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1950年拍摄,在日本的票房上接连惨败,却意外的在西方世界获得成功,并获得1951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当时日本的评论界批评黑泽明对西方电影界的献媚。却就是这样一个日本电影天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
[罗生门]的原故事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师电影,黑泽明只是取其名,芥川龙之介讲述的是另外一个关乎人性的东西。大师取其名是因为[罗生门]在12世纪的日本对民众的深远影响,委婉的说出了大致的背景年代,一个因为天灾人祸,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的年代,可以说人人在那个年代中都成了“鬼魅”,没有良知的过活,只是为了生存,它给予了现实民众一个残酷的揭露,票房的惨败是必然的~没有谁会去相信自己的先辈们曾这样的生活,没有大画面,大制作,这也与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有着强烈的关系,他们宁愿相信一切的美好,在压力倍重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给自己神经再添上一道历史繁重的负担。
从影片的一开始,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小人物的故事,其实这些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谎言、杀戮还是会每天的发生,大师用樵夫和行脚僧的疑惑来开始本片,开场的大雨倒和龙之介的如出一辙,在气氛的渲染和故事的铺垫上这场雨来得及时,杂工的到来也为影片作了个叙述的准备。杂工拆卸神殿木头时,也为我们完全展现了这个人的个性,[罗生门]虽然已经是破旧不堪但是它的始建初衷是神圣的,可见杂工是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人,也为最后他剥下婴儿衣服变卖而作了个铺垫,大师在每个人的动作语言上都做了细心的安排,只为“人性”二字。
故事真正开始,二人为杂工讲述。大师用了16组镜头来拍摄樵夫进入森林的镜头,其中用了望远镜镜头来拍摄樵夫平行移动的镜头,以及用摄影机对着阳光拍摄,在日本的电影史上这是一种首创,在拍摄影片多襄丸、真沙以及其丈夫的时候多运用了平构图的方法,导演的构图很讨巧,似是用第四人视角有意偷窥,这也是为了最后樵夫的真相做了前铺。
案件三个当事人看似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实仔细想想变会明白,首先是多襄丸的叙述,当巡捕说到他逮住多襄丸的原因时,此人大笑,自己是吃了不干净的水而从马背上下落而并非是摔下马来,说:“我,多襄丸会从马上摔落!”极力掩饰,多次强调喜欢真沙的刚烈,其实是个胆小怕事的丑角,最后只想自己能在名字落个“英雄强盗”的称号而已。而真沙,作个旧社会封建女性她的个性其实实属不意,也是想摆脱自己作为一个日本女性地位下贱的命运而已,但装腔作势的过了,用情感的不辛来做了自己的谎言的挡箭牌,不过是个狡猾的普通女子罢了。最虚伪的便是死者,到死也要报着自己的武士道精神,人死了都要撒谎,把自己的无能彻底的掩盖,我最讨厌的就是这样的人,活该在地狱中面临无尽的黑暗!
案件的真相便是樵夫所说的,他的证词至少是没有添油加醋,在那个时代我觉得是可以谅解的,就如他所说自己有这么多孩子要养活,作为一个家庭的关键人物,他也希望自己能活的好点。行脚僧这个人物在我看来既具有点题也是剧中对于主题的引导和揭示作用,毕竟片子不能说的太深奥,不然的话票房就不是用惨败来形容了,当他说出:“我还是可以相信人的时候!”大师相信在这里也能够微笑了,这是在黑暗中唯一的闪光,也以此来告诫人们无论何时何地不能泯灭良知,导演用了一个晦涩黑暗的故事作为先锋为我们开辟出一条微亮的道路,虽是点点星光但可以燎原,毛主席的话我同样觉得也适用在这里。
当张艺谋拍摄英雄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应该在片尾加上仅以此片来纪念逝去的大师——黑泽明!话又说回来,一千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也只是陈述下我对此片的分析和感想。至于其他人认为这只是电影学院的必学教材也好,一部被众人吹捧过多的电影也好,那也只是他人观点,不会影响我对这位已故导演的敬重。

罗生门羅生門(1950)

又名:Rashomon

上映日期:1950-08-26(日本)片长:88分钟

主演:三船敏郎 Toshirô Mifune/千秋实 Minoru Chiaki/京町子 Machiko Kyô/森雅之 Masayuki Mori/志村乔 Takashi Shimura

导演:黑泽明 Akira Kurosawa编剧:黑泽明 Akira Kurosawa/桥本忍 Shinobu Hashimoto/芥川龙之介 Ryunosuke Akutagawa

罗生门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