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读过《拉贝日记》这本大部头,所以对电影《拉贝日记》有所期待,尤其是在《南京!南京!》之后,尤其是在据说该片颇获好评之下。

国内公映的版本片长134分钟,据说还有一个五个多小时的电视电影版本,未来将在CCTV电影频道播出。两个多小时的片子看下来,我更想看看那个五小时的版本,因为这个公映版本多少让我有些失望。

删减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这部被评论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电影其实并不像《辛德勒的名单》那么深刻,而且拉贝先生在电影里已经失去了他在那本厚厚的日记里所具备的精气神。

于是,我再一次领教了影片宣传阶段的影评的不可信。国内主流媒体给这样一部电影那么高的评价,我不知道是影评人和编辑们看走了眼,还是这个时代普遍对艺术的要求降低了,抑或是在南京1937这样一个民族的历史创口面前不敢说真话了。

无可指摘的,是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无论是乌尔里奇·图库尔(拉贝)、丹尼尔·布鲁赫(罗森博士)、史迪夫·布切米(威尔逊大夫),还是香川照之(朝香宫鸠彦亲王),他们的表演都是可圈可点的,这是这部电影能够让我看下去的主要原因。而本片的最大亮点,其实也不在拉贝先生身上,而在朝香宫鸠彦亲王的出现,这一角色的出场,实在是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一个突破,对那段历史的追问、反思因此也深入了一层。

当然,如果没有读过那册厚达580余页的《拉贝日记》,这部电影仍然可以算作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是,如果读过《拉贝日记》,你就会发现这部中德法合拍的电影明显地被好莱坞化了。当影片的编导不惜改变历史细节的真实以营造感动的时候,你会发现拉贝先生被抽去了精气神,从而变成了一个理念符号,虽然编导试图用一些人性化的色彩来涂抹这个符号的苍白,但毕竟电影里的拉贝先生已经不是日记里的那个拉贝先生了,甚至连他留在南京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动机,都被编导弄成了他和威尔逊大夫之间的一种赌气。

对这部电影,国内主流媒体的影评几乎是一边倒地叫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影评实际上并没有对影片本身做出多少评价,针对的反倒是历史事件的本身,以及对于拉贝先生评价的“政治正确”。

拉贝先生当年在南京付出的努力,当然是值得歌颂、值得赞美、值得铭记的。如果硬要把拉贝先生和辛德勒放到一起比较,那么,个人以为,即便刨除了民族情感的因素,即便抛开了救人多寡这样不必要的数量因素,拉贝先生也是比辛德勒要伟大很多的。

但是,真正的拉贝先生在日记里,电影里的这一个充其量只及那个“活菩萨”的十之二三。拉贝先生的经历无疑是一个好题材,无疑可以写成一个好故事,然而,这个题材被浪费了。五个小时的电视电影版本尚未上画,但是,仅从目前公映的这个两小时版本来看,编导加仑伯格实在是缺乏对这种历史题材的把握。虽然据说出生于1972年的加仑伯格被看作是德国最有前途的导演,但从《拉贝日记》这部片子来看,他的路还长。而他的这部《拉贝日记》也不会像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那样成为经典,苛刻一点说,只能算是一部习作。

还是去读那本厚厚的《拉贝日记》吧,或者看看那部美国人拍的纪录片《NANKING》。

拉贝日记John Rabe(2009)

又名:约翰·拉贝

上映日期:2009-04-29(中国大陆)片长:134分钟

主演:乌尔里希·图库尔 / 丹尼尔·布鲁赫 / 史蒂夫·布西密 / 张静初 / 香川照之 / 安妮·康斯金尼 / 达格玛·曼泽尔 / Mathias Herrmann / 杉本哲太 / 柄本明 / 井浦新 / 肖恩·劳顿 / Christian Rodska / 高夫莱德·约翰 / 

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 / 编剧:佛罗瑞·加仑伯格 Florian Gallenberger

拉贝日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