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出两个“很久”:
1、很久没有看法国电影了,记得上一部看的是《真实Réalité》;
2、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有趣的黑色幽默电影了。
本片的情节十分紧凑,毫不拖沓,一环扣一环。就像主角吕迦的遭遇一样,重获自由才刚一小时,就再度陷入了“犯罪”的危机。是的,他想做个“好人”,可却没有机会。
主角吕迦曾是一名大盗,在度过了五年的牢狱生活后,他打算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吕迦或许真的能过上平静的生活,故事也就到此结束了。可是进度条说明了一切——一场糟糕的银行抢劫打破了吕迦的美梦。在这场劣质的抢银行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吕迦一直在关注挂在墙上的钟。劫匪彼侬从冲进银行开始,以其极为业余的抢劫水平,足足在银行了耗了6、7分钟的时间,直到警方包围了银行。吕迦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人质,但警察以为他和劫匪是一伙儿的!没错,黑色幽默的影片往往依靠“误会”来推进剧情。比如《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两杆大烟枪》、《落水狗》等。
一心想改邪归正、过普通人生活的前大盗吕迦再度沦为了警察的目标,这是故事的一大拐点。可此时影片才刚刚开始11分钟。吕迦和彼侬开始了亡命之旅,途中彼侬不小心开枪打伤了吕迦——《低俗小说》中,文森在车里不小心一枪把马文爆头的情节,和这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看到这里,我是非常同情吕迦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从一个抢过十四家银行的专家级劫匪、经历五年的牢狱生活后,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啊!可是现实居然不给他机会?这怎么说得过去?结束作恶,回归平凡有什么错呢?
吕迦要求彼侬去自首,并向警方解释,自己是无辜的。这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可彼侬不打算这么做,他说出了自己的苦衷——他失业了,有一个女儿要养活,他也是在走投无路下才去抢银行的。是啊,要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去抢银行呢?
吕迦把彼侬强行带进警察局,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彼侬就会被逮捕,吕迦则会被还以清白,故事到此结束。可进度条暴露了一切——彼侬反咬一口,说吕迦是劫匪。两人逃出了警局,绝望的吕迦让彼侬滚蛋。这里可以看出吕迦的无奈,他让彼侬走,其实就是放了真劫匪,让自己成为了代劫匪。可彼侬在离开后又转回来了,因为他发现吕迦伤的不轻(之前被他打的那一枪)。彼侬也是仗义,带着吕迦去见医生。
彼侬把吕迦带到疗伤点。此处有一个细节——下车时,吕迦让彼侬把车子罩起来。吕迦不愧是老手,这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踪迹。
剧情到这里为止,吕迦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他被误会成劫匪,还负了伤。在万般无奈下,他还打电话帮助彼侬伪造护照(彼侬打算带女儿流亡国外)。直到遇到了彼侬的女儿,吕迦被小萝莉的萌力给彻底感化了。他主动出击去救彼侬(彼侬被伪造护照的酒吧恶霸给敲诈,还被关了起来),冲进酒吧,吕迦爆出了经典台词:“我是人质,十分钟内见不到劫持人,我叫你的屁股开花!”
这是故事的又一大拐点。吕迦的身份开始转变了——他依然可以算是人质,但他的行动已经趋向于帮助彼侬父女了。
彼侬写了一张证明,解释吕迦是无辜的。吕迦再次劝说彼侬去自首,不过这次和前一次不一样。前一次吕迦让彼侬自首,是为解开警方对自己的误会;这次劝彼侬自首,则是为了彼侬和他女儿免于亡命的生活。彼侬表示不能坐牢,否则女儿只能去救济院了。
故事发展到此,吕迦已经可以离开彼侬父女了,没必要再在一起。如果一切顺利,或许吕迦过上平凡生活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但进度条再次证明了一切——彼侬的女儿自其母亲去世三年后首次开口说话了,她不希望吕迦离开。吕迦注定和彼侬父女缘分未尽。
之后经历了一连串的事件,包括女儿走失被送进救济院、彼侬流落街头、吕迦去救济院看望孩子、彼侬和吕迦联手救出孩子、给孩子看病等。经历了这些以后,我们已经可以确定了——吕迦已经彻底投向了彼侬父女。他的人质身份已经变质了——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成了彼侬的“同伙”。
影片的最后,三人假扮成一家三口,拿了不属于自己的证件,打算离开法国。在通过重重难关后,吕迦终于把彼侬父女送到了边境。送走他们后,如果一切顺利,吕迦或许还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此时的进度条也快撑不住了,估计吕迦到此也终于要离开彼侬父女了。可是!结局又一个大咔嚓,他们居然……………………
或许他们后来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本片情节紧凑,没什么尿点。剧情上没有刻意的搞怪但笑点很足。吕迦经历了“出狱→遇上彼侬抢银行,被误认为同伙→被彼侬的女儿感化→帮助彼侬父女”这一系列的改变,从最初的纯人质变为了一定意义上的“帮凶”。或许可以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解释吕迦的转变吧。他最后虽然没能过上自己预想的生活,但通过他以往的经验,加上一点善良和同情心,他依然做到了改头换面,也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