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关于反抗的电影,大多都是能在电影的情节发展中看出明显的遭受压迫或不公正待遇从而引起反抗,往往这些反抗让观影者感觉带劲和解气。然而这部电影看到后面,我真是一片茫然。那么强烈的仇怨从何而来?我并不觉得中产阶级家庭做错了什么,所做所说都符合人之常情,甚至还觉得梅琳达对她们很好,反而是苏菲不太搭理人,给人一种很没礼貌的感觉。后来开始看影评,看到我一直默默喜欢的小唐|局外人25岁时写的影评。相当革命的立场,认为两个女人是受压迫的可怜的人,不但没被慈善救助,反而被“慈善”所杀,认为夏布洛尔是借两个女人的手对中产阶级狂轰滥炸,认为神父道貌岸然。然后看了其他一些短评,也有一些强烈的仇富心理,说到中产阶级的伪善。当然相反的极端态度也不少见。我又开始对自己产生巨大的怀疑。为什么我看不到这一切?我没觉得那个中产阶级家庭有多伪善。是不是我自己就是整一个中产阶级立场,所以无法理解? 当然,有些说到什么“没文化真可怕”、痛斥穷人的愚昧就更是无稽之谈了。两个女人只是偏执和疯狂,却一点儿也不愚昧。
反思的结果——导演应该不是有如此鲜明的立场,他只是把血淋淋的事实撕开来给观众看。也许两个女人曾经遭受了许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目睹了中产阶级的种种不堪,她们的仇怨早就积累得很深很深了,这个家庭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做了整个阶级的替死鬼。
真的是冷酷至极。富人对穷人的自尊是一种冷酷,被扭曲了的穷人的自尊又反过来对富人的生命构成一种冷酷。而更冷酷的是人性的恶。当两个女人谈到法律上对她们证据不足时,那种止不住的大笑让我毛骨悚然。虽然后来让娜说到她女儿的死是一个意外,但这样的笑至少为后来满不在乎地射杀埋下伏笔。
阶级矛盾是提的最多的。更广义的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心理学上所谓的“共情”、“同理心”只有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才有可能,若是涉及自身的东西,理解别人或许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这是许多心理医生也处理不好家务事的缘故。所以我总是对那些所谓的“调解矛盾”的电视节目心存芥蒂。总是看到两个剑拔弩张的人在主持人和嘉宾的调解下和好甚至抱头痛哭。然而,当他们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还是会被那些深刻的让人痛苦让人抓狂的矛盾纠缠的。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这部电影让我拉拉杂杂想了很多,似乎是一个很深的地洞,可以一直往里走。后来,我想累了,我把它放下了。当我打算把所想写出来时,却发现我好像什么也说不清。

冷酷祭典La cérémonie(1995)

又名:仪式 / A Judgement in Stone

上映日期:1995-08-30片长:112分钟

主演:Isabelle Huppert/Sandrine Bonnaire/Jean-Pierre Cassel/Jacqueline Bisset/Virginie Ledoyen

导演:Claude Chabrol编剧:Caroline Eliacheff/Claude Chabrol

冷酷祭典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