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未完,我已猜对了结局,仅管这样,还是不忍心看下去。
我并不想去证实什么,如果猜错了,反而会让我更喜悦,我同情弱者,因为自已也不强大的,片尾低沉的大提琴让人心碎。
不是愤怒,而是冷漠,因为TMD谁都无能为力去改变什么。
Too little too late,太渺小也太晚了。
如果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真实的生活,相信里面的每个角色都也知道自己的结局了吧。

这部片子依然很动人,就像是一部合集,能让人回想起许多经典影片的段落。
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萨特说,这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
人只有在企图成为什么才取得存在,我要休个年假去西藏转转、我要停下来写一本书、我要和某个女人谈一场形而上学的恋爱。
编剧有一条准则是:行动即人物

更具体的说,一个人如何表现,或者如何评判好坏
不是他想了什么,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做了什么?
正如里面那个落魄的穷警察,杀富济贫,又有什么错呢?仅管是济自己的妻儿,也是值的让人同情的。
他没有碰运气去赌,没有欠下高利贷,也没有放下警察的尊严去和黑道合做。
他的妻子也没有抱怨,甚至,一直没有任何抱怨。

对一个处在困境中的男人来说,娶到一个不抱怨的女人,我能感到他的压力很大。
有时候,我真的想,在我一无所有的时侯有人爱,却也真的不敢这样做。
拿什么回报呢?
我一直有个观点,不要真的爱上某个人,不要真的被某个人爱上。
罗密欧死了,祝英台死了,苔丝死了,安娜死了,甚至卡门也死了……不是说真爱是由死神扮演的,而是无论在哪个年代,真爱都能让男人退化成为最原始的骑士,以命相搏,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战死了,我知道的只剩下温莎公爵。

这部电影,因为想同时讲许多个故事,反而不好说哪一个更能打动了我。
相反这个老警察更有些看头,很有些看头。
我们想一下,大多数的人的一生会怎样度过。

每天早上七点,上亿的年轻人挣扎着从暖和的床上爬起来,8点出门,挤那班公交或地铁里,9点上班,讨好你的客户,忍受你的上司,5点下班,或者加班,然后,夜里一个人在网上,看电影或闲聊,打发时间,因为你睡不着,这份卑微的工作,这场低贱的人生,怎么能让人安然入睡。一直到深夜12点,你才算睡着了,然后第二天7点,闹钟响起……
我们要一直这样循环下去,直到60岁,然后,生命才真正的属于你,你可以想几点起就几点起,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用担心吃和住,因为有了退休金。
但你这时已经有60岁了,当你完全拥有生活,在你身体背叛之后。


你能体会那个老警察在那个卖的女人拒绝他之后的心情吗?
他为什么想自杀?
为什么?这个情节好像很不合常理。
按一般人来理解,一个男人去娶一个卖的,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优越感。
那种我不计较,你该高兴的态度。

可事实上,她拒绝了;电影里,她拒绝了。
仿佛也好理解,她觉的自卑,她觉的不配享受他的养老金,有爱吗,剧情看不到,只有一块说明她也真的喜欢他而送的表。
而那个老警察觉的,他忍受了二十多年,只是为了还能活到那一天,可以真正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
可是被拒了,竟然被拒了,这一生都失败,所以自杀。

或者……以某个,在我们老了之后才想到的理由。
慢一些,慢一些……

我不觉得,最后他去救那个迷失的女孩是一种救赎。因为他在向自已举枪时,他就已经死了,他是影片里最孤独的人物,没有朋友,没有妻儿,而且,他已经这样活一直到了满头白发。
导演是在嘲笑每一个人吗?
在我们老到人生的最后时刻,才能救赎吗?

为什么,我们拥有幸福和荣誉不能更长久一些,比如在我们年轻的时候。

Too little too late,太渺小也太晚了。

布鲁克林警察Brooklyn's Finest(2009)

又名:纽约黑夜(港) / 恶夜特警队 / 布鲁克林精英

上映日期:2009-01-16(圣丹斯电影节) / 2010-03-05(美国)片长:132分钟

主演:Richard Gere/Don Cheadle/Ethan Hawke/Wesley Snipes/Jesse Williams/Lili Taylor/Ellen Barkin

导演:Antoine Fuqua编剧:Michael C. Martin

布鲁克林警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