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第二遍看帕特森了。Adam Driver麻木冷峻又有点戏谑的脸十分契合电影缓慢的调调。诗歌向来需要娓娓道来。在电影出现读第一遍火柴盒诗的情景时,我“破涕而笑”,回忆起被人文主义支配的恐惧。

我对现代诗歌向来十分抵触,觉得那是无病呻吟,有佳句无佳章。在断续的片段散落之间,莫名其妙被融合的意象,我无法体会。在微博刚刚兴起的时候,那些被粘贴在角落里的零星呓语,营造出的缱绻生活,我充满了厌恶,我觉得那是假象。

诗歌,我只觉得那是春暖花开的大海,而我们生活在霓虹遍地城市。琉璃闪烁,从来雨水与污水不止。
城市的规则是生冷方正的。它是不会被轻易打碎的。诗歌大约是饭后甜点和人为装饰。用来粉饰一些不同。用来彰显一点格格不入,用来被嘲笑。

我也读张枣,我也热爱西川。我沉浸在“危险的事情固然美丽”深邃的惶恐里。那是一种瞬间让人一气呵成的快感,感受会像印记,深埋在一隅,可要用它来支配情感,似乎结局只能是海子的铁轨,和顾城残忍的尖刀。所以诗意我转身就会放下,生活总是如此,诗意犹如冬日暖阳,瞬间化开,现实里,气温零下,冷彻刺骨。

可我突然被教育说,要有诗意的生活。似乎可以拯救一切,虽然我面对的是苟且,是不完满,是悲剧,但是要有远方的乌托邦,你要坚信总有释怀的那天。
这真是一段时代的谎言,也或者是伪文艺青年的春药。
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酒精也让我着迷,我可以昼伏夜出,你说这些都不太真实,甚至堕落,你要去伪求真。我总是想问你,什么是真。你说出去看一看,落日余晖,落霞孤鹜,历史也在诗歌里升腾。你要解脱出来。
我对你说,我的感受才是真相。
于是某天,我才真正理解了诗歌。它什么都不是。它不是真相。它不是美学。它是我们营造的幻觉。幻觉即真相。我们的感受将诗歌放大了。

回到电影。
帕特森看着火柴盒,写出了为爱人飞蛾扑火,他将蝇营狗苟写出时间的维度,他被女孩子的长发迷倒,他总是呓语,他写出来的都是幻象。或许这才是电影真正的主题。诗歌是类似致幻剂的东西。它剥离了生活的琐碎,只有静好,日常,和人为为之增添加瓦的意义。
帕特森也明白其中的虚幻,所以他躲在车里写,有秘密的笔记,他不对人言,他是自卑的。
文艺青年的最大的特点,在于自觉与众不同,总觉得不曾被理解,这样的不同能够产生优越感,可以抵消面对生活荒诞的恐惧,壁垒自我塑造。所以诗歌是多么契合的载体。诗歌制造幻象。幻觉蛊惑人心。令人与众不同。

电影的结局是意淫的最高潮,仿佛对人说,你来吧,重新开始吧,空白的地方就是幻想的最佳落脚点。人生也是如此。我们从来不要真相。你看,那个谁谁谁,在成为诗人之前,也是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用诗歌蒙蔽自己啊。

真实可能是,日本人是想象出来的。导演迎合着文艺青年的喜好。所以我们可以心安理地浑浑噩噩,日复一日,只要我们有诗歌,我们可以生活在泡沫里。

可生活的真相是,你的狗也不喜欢你,你的同居女朋友神神叨叨的每天做黑暗料理,也从不正经工作,两个人只有一张没有办法翻身的床,远大的理想寄托在一本日记里。还有该死的纸杯蛋糕。

真相是,总有一天,你一不留神,狗把你的理想撕得粉粉碎。

你看,他好像一只狗。

By perceiver
Salts

一颗晶体的生活灵感

帕特森Paterson(2016)

又名:柏德逊(港) / 派特森(台)

上映日期:2016-05-16(戛纳电影节) / 2016-12-28(美国)片长:118分钟

主演: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格什菲·法拉哈尼 Golshifteh Farahani/内莉 Nellie/里兹万·曼吉 Rizwan Manji/巴里·沙巴卡·亨利 Barry Shabaka Henley/特雷弗·帕勒姆 Trevor Parham/特洛伊·T·帕勒姆 Troy T. Parham/布莱恩·麦卡锡 Brian McCarthy/弗兰克·哈茨 Frank Harts/小路易斯·达·席尔瓦 Luis Da Silva Jr./琪森·哈蒙 Chasten Harmon/威廉·杰克森·哈珀 William Jackson Harper/马索·曼恩 Method Man/卡拉·海沃德 Kara Hayward/杰瑞德·吉尔曼 Jared Gilman/斯特林·杰里斯 Sterling Jerins/欧文·艾斯特罗斯 Owen Asztalos/永濑正敏 Masatoshi Nagase

导演:吉姆·贾木许 Jim Jarmusch编剧:吉姆·贾木许 Jim Jarmusch

帕特森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