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好得让人出乎意料,让我想起了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我想结果也一样吧,都归功于导演,这都是导演获得提名。这类电影最擅长的就是剪辑和讲故事吧,而且演员相当的乡土,故事纯正,就像在讲身边发生的事而又讲得非常精彩,如果我此生有机会拍部电影,应该就是会这个类型吧。
这是一部好电影,这是看这部电影的前提。一段小开场后的第一声钢琴音就有这感觉了,简单纯粹、够直接;换句话说,就是这部电影不会有多余的镜头、多余的台词,就像一片没有一丝多余赘肉的腹肌,你尽可用心去看、努力去探究。抱着这个心态,你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以下剧透,影响观影————————
为了好说明,先把电影骨架剖析一下。电影分三个故事,第一个是宗耀故事片段,第二个丽琴故事片段(包含大壮),第三个村长老爸故事片段(包含白虎),外加电影开头取得丽琴片段,电影结尾取的宗耀片段,电影以烧香开头、烧香结尾,预示着世间故事,皆佛前众生相。时间线就不理了,网上好多,。
电影最好玩的地方就是,第一遍和第二遍的观影感受完全不同。电影第一遍的时候各处留口,就像玩游戏时的各种隐藏关卡,明知道里面有些什么,但就是进不去,想不通。这是这个电影骨架导致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别人的配角,有些事自然会想不通。电影也基于此,通过不同的时段,每个人讲诉自己的故事,不断地拼凑出故事的全貌。这个方式,有个学名叫蒙太奇手法,很多人用,但用好的不多。这部电影呢,用着蒙太奇的手法,却没有按规定动作来,每次都放个字幕,“某某某的故事”,而是采用了更隐蔽的方式,每次就一个2秒的黑屏。这也是电影的一大特色,藏巧于拙,这是技法方面的,容后再讲。这也造就了这样一部没有主角的电影,让人围绕故事转的电影。
电影的演员,真的做得太好了,比之一些明星的只有脸部表情,这些演员都演得太像了,不仅是每个场景中人物的细微表情,而且从长相(白虎哥哥,是不是只有我一眼看出来了?+。+)、姓名(宗耀、白虎、大壮……)、穿着、发型、习惯动作、随身物品、手机、交通工具、家内摆设、等等各方面,都能体现出各自的身份状态。而且剧情中,各自的心理活动,看重和追求的东西(王宝山娶了大户人家,还想要小三,陈自立在外打工嫌弃老婆有了小三,……),人物的结局(宝山回家带媳妇、丽琴孤寡、大壮被拒、村长辞职、宗耀归家、黄欢退出),都和他们各自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仔细想想,好像村里还真是这么回事,人物就像在身边的人,人物的在那个时候举动不是编出来的。举个栗子,村长老爸,为村里勤勤恳恳,奖章摆了满桌,快退休了,却为儿子办了一件对不起自己内心的事,默默地把奖章全部收起;在多年不抽烟,抽了一包以后,他想好了,还是去找书记老赵(有学识的人、戴眼镜)自首;但在敲门的那一刻,想到为此要付出的代价,一生最看重的东西荣誉,就此身败名裂(所以,那个被迫放上的自首字幕多么可笑=.=!),最终还是没有敲下去,决定埋了。不管电影中的演员是否真的演的他们自己,电影中的演员一定是有他们的原型的,因为如此的真。
电影对于细节的打磨,令人赞叹。电影表现人物心理,不仅是一个个的动作和画面,而且是一连串的人物心理的连续,有是甚至是递进地表现,简要提几个:1、丽琴故事片段,丽琴在晚上和宝山对呛,丽琴的脸部表情,每一个皱眉和眼神,还有她特有的轻声细语,还有情绪揉入词语中感觉,每一步的表情和心理的流动,这是人物心理的连续。(其实,这当中隐藏了一个长镜头,容后讲技法时再说。)2、在宗耀故事片段里,宝山开场和丽琴关系的交代,从第一个眼神就很清楚了,随后是暗示语言,随后是明示语言,这些细节做得很到位,而之后,丽琴故事片段中,则直接拍出来了两人的关系,这是人物关系表现的层次。3、大壮对丽琴的感情也是,最初在宗耀故事片段的镜头,对丽琴老远就一直盯着的画面,到丽琴故事片段中大壮吻洗面奶时,切了个丽琴整理床铺的画面,再到后来主动搭灵棚时,对丽琴的告白,这也是人物关系表现的层次。
电影的透出着一股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不是“乡村爱情故事”那种只凭语言凑出来的故事,而是每个人服装,人物发生的场景选择,家具布置……特别提一下,每家的布置非常地具有层次,从几个人家中的家具、电器、门、墙和宽敞度来看,王宝山媳妇家>村长家>丽琴家>大壮家>白虎家。
关于电影,就这些吧,写了好久了。

