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起意想再去看电影,看到朝云暮雨上映了,之前就有点期待,看到电影评价觉得很两极化,反而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决定今晚去看看。

影片时间不长,就108分钟,相比于现在120分钟打底的片子来说,时常很是友好。但是这108分钟,居然让我破天荒的在电影院干了我过往几乎不会干的事情:想刷手机,甚至想要点个夜宵。

我在刷的同时,反复在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能让我如此无聊呢? 回来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听了这个故事。原著不长,一共就1万多字,回来的路上足够听完。听完之后在思考影片的拍摄,好的和不好的因素都有。

原作是以老秦,也就是范伟的作为叙述主体,但是由于已经提前看了一下大概简介,范伟一出来,当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在叙述主体上,看来是要以范伟作为叙述视角了。导演花费了很多笔墨去塑造范伟的人物形象,从前面打算厨房一丝不苟,到后来精心照顾植物人的细节,甚至做了很多没话,运输毒品,被写成了也没敢问运的是什么,而在原作故事中,他是明知故犯。在故事中,老秦,变成了一个王响式的老秦。

但是同时这里值得表扬的一点是,改编的过程给老秦安排了求子这一点,对后代的渴望,深切的渴望,挺符合中国男人的风格的,无论如何要娶个媳妇生孩子这点很具有中国特色,无论如何要生个孩子,让老秦的人物动机至少在我看来是很能立得住的,而且设计的挺巧妙的,并且为后续两个人的冲突进行了很好的铺垫。(这里吐槽一点,文学指导刘震云,写出啥男性视角都不奇怪)

但是相应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整个故事尊重原著,虽然1:1还原故事线,毕竟1万多字也实在不好整:老秦服刑,获得赔偿,出狱求妻,碰到常娟,出击试婚,金钱考验,获得彩礼,两人结婚,常娟失踪,老秦失落,获得线索,了解真相,常娟自杀,老秦照顾。。。但变成剧本后,像是新手厨师开始做创意菜:

内容不够充足啊,这里加一点,那里加一点啊,整点谈恋爱的情节骗点情侣进来看看;观众喜欢重口?好嘞给您安排上,咱跟曹保平再学两手;我还想整点悬疑元素,小房间里有啥?你自己猜去吧。。基调别太沉重啊那我们加点喜剧元素呗?好嘞,先来点喜剧元素让老实人老秦看看世道险恶,乖乖去找出狱女囚,接电话时候太沉重了?好,让你从通风管道上摔个倒栽葱下来,拜托,真的这样摔下来俩人双双挂了一起去见老秦爸妈。就像是新手做饭,又想做包子又想做欧包的感觉。

第二就是故事和人物的严重失衡。整个故事如果去掉中间一环,简直像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但是回顾故事名字:穿婚纱的杀人少女。冲突感和故事感来自什么?更多的落脚点我认为应该在常娟身上。在电影中,冲突点来自两个,之一是老少配形成的冲突感,老秦对孩子的渴望和常娟意愿的背离形成的冲突;第二个是年龄的冲突,常娟为什么要嫁个一个年龄比自己大一倍的老劳改犯? 这个是故事抽丝剥茧到最后最大的谜团。但是整个故事在塑造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失衡,导演和编剧更多吧精力放在了第一个冲突点上,毕竟表现难度相对低一些;而本身故事的最大的沉重感更多来自第二层,为什么常娟要嫁给老秦,这个背后更为沉重的故事,就靠一通电话轻飘飘的说了出来,更在不合时宜的喜剧元素的烘托下进一步减弱了,对于观众没有形成这种层层递进的感觉,这让后续常娟的行为的冲击感,几乎为0。常娟失踪后,落脚点重点展现了老秦的生活和行为,还不忘echo 一下喂猫这件事情上,这个描绘,连老秦评选感动中国人物,都不能加分。

事情最后怎么样呢,本来应该是最具冲击感的常娟的自杀后,反而又花了十来分钟去讲述老秦是怎么照顾常娟的,或许作为导演,应该时时刻刻问一下自己,这个镜头,这个片段我想表现什么。或许想要表现他对于常娟的一些温情,但是从结果而言,整个影片本来是应该势均力敌甚至更出彩的常娟,简直像是工具人的作用。

最后在演员的表演上,老秦很王想,周冬雨的表演更像当年心花路放里的周丽娟,两人的塑造都出现了一些跟过往角色同质化,周冬雨一碰到这种外化型的角色就有一点陷入自己熟悉的表演模式,常娟居然也有点周丽娟式的太妹感。而且周冬雨的台词问题在这个电影表现得比较明显,吞字问题特别严重,比如“是不是”,第一个是好几次几乎吞掉;“什么”,中什也几乎吞掉,诸如这种问题出现很多次。或许成了影后共事的人也很难再指出她的一些问题,但是好不好,最后还是观众说了算。

整个影片节奏和内容分布问题很明显,有人说觉得导演很克制,影片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可是讲好一个故事,也需要有起有伏,也需要有重点,而不是平均分配,波澜不惊。


朝云暮雨(2022)

又名:穿婚纱的杀人少女

主演:范伟 / 周冬雨 / 

导演:张国立 / 

朝云暮雨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