚铺陈,做平等的另一主战场为他所用。所以,他的电影往往在用隐秘的紧绷情绪做发动机,牵引看客的同时,在落幕的瞬间还会让人感受到大餐过后仍觉味厚的美妙。

冷酷祭典La cérémonie(1995)

又名:仪式 / A Judgement in Stone

上映日期:1995-08-30片长:112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 桑德里娜·博内尔 / 让-皮埃尔·卡塞尔 / 杰奎琳·比塞特 / 维吉妮·拉朵嫣 / 

导演:克洛德·夏布洛尔 / 编剧:Caroline Eliacheff/Claude Chabrol

冷酷祭典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