——————前方高能,以下技法————————
讲讲电影的技法,首先是故事。任何故事,如果摊平了讲,就没味道了,这部电影无疑是很会讲故事的。这部电影有个很奇妙的地方,就是,你找不到电影的主角,电影很自然地会将第一个出境的人认作主角,很明显,不是。之后就开始以为是宗耀,而在看了一段看不到他后,他又不见了。后来,我放弃了,这是一部什么鬼电影。正如前面说的,造成这种感受的主要原因,就是蒙太奇手法。
因为蒙太奇手法,第一遍和第二遍的观影感受完全不同,第一遍你只能看到主线,因为你拼凑不出全貌,所以,关注点一直会在棺材尸体有关的线索。
如果只是达到这个层次,也就是大多人用烂了的蒙太奇,不久前看过的《咒怨:终结的开始 》就是反面例子。为什么?怎么样才能算是一个好的蒙太奇?好的蒙太奇要哪些因素才能实现?《心迷宫》和《疯狂的石头》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好的蒙太奇,各个片段需要联通,需要有一个主干联通,即确定各片段的时间线,姑且叫做强联系。比如,村长故事片段,打电话给陈自立,联系第二片段,并解释了陈自立坠崖的原因。然后,有了强联系,还要有弱联系,需要埋线索,需要有弱联通,就是各个场景需要让观众看到一些东西,一些不起眼的东西,而这些是另一个场景的。比如,在丽琴故事片段,就有个人问路,问白虎家,但是不给全脸,这是谁啊?后面才知道是第三片段那个追赌债的。比如,宗耀故事片段的,宗耀过了一夜,插了第三片段村长盗尸那晚的画面,第二天天亮才决定回家。再比如,丽琴故事片段中,抬棺材的说,怎么这么轻啊?一人说,烧掉了肉吧;之后到第三片段才知道,这是村长已经把尸体偷走了……这样的例子好多,只有把强联系和弱联系做到位了,把条条经脉打通了,才会有各个片段分开成故事,合之也完整的感觉。
为了保证这个感觉,关键就在于对时间线,否则会引起混乱。如果用重复镜头,那这个手法就有点low了,而套用《疯狂的石头》实际上,这部电影,你找不到一个重复的镜头,这是在最开就准备好的,不仅在各片段连接处的场景,要准备多个机位,而且要保持各个场景的独立,让人一眼认出,在用光、人物、衣着、场景等方面要各具特色,所以这样一部长片中,每个镜头几乎一眼就知道是哪的。(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一个镜头出现了重复,应该是疏漏,就是王宝山被打的场面,在丽琴的故事里有,最后村长的故事里也有,使用的是同一个镜头,远近变焦。)这是这个……


电影基本上是手持,保持了现场感。然后是一些好镜头:
1、开头就一个三分多钟的长镜头(5分23-8分28),大壮的表演有点赞,从下车起,就盯着远方,一有空就看着,而且,在别人给钱的时候,看也不看,少了10块也不管。接着往前看
在丽琴故事开场,也隐藏了一个长镜头。藏巧于拙。
2、还有,丽琴故事片段中,大壮被退回手镯在门外发愣,四个闪切的镜头真是绝了,想想你发过愣的时候,那个恍惚的感觉,真是太像了。这是用得比较重的地方,在宗耀的故事片段,第二个白天黄欢劝他回去的时候,宗耀在回想奖章的时候,用了两个闪切,也是一样的效果,但这个更轻,也说明了导演对每个细节的拿捏多么用心。
3、村长老爸毁尸的那段黑白片,以轻lomo风格,不让你有察觉

电影尾声那个父子对望的镜头,很多人也上传到豆瓣了,第一遍没看懂用意,后来看村长故事片段的时候,白虎棺材的一个慢镜头,突然的慢镜头和想起的配乐,让我想通了,这个故事不就是一个不明尸体、一口棺材引起的?这个棺材牵出了每个人心中的欲念和想法,牵动着人物各自的关系,把原本隐匿的的关系抖了出来,一口棺材,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这也配合了这个电影的名字,The Coffin in the Mountain。而最后那个镜头(电影结尾取的宗耀片段——黄欢打电话那段不算,那是为了防gdzj审查,也为了和片头呼应),黄欢埋藏了那个奖章,因为那个奖章在那天晚上宗耀出去的时候,已经被她找到了,为了骗宗耀回去,她以此威胁,同时也瞒着没怀孕的事。在电影最后,她埋了那个奖章,表明了电影的另一个主旨:每个人经历世事的人,心中都有一些想要埋藏起来东西。暗合了电影的另一个名字Deep in the Heart。

这类独立电影,缺少的是推广、是靠山,赞助拉了一大把、乐视啊、微博啊……总共才170万,可见导演的凄凉。最终票房也寥寥,有点可惜。
所以,这部电影,用创意、用诚意来弥补。

心迷宫(2014)

又名:殡棺 / The Coffin in the Mountain / Deep in the Heart

上映日期:2015-10-16(中国大陆) / 2014-07-21(FIRST青年影展) / 2014-08-28(威尼斯电影节)片长:110分钟

主演:霍卫民 / 王笑天 / 罗芸 / 杨瑜珍 / 孙黎 / 邵胜杰 / 曹西安 / 贾致钢 / 朱自清 / 王梓尘 / 赵梓彤 / 贾世忠 / 袁满 / 陈梅生 / 张景素 / 平坦 / 金子 / 张建军 / 

导演:忻钰坤 / 编剧:忻钰坤 Yukun Xin/冯元良 Yuanliang Feng/鲁妮凡 Nifan Lu

心迷宫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