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完全部的《碟中谍》系列,更加觉得第一部是神片。第一部是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的,他擅长悬疑和恐怖,风格冷峻,《魔女嘉莉》《疤面煞星》 都是他的不朽神作。看了下背景,派拉蒙启动这个计划,是翻拍60年代同名电视剧,一开始投入并不太高,今天来看,第一部的动作场面虽然很有名,但和后面若干部的大铺张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小巧精致了。

除了这点之外,整个片子有一种很强烈的混搭感。他的三个大场景各自风格独立,差距很大。有趣的是,如果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拍特工片的思路。更有趣的是,这三种思路在之后20年中,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

第一个大场景“布拉格大使馆夜间做任务遭遇意外”,是非常复古的间谍片风格,整场戏在风格华丽保守的大使馆和附近街区展开,颇有异域风情。所有人的服装,道具,台词,行事方式都年代模糊,没任何称得上高科技的东西,排除里面电脑磁盘等有明显时代感的因素外,你甚至可以认为这是60-80年代中的任何一年的007电影片段。动作戏很少,但气氛紧张,冷峻又洗练,只用很短的时间交代了清楚了复杂的故事背景。这一段导演的个人色彩很强。

这种传统的,周周正正的间谍片拍摄方式曾经一度很流行,其主打的是悬疑,烧脑,和后续的解题。在早年,间谍片相对于其他片子,确实是故事背景相对复杂的,是算在烧脑片的范畴里的。

但20多年过去,今天已经没有人再纯用这个办法拍特工片了(除了一些考古复原风的,比如《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等)。可能是因为悬疑烧脑的市场被科幻片,惊悚/恐怖片彻底接棒了的原因。科幻和惊悚/恐怖,在世界观的宏大和烧脑程度上,天花板是可以非常高的。无论如何都得多少基于事实的特工片,是很容易输给他们的。

这个风格在特工片中算是一个被时代逐渐淘汰的弃子。

第二个大场景“CIA兰利中心中盗取资料”,一下子科技感就上来了,从湿冷起雾的东欧小巷暗夜,换到了宽敞明亮的美帝高科技办公区,四个现代化终于在开场1/3后实现了。

顺着绳索吊下去偷碟片的一段已成经典,但今天来看,整个场景是密闭小空间里的小制作,成本其实很低,却四两拨千斤地拍出了极高的科技感。可能就是这一段的大受欢迎,让这系列从此走上了#必须要刚一段单人挑战黑科技的场景不然不叫碟中谍#的不归路。每一部的反派,都要挖空心思给伊森亨特做一个高科技的仓鼠笼,让他在里面挑战成功。

从每次下发任务的视频那一个小环节就可以看出这么多年来黑科技的进步。你难以想象,在1996年的第一部里,是飞机上的便衣空姐递过来的一张普通录影带,甚至没有身份验证,之前对好暗号就行!!到了第六步,已经指尖采血1秒验DNA来验证身份了——真是鬼扯。

今天这个思路是所有特工片的常规思路。得益于电脑特效的快速进步,黑科技上面是可以做无数神展开的。这个风格不仅被保留,还大力弘扬,益发夸张起来。

PS:这场戏还有一点我至今不明的是,伊森几乎贴地的时刻,一动不敢动,此刻是手心是朝下的,后来为了接那滴眼镜上的汗水,他是用手心朝上去接的,但其实在那么紧张的情况下,他没有必要翻一次手啊。

第三个大场景“高铁隧道上的打斗还拖了个直升机”,是非常非常典型的美式动作片大场面了。看了下资料,这个情节在当年看起来,已经是绝不可能的扯淡了:“拍摄火车戏时,阿汤哥并不同意他的角色用绳索将直升机扣在高速运行的火车上,因为这样太不符合常理。但导演认为影片需要一个极其夸张的结尾(这条绳索最终将直升机拉进了火车隧道),并最终劝服了阿汤哥。”

事实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接受了这个设定看什么都可爱起来,后续系列里越来越夸张的情节遍地都是,什么上海最高楼之间荡秋千,拿一双手套徒手爬迪拜塔,blablabla。飞机进隧道?well,多没想象力的小场面啊(涂指甲)。估计也是因为第一部里这一段太受欢迎,让之后系列也走上了#必须要刚一段非人类的挑战,不然不叫碟中谍#的不归路。

大场面的动作戏今天是所有特工片的另一个常规思路。注意,他和前面的黑科技环节可能重合,也不一定重合(比如谍影重重系列的动作戏很足,但黑科技感就不是很重)。动作戏的大力张扬,一部分同样同样也是得益于电脑特效的快速进步,给了动作戏更大的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1996年,是一个明暗未决的摇摆期。新世纪的特工片到底怎么拍,在那个年代连布莱恩·德·帕尔玛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答案。他用这三段来完成了投石问路,最后行业整体弃一留二,旧时代的尾巴被弃掉,新时代的曙光被延续放大。


最后提一下:伊森亨特的性格在第一部也和后面差距很大。第一部里的他,是个性格有点浮夸的年轻人,大概属于团队里业绩很好,正在上升期,所以有点小得意的愣头青。我非常好奇的是他和女配克莱尔到底有没有一腿?

从各种明示暗示来看,这两人绝对有一腿,他们之间互信度很高,在正片中他们会亲吻彼此脸颊和手。而预告甚至出现了他们的热吻戏。

女配年轻美丽,常年跟年轻英俊的伊森一起工作,结果她却为一个老朽丈夫卖命,背叛了伊森。他也没有很责怪她,她死的时候,他伤心极了,大概这就是爱了吧。

这段其实如果要深挖是可以让人物更饱满的,但!!!“影片原本计划在开场中加入伊森、吉姆和克莱尔的三角关系,但由于这个设定与整部影片格格不入,导演得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好吧,导演有他的想法。但当年我们看的时候,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她就一定要选老头子而不是他。我们那会儿是小女孩,最在意的还是里面的爱情。


文中提到的大部分参考资料来自于这篇影评: 《碟中谍1》中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1996)

又名:职业特工队(港) / 不可能的任务(台) / M:I

上映日期:1996-05-22(美国)片长:110分钟

主演: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强·沃特 Jon Voight/让·雷诺 Jean Reno/艾曼纽·贝阿 Emmanuelle Béart/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Brian De Palma编剧:大卫·凯普 David Koepp/罗伯特·唐尼 Robert Towne/斯蒂文·泽里安 Steven Zaillian/布鲁斯·盖勒 Bruce Geller

碟中谍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