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关连长》:我的葬歌只算唱了一半 by 吴觉人

话剧皇帝石挥:上场前要观众盼着我 --作者:李响

在许多海派电影人还在为转型困惑时,石挥自导自演了主旋律电影《关连长》。石挥带着剧组下部队体验生活四五十天,和解放军同吃同住,部队山东兵多,石挥觉得山东方言很有意思,让电影中大多数兵说山东话,个别兵说四川话。“方言电影是从石挥的《关连长》开始的,不是《秋菊打官司》,石挥那个时候就懂得用语言来塑造人物。”正因为真实,《关连长》受到批判。片中战士大字不识几个,关连长说脏话,爱吃大蒜。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关连长为了保护一座孤儿院,放弃炮火改用白刃战,“表现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评论认为石挥丑化解放军战士。

1957年4月,石挥和上影厂的吴永刚、吴茵等人到北京参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大会传达了“大鸣大放”的精神,石挥心情振奋。爱写文章的石挥立刻响应号召,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东吴大将“假话”》,批评有些干部听不得群众意见,只愿听假话,社会流行报喜不报忧,说真话的人吃亏,说假话的反而得到尊重。数月之后,说真话的人纷纷被打倒,吴永刚、吴茵都被划为右派,石挥当时已经被“内定”为右派,只是因为他还在拍摄《雾海夜航》,没有公布。《雾海夜航》剪辑完成后第二天,石挥就被叫去“交代问题”。

1957年,石挥从他拍摄《雾海夜航》的海燕号船上投海自杀。

随着对于《武训传》的大批判开始,上海私营电影制片厂的一系列影片也遭到了猛烈的批判。虽然,影片中文化专员的书箱里,醒目地摆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但是丁玲所领导的《文艺报》依然启用大量篇幅批判《关连长》,而主要的罪名则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歪曲解放军形象。

可以在《关连长》里看到石挥对于解放军的一片热忱,对于知识分子教条的嘲讽,但是长久以来积淀在石挥血液里的人文情怀拖住了他的步伐,使他没有向着神话奔去,而是在自己的传统里进行整顿。进步电影对于理想乡村的向往在关连长的土腥气里显灵,而理性的启蒙,伴随着驻扎的破庙,化作了沉默的布景。最后关连长牺牲后的那一场送行,则是在新中国政治话语和老上海电影的诗意灯影下进行。

随之失灵的还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上海进步电影美学系统。在影片中,文化教员那颤抖的浪漫主义腔调,在关连长的山野气息面前全然成为一个娘泡的笑话。石挥故意将这两种美学对立起来,用无力的浪漫主义衬托出他所体验到的新的美学的真实原力。影片最出彩的是两人的一次夜谈,足足十分钟的交谈在石挥精湛的表演和对白编排下,显得格外生动。诉苦机制、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说教等一系列各种叙述体被一并巧妙地安排进了对话当中。


关连长(1951)

上映日期:1951片长:120分钟

主演:石挥 Hui Shi/俞仲英 Zhongying Yu/石灵 Ling Shi/程之 Zhi Cheng/崔超明 Chaoming Cui

导演:石挥 Hui Shi编剧:杨柳青 Liuqing Yang/朱定 Ding 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