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神的电影始终有种入骨的感觉,想看却又有点怕看,想看自然是因为女神,而怕看也是因为女神,我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角色,最后伴随着女神心碎沉沦。

对《裙角飞扬的日子》更是如此。

女神久休五年后出山,第五度夺得恺撒奖,而我知道今年五月才打开影片。我深究过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也许我害怕她的发胖,也许我害怕她的老去,也许我害怕她不如我想象中得美好——我对女神如此浓烈的感情,让我不禁怀疑,是不是时间美化回忆,距离产生美感,我对她的爱慕来源于我添油加醋的臆想,我会不会爱上的只是我想象中的人儿?

挣扎了许久,我始终是耐不住诱惑,在拿到碟片的第一时间打开了它。毕竟,理性甚至是多疑抵挡不住情感的冲动。


以前曾经想过,如果我是个老师,而我的学生却飞扬跋扈,丝毫不把我放在眼里,妨碍课堂秩序不说,甚至还公然言语挑衅,连基本的尊重都不给我,那我该怎么办?

这时,一把枪出现在索尼娅眼前,学生的轻视、家庭的争吵、宗教的压力、学校的古板融汇在一起,让她拿起了这把枪,忍耐到了极限,言语无法解决问题,唯有扣动扳机,以暴力的方式夺取课堂上本属于她的话语权。

说来有点可笑,她的所作所为真的仅仅是为了话语权,本属于她的那点点可怜的话语权。

手持枪支,打伤了强横的学生,她却拿起了课本,继续讲起了莫里哀。

“莫里哀的原名叫什么?”

当一个老师拿着手枪神经质十足地指着你,口中还会“砰砰砰”,念着相同的词语念着念着就不找调子的唱了起来,你该怎么办?

你敢让这个歇斯底里的老师问你三次,你才慌张地说出“让一巴蒂斯特·波克兰”吗?

我是不敢的。

特别是当眼前的老师是她的时候。

五十三岁的她比起五年前的她胖了,妆容显得臃肿不堪,可是,她依然拥有鲜艳的红唇、微微向下的嘴角带着一丝忧郁,她依然拥有那双独一无二、深邃得有如湛蓝海水的双眸,不老的双眸,一切都够了。更重要的是,她依旧歇斯底里,依旧用她的眼神、表情和肢体掀起惊天巨浪。

早知道即便年过五十她还是会如此神经质,却没有想到她的歇斯底里起来,嗓音依旧如当年般柔软。弗洛伊德说:“歇斯底里是女人的子宫。”当她保持着她一贯地表演方式,足以让我们忘掉她的沧桑、忽视她为了影片增肥的二十斤。

她制造的威力不但穿过银幕影响观众,还感染了被她挟持的学生们。他们决意帮助这位陷入疯狂边缘的老师,而不是落井下石获得近在咫尺的自由。不是什么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只是索尼娅心中的善良与正义:为学生争取权利、劝告学生们好好读书、被抢了枪之后想把所有的学生都保护在自己身后——有了这些,无论她之前的做法多么乖张,所有人都会为之动容。最终大多数的人都站在她的身边对抗那个万恶的外部世界。
外面,有移民问题,有种族冲突,有陈腐的思想。

而这里,只是一个持枪的老师罢了,她只是一心希望说几句话,平静地上课,最终只是希望她的学生好。她给他们上课,教育他们尊重的意义和重要性,教育他们对于他人最基本的尊重,在知道了同学间存在轮奸事件的时候,她毅然主持公道搜集证据,要为被侵犯的孩子讨回公道。

她要求通过媒体对外发表讲话,要求一个可以在学校穿裙子的日子。

这一切,在外面的世界竟然被称之为“荒谬”。

是我也愿意留在这个隔离的世界里。

我也确实身处在那个隔离的世界里。

我聆听着她的教诲,感受着她的愤怒。我想冲上去痛打那个胆敢伤害她的学生,我想挡在她身前,拦住那颗无情的子弹——它要射向的是一个挺身袒护过激杀人的学生的老师。这是何等的不公平,事情已经到了结尾,你却始终不愿意给我们一个完满的结局。

为什么你的结局不是癫狂就是死亡。

难道仅仅是因为神经质和歇斯底里的结局除了癫狂就是死亡吗?

我始终爱女神在里面的所有的表演,她的惊恐,她豁出去时的凶恶,她眼里闪烁的天真与绝望,作为一个情怀浪漫,良知满怀的女教师,她有她的原则与不屑,在她眼里,公益事业是压迫,过度宣扬女权是压迫,暴力事件只是让问题浮上了台面,更多都隐藏在深渊里头了,终有一天要酿成惨祸。电影以它惊人的厚度将本就百孔千疮的外皮一层层剥开,摊出了一张哀怨且丑陋的脸。索菲亚就是要撕碎这张脸,她白皙的肌肤因遭受的不公待遇而显得病态,这个辰光,丈夫的怜爱与家人的关怀远远不能抵消这一腔热血。

所有的家长都在期待着,自己孩子走出来,索尼娅的父母也是,高龄的颤颤巍巍的二老也一脸期待地等着。门打开,孩子们出来了,却没有索尼娅。

我从影片中段就开始无声哭泣,直到此时抽噎得不可抑制。

影片最后是索尼娅的葬礼,低矮的镜头前,走过来一个又一个学生,黑色的裙角随风扬起。


阿佳妮在以往电影中对于爱情的绝望和怅惘扩大到了对学生的爱,也扩大到了一个政治上的高度——为移民权益而斗争。这同样也是戏外的阿佳妮之所以接戏的原因。

她已经不再是一个影评人或是普通观众所能研究透的人物了。她不仅是演员,她在身体力行地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像某些明星捐几个钱、走几个秀就完事的。

虽然在影片中,她的头发太短,根本掩饰不住她的发胖的面容,她的裙子太短,根本掩饰不住她发胖的体态,她的鼻血长流,影响了她本身的飘逸潇洒。可是谁又在乎呢?对于一个如此伟大的演员,单纯从美丽出发来评论,更近乎一种侮辱。

不过回头来说她的面容体态,竟然在她的刻意丑化下,还能找到那么多的镜头,展示出她无人能及的美丽。那是种无法复制的神韵。纵使年轻的一代长的多么美丽绝伦,她们的心境、气质却比老一代差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呢?也许只是那个年代的女性,她们是时代孕出的珍珠。而今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传奇了。


每日一句阿佳妮:“我没想到我会为了一个胖子(精神病)复发,但能够不以36-38的尺码工作,还能够因此被关注,被称赞,被加冕,这么做挺好。有许多女演员人们称之为“出色”仅仅因为她们是性感偶像。美丽可以作为才华的一部分,但不能代替才华。”

裙角飞扬的日子La journée de la jupe(2008)

又名:穿裙子的日子 / 当天的裙子 / Miss发狂 / Skirt Day

上映日期:2009-07-15片长:87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德尼·波达利德斯 Denis Podalydès/亚纳·柯勒特 Yann Collette

导演:让-保罗·利利安菲尔德 Jean-Paul Lilienfeld编剧:让-保罗·利利安菲尔德 Jean-Paul Lilienfeld

裙角飞扬的日子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