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光速前进的消费主义时代,速朽是绝大多数影片的宿命,但我仍然武断地认为,《人类》是一部接近“不朽”的杰作:只要人类还没有灭亡,它就不会过时;如果人类终将消亡,它将是留给其他文明研究人类文明的极佳影像资料。
影片选择了一个宏大到令人生畏的主题:人类。当我们谈论“人类”时,我们会谈论什么呢?这个主题是如此宏大,以至于我们似乎有一种陷入“无物之阵”当中的茫然;而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当我们试图努力去谈论这个主题时,我们又很容易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无力感。但这又是一个无比重要,以至于我们避无可避的主题。人类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人类的命运会走向何方?作为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人类艺术形式的电影,如果不去试图呈现这些主题,那将是懦弱的,也将是耻辱的。
面对这样一个主题,导演在本片的结构上放弃了线性叙事,他采用了最直接、最耗时但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来结构本片,那就是带着那些关乎人类的终极问题一个人一个人去采访。为此导演耗时3年,走访了全球60个国家,采访了2020位不同肤色、性别、种族和背景的人,当所有人的讲述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类的故事。
本片的结构主线是各色人等的采访,中间不断穿插航拍镜头。当镜头面向采访者时,它用的是正面的特写镜头,背景是统一的黑色布景,除了镜头前的讲述者,再没有其他多余的元素,我们仿佛和讲述者面对面,吹气可闻。他们带着各种强烈的情绪,谈论着爱、快乐、家庭、死亡、冲突、仇恨、暴力、宽恕、贫穷、移民、歧视、同性恋等各色话题——在这里,这种代入感极强的主观镜头可以视为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各种思考和反省,特写镜头下局促的景框似乎也昭示着人类焦虑不安的处境。当镜头切向航拍,那种开放性的大全景让人豁然开朗,在高速摄像机缓慢移动的镜头下,从沙漠中的人类商队,到狂热的威斯特法伦球场,到鳞次栉比的梯田,再到灯火闪烁的城市,人类的各种文明形态尽收眼底——在这里,这种上帝般的鸟瞰镜头下的人类渺小如蝼蚁,恰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中困惑中思考、创造、毁灭,而上帝只作冷眼旁观。
本片的摄影极其考究,尤其是那些精心设计的航拍镜头,在交响乐般的音乐配合下,更显其气势恢宏、美轮美奂,有着强烈的形式主义风格。在中国导演赵亮的纪录电影《悲兮魔兽》中,也隐约可以看到这种类似的风格。
P.S. 《人类》曾在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有过展映,遗憾的是我当时没能前去观影。

人类Human(2015)

上映日期:2015-09-12(法国)片长:190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 编剧: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人类相关影评

攸宁
びわ
び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