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CCA的张元电影展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我却是第二次来看,上次是《北京杂种》,这次是我最想看到的《妈妈》。

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妈妈的爱。很诧异,当年刚从电影学院毕业血气方刚的张元筹拍的第一部电影竟是这样一部充满温情和悲情的作品。

作为张元乃至整个第六代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在技术上还显得稚嫩和粗糙,但这丝毫掩饰不住影片的故事和人物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这才是一部电影能否打动观众最可宝贵的精神。

冬冬因为小时候患癫痫病造成智障,妈妈不顾丈夫,和周围人们的阻力,始终相信儿子有一天会恢复。影片从妈妈的角度,记述了一个智障儿童家庭的不幸。关于母爱的电影很多,《黑暗中的舞者》里比约克一心为儿子治病,却最终走向了毁灭。《心火》里苏菲玛索面对素不相识的女儿,用心灵去抚慰。《漂亮妈妈》里,巩俐与聋哑儿子相依为命,不离不弃。而这部电影的感人之处在于它塑造的母亲形象是那样的真实鲜活。影片里的妈妈是一个气质优雅的女人,面对生活的重担,她镇静坚强。她也有欲望,丈夫常年在外,她身体里充满了对性的渴望。她也有过放弃,面对毫无希望的儿子,她甚至想用安眠药结束母子的生命。为了儿子能够恢复,她用尽了各种办法,甚至把儿子丢在陌生的高架桥上,希望刺激他失去的记忆。而这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是徒劳,影片留下的,是一个无解的生命的延续。影片对于人性的刻画是多层面的,复杂和深刻的,摒弃了从文革以后直到当下中国电影形式大于内容的不良传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解释人物的行为和表现。是中国电影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一次回归,我们似乎看到了其中有《小城之春》,《马路天使》的影子。从这一点上来看,这部电影不管是跟它之前的还是之后的独立电影或主流电影相比,都是非常另类的和宝贵的。

影片的另一大特点就是黑白与彩色影像之间的巧妙衔接。这种例子在电影史上并不少见,有些是因为成本的限制,有些是表达的需要。我想这两个因素在这部电影里都有。妈妈和冬冬的生活完全是用黑白影像表现的,占据了影片的大部分。此外福利院弱智儿童们的生活的彩色镜头多次穿插在妈妈的想象中,似乎是妈妈复杂情绪的一种延续;而对弱智儿童母亲的真实采访片段,用录像机的画面,把妈妈和冬冬的故事拉升到一个社会的层面,把这些特殊家庭的现状和困境给出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尽管三种影像混杂在一起,但一点也不显得凌乱和突兀。三种素材都非常好的服务了主题,同时又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带动着观众的感情,当我看到最后一个采访片段,那个母亲说,真不知道我死后,孩子怎么办,我哭了。

最后想说的是,张元从最初开始,就一直倾向于电影语言与各种现代艺术的结合。影片中白色的床单和墙,给人一种空间上的迷茫。冬冬画在墙上的画,像是一种寓言。冬冬犯病的时候,妈妈就用纱布把他包裹起来,让人有一种行为上的的绝望,这种形式与内容高度的融合,给人的冲击力是巨大的。

妈妈(1990)

又名:Mama

上映日期:1990片长:78分钟

主演:秦燕 黄海波 潘沙采 马征 于绍康 

导演: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