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师傅说:“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
那万一无双镇真的没了唢呐又会怎么样呢?也许红白喜事不再有唢呐班子,想听唢呐要到更远更大的镇子上请人来,老人们说起来以前的唢呐匠,能吹百鸟朝凤,那叫一个漂亮。
提起一种传统艺术时,人们总爱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折在我们手里。然而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那么多,不是样样都至高无上,值得不值得,交给谁来评判?传统艺术的价值就是这么决定的吗?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被用得过多,总是有些失望。
其实,如果世界上少了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恐怕太阳都会照常升起。有时候甚至会不无冷酷地想,有些艺术形式,失去了它的生命力,不再能被人们欣赏,那么或许就注定应该灭亡。首页上就有朋友看了片子后问:“如果没有足够多且耐听的曲目,唢呐要靠什么传承下去呢?这好像是很无解的问题。”又或者,我们对一门艺术的需求到底有多强烈呢?好像很难回答。
然而,唢呐是焦师傅一生的尊严所系,是黄河岸上庄户人家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感所在。结尾处,“坟头”的陶泽如老师坐在太师椅上那么威严的眼神会让人觉得:即便你觉得唢呐不好听、无美感,但就算只是为了焦三爷这么一个刚强的人,你也无法去否认它的价值。而影片里最可爱最有趣的莫过于焦师傅喝醉了酒一高兴在家里吹了一段,刚到最尽兴处就倒在地上睡着了。唢呐这门“匠活”成了人们沉醉不知归处时一种性情的抒发。它大不过穿衣吃饭,扛不过时移势易,它也拯救不了全人类,但它对于一些特定的个体来说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它是具体又世俗的快乐,是一种朴素的洋洋自得。所谓“传统”之外,这点意义最微小,也最实在,甚至可以说最重要。
就好像前两天石小梅老师在春风上巳天的讲座上说:“我自己是唱昆曲的,我有时候也觉得这么老说昆曲好是不是不太好,可是我就想,我爱这个,我是干这个的,我不说它好,凭什么?”由热爱而生的偏见是理直气壮的。每一个艺人,每一个匠人,每一个人,都应当有把自己的行当捧上天去敬畏的权利。对于以它为生命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值得。
说起来,《百鸟朝凤》算不得一个多么高超的故事,但是仍有真诚的火苗存在。如果看了它只是怀念一下逝去的时代,感叹两句传统的式微,未免落了下乘。我觉得它似乎更关乎我们怎样看待当下,看待价值的传递,甚至是看待艺术之于个体、之于自我的具体而微的意义。(因此我也觉得它最大的败笔就是连一遍完整的百鸟朝凤都没有就用BGM混过去了。)
即便撇去崇高,我们也依然能在琐屑处看到光芒。

……瞎琢磨的冲动来得如此突然甚至吓到了我自己……本来只是发了个朋友圈,发完觉得好像没讲清楚,就开始改,改来改去还是觉得词不达意,完蛋(−_−;)
大概是想说,不要老是苦大仇深(。)搞艺术呢,最重要的是要和劳动人民在一起(不对)
其实对于欣赏者来说也是一样。“传统艺术”的标签总是让人自觉疏远,不明觉厉。然而我总是想,应该先去看看呀。看看就知道,它就是那个样子。每一种阳春白雪都是饮食男女吃饭的营生,也都有一个具体的面貌。(跑题…手动再见…

百鸟朝凤(2013)

又名:Song of the Phoenix

上映日期:2016-05-06(中国大陆) / 2017-04-20(中国大陆重映) / 2013-09-25(金鸡百花电影节)片长:108分钟

主演:陶泽如 / 李岷城 / 嵇波 / 胡先煦 / 

导演:吴天明 / 编剧:吴天明 Tian-Ming Wu/罗雪莹 Xue-Ying Luo/肖江虹 Jianghong Xiao

百鸟朝凤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