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0152931/?share_source=copy_link&p=1&ts=1549675231&share_medium=iphone&bbid=Z74342772EA6FDEC4CECB97F21389CA0402E
戏剧看得比较少,这应该是第六部吧。布景和场景的转换处理让我叹为观止,只觉得好别致,好精巧。灯光的控制也真是细致入微了。总之各方面都让人觉得认真、精致。Live和我在剧院现场看的几部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现场的演员不知是已经表演倦了,或者是觉得这个城市、这个舞台配不上他们,表演得让人感觉不认真、没尽力。所以我想,如果想看到真正的、像live里那种级别的,就得去有名的大剧院里去。
像是一场审问:同性恋、异性恋的标签到底带给你什么?你是否正视自己?你是否正视过社会的背景?你是否能区分两者?你是否正视过你的爱?你是否正视过别人对你的爱?
这些才是看完后需要消化的。
我不喜欢政治,Roy的故事并没给我多大感受。我只是好奇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顾一生,会有怎样的感触?
Joseph:我并没有他在正视自己这条路上的挣扎,这条路我走得从容自然。他逃避,压抑,所以自然,他也没有正视对Harper的感情。这印证了那句话:要想爱别人,需先爱自己。
Harper:什么是正常?什么是疯癫?人类社会武断地定义,就跟武断地断定“动物是没有感情的”一样荒谬。自己感知力无法触及的地方,不是客观地让尊重其原样、虚心地记录观察、小心地不轻易定义,而是武断地归类、定义、贴标签,然后义愤填膺地声称“治疗”这样的“不合理、不正常”,反映出的那种狭隘、胆小、蛮横、自负、无知装有知让人哭笑不得。
Louis:这个任性的角色我能够理解,我试着代入其中,我置验我自己:那样的情况里,我会怎么做?结果一点都不主旋律,这不需要懊恼自责,这是事实,唯一的问题只是:我如何尊重它?
Prior:Andrew演得有点过力,导致这个角色少了一抹悲伤的色彩。这个角色我很不愿带入,那样的绝望悲伤瞥一眼就已经让我很难受,深入我会怀疑身边的亲情友情。
“你压抑的会坚持,你静观的会消失。”压抑的地方就是一个结,阻碍着能量的流动。美国是个敢于正视自己、敢于自省的国家,因此才有让人叹为观止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反观中国……其实人也是如此,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才能保持着思想的开放、包容以及活力。我希望自己没有边界。
另外我很好奇美国人是否都那么发散、精准的使用意象,用和别人交谈的方式探索、游戏、了解自己的思想?中国的含蓄是否也是与那相反局面的一种助因?其他的因素是什么?

天使在美国第一部:千禧年降临National Theatre Live: Angels in America Part One: Millennium Approaches(2017)

又名:美國天使千禧年降臨: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台)

上映日期:2017-07-20(英国)片长:220分钟

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 / 内森·连恩 / 拉塞尔·托维 / 阿曼达·劳伦斯 / 丹妮斯·高夫 / 内森·斯图尔特-贾瑞特 / 马克·阿诺德 / 苏珊·布朗 / 詹姆斯·麦卡德尔 / 凯蒂·哈珀 / 

导演:玛丽安娜·埃利奥特 / 编剧:托尼·库什纳 Tony Kush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