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时看的是the hours,看的过程人即恍惚了,仿佛明白了些什么却又说不上来,遂找到原著(有趣的是,人教版教材选了伍尔芙的一篇文章作为意识流的代表作,结果却是适得其反,过短的篇幅完全不能让人在字里行间找到伍尔芙当时的意识线索,唯一的优点就是让我对这位作家留下了印象)。原著mrs.dalloway较之艰涩,我在相隔了不短的时间中读了2遍(就是为了能消化其中的转变)但是结果却是觉得这个故事通透了却失去了“跟踪意识”的意义。

巧合之下发现了这部电影。嗯,真不是一般的好电影啊!就是你完全可以跟着电影的发展去追索伍尔芙原著中思想的变化,看到最后窗口表白的那段,差点让人飙泪,简直舍不得让电影再继续下去。完全被电影掌握了情绪,太佩服导演了!

如果说时时刻刻的成功之处,就是让the hours好看了简单了。虽然有2个戏骨加我挚爱的妮可,但是毕竟都是美利坚背景啊。摩尔的神经质实在是一绝,真的让人有“紧绷绷”的感觉,但是少了什么吧。我有点儿说不清,或许是刻板吧,或许是英伦那种呼之欲出的压抑——摩尔的感觉应该是隐忍,尚未到爆发的临界点;斯特里普则太过强大了,真的,强到了完全掩盖了克劳丽萨应有的弱点;妮可虽是我挚爱,但是演电影这回事儿么就不是那么灵光的(嗯,即使这样我也不怪妮可,她怎么滴我都爱,只是有点儿可惜了这部电影)片子里其实基本没能表现出原著的“神”吧——这也是我在看了the hours和原著后仍然云里雾里的原因。

于是当我看97年拍的这部mrs.dalloway却时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主演vanessa绝对要记一大功,让人心悸的表演应该就是这样了吧!太打动人了。又不得不说回导演,如果没有导演的功力又如何能抓住原著的“神”呢?影片从开始到窗口那段其实一直在累积紧张感,让人喘不过来气又忍不住不看哎。。。但是我的自以为是恰恰是在最后被打破了——MARLEEN并没有选择更为激烈的方式为宣泄,却是随着vanessa的独白抽丝剥茧般将压力悄悄化解了。让人看时不由得赞叹连连。看完方醒悟过来,哗!原来自己都被牵着走了呢!这不就是意识流小说的目的么?(当然原作者可能只是想表达她的想法,这不过是这种小说形式的目的不一定是作者的)

这电影让人意犹未尽。不愧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电影。Stephen Daldry是个好导演,这个温文的导演让人喜欢,但是the hours比起本片缺少的就是地道的英国味道。导演和主演都是不可或缺的。

另,这片子放到今日来看确实更好吧。04年那会儿看的话未必能发现这片的好处。放了点儿糖的the hours如今回味起来也仿佛吃完太妃糖后一般留着略略余香,换了mrs.dalloway怕就是喝完清咖后的微酸了吧?

又,演员实在太ENGLAND了让人不喜欢都难。划船那段,PETER说着“我失去她了”那个眼神哟~~太纠结了啊!还有Lena Headey,这姑娘太漂亮了!虽说长相方面是过于现代了点,但实在是太有爱的配角了!独立,洒脱,自信,有想法,我不得不说这完全是由演员气质带出来的。

嗯,好了,我说了太多赞美的话了,攒片去~~~

黛洛维夫人Mrs. Dalloway(1997)

上映日期:1997-09-04片长:97分钟

主演: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Vanessa Redgrave/娜塔莎· 麦克艾霍恩 Natascha McElhone

导演:玛琳·格里斯 Marleen Gorris编剧:弗吉尼亚·伍尔芙 Virginia Woolf/艾琳·阿特金斯 Eileen At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