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潮生情何许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很久以前背的两阙词,那个时候,觉得两阙词有异曲同工之处,“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只是没有想到,若干年以后,当我再回头看一部曾经打动我的电视剧的时候,竟然想到了这两阙词。那种苍凉、悲切的意境,久久徘徊在心头。
我不喜欢听别人说什么“金庸迷”,但是,我确实很喜欢看金庸的书。我喜欢武侠,而在武侠的国度里,在我认为,至今还没有人超越金庸。毕竟,他的文字,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改正推敲,真的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从故事情节的设置,伏笔的埋藏,还是语言的描述上,在武侠里还没有人比他更好。古龙的语言很独到,但是故事太仓促,常常前后矛盾,甚至自己设下的伏笔也会忘掉;梁羽生的文字有点保守,故事常常是龙头蛇尾,开始引人入胜,之后常常空洞乏味。相比之下,金庸几次改稿,可以说瑕疵虽有,但难遮其光,文字已经相当精彩。
我喜欢他的文章,所以我也不能接受别人,尤其是那些编剧、导演们随意的改动。因为,我觉得那样就失去了原有故事整体结构的协调统一性。但是,有一部却例外。我甚至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超越了金庸原有故事里的描述。那就是《九阴真经》。
那是我初中时候看的电视剧了。是香港TVB拍的一部20集的连续剧,大概拍于94年。故事截取了《射雕英雄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加工。框架和任务均来源于《射雕》,但内容上编剧做了大量修改,加入了很多新的东西。不过,剧中故事的切入点都努力保证跟原著相契合。毕竟,拍这部戏也是为TVB要拍的《射雕》(张智霖、朱茵版)作准备。
《九阴真经》讲述的是黄药师和其夫人冯蘅之间的故事。这一段故事,在原著《射雕》中,只蜻蜓点水的带过了。在这部戏中,导演将其放大,用20集的时间来讲述他们之间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一段情。
提到这部戏,想说的话真的太多,当然剧情的动人,是其取胜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但是,这部戏在其他方面的成功,也不可忽视。
一部戏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与付出。《九阴真经》的好,从整体上来讲,导演和演员的确是非常出色,而音乐的搭配、环境的选择布置、摄影手法的运用,也是它成功不能缺少的。
这是一部悲情戏,所有的人从一开始看,就知道故事的结局:黄蓉的母亲冯蘅会死掉。但是,他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往下观看。
这部戏,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切的气氛。片头的设置:满天飞雪,一直阴霾的天气。凝重从一开始就在观众的心里。其片头曲《乱世桃花》,在叶倩文和林子祥的演绎下,也格外渲染了这种气氛。
整部戏,外景很简单,它的环境基本上都很单调。而很多戏,也是在摄影棚里搭出的背景。虽然有时候觉得有点假,但是却与全片的环境氛围相适应。北国的漫天飞雪里的淡淡的温情,让人觉得特别温暖;桃花岛缤纷的落英,让人喜又让人悲。
拍摄手法上,这部戏很独特。虽然这是一部武侠片,但是,仔细看,你会发现,它并没有过多的写实的刀光剑影,也没有人漫天的飞来飞去和莫名其妙的火药爆炸的场面。在武术的展示上,它采用了类似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用的是“写意”的招式。摄影师用简单的镜头晃动的拍摄手法,来表现那些复杂的武打场面,尤其是高手对决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写意”式的动作。
音乐。剧中所有的音乐都围绕全剧的气氛。开始的《乱世桃花》,没有83版《射雕》里的歌曲那么激昂,它表现的也是一种淡淡的愁绪。而贯穿剧中的插曲,就是《碧海潮生曲》了。在剧中,它一是以中国传统的笛子吹奏出来,主要是黄药师吹奏,而黄药师每次吹它的时候,都是孤寂无助的时候;另外一种,就是作为全剧的配乐经常出现,是以西洋乐器长笛演奏出来的,而它在剧中表现的凄切比中国笛子甚至更胜一筹。
服装。这大概是我看到的服侍最简单的武侠剧了。剧中所有人物的服侍都很简洁。即使是女式服装,也都是简单的浅色系,都是很素净的颜色,而且基本上没有花色。而头饰,就是一支简单的珠钗。这些简洁,不但没有削弱全剧的表现力,还使全剧主题的表现更加突出。
台词。也许是对这部戏太喜欢了,它里面的很多台词,我现在基本上可以脱口而出了。那些台词太经典了,配上那些画面,真的可以让人细细回味许久。
初次重逢定情-
黄:“我从不轻易为女人出手,如果你真要我出手的话,就要跟我一生一世。”
失散后重逢―
黄:想不到你这么坚强,看来以后我不用再为你担心了。
蘅:不是的,我的坚强是为了等你再来为我担心。
忍痛别离-
黄:“我来接你走.”
蘅:“我不会跟你走的!”
黄:“为了你爹?我也带他走.”
蘅:“他是一国之君,不会跟你走的.”
黄:“你可以为了他回来,他就不可以为你放弃王位?”
蘅:“我不会让他这样做.”
黄:“我也不会让你留在这!”
蘅:“我要和完颜熙成亲!”
黄:“他逼你?”
蘅:“我自愿的.”
黄:“要是你愿意,上次就该和他成亲.”
蘅:“他现在对我很好!”
黄:“这个世上除了我,没有人对你更好.”
蘅:“我不想再跟你到处漂泊,我要过荣华富贵的日子.”
黄:“这不是你.”
蘅:“人会变的!”
黄:“心不会变.”
蘅:“我已经不再爱你了!”
黄:“别再骗自己.
虽然最后黄药师并没能带走冯蘅,可是这段经典的台词还是让人听得荡气回肠。
心有灵犀――
陆家庄内气氛异常。
蘅:窗外面现在怎么样了?
黄:天空乌云密布,狂风骤起,真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蘅:我这副画是水平如镜,比起外面那真是太宁静了。
黄:太宁静的世界好像不大适合我。
蘅:你之所以留下来,也就是想看看外面的暴风雨。
黄:你跟我在一起,从来没问过我为什么,这是我最欣赏你的地方。
蘅:我想你回来的时候,这副画就画完了。
这是黄药师和冯蘅在陆家庄的一段对话,说这些话时,冯蘅一直在作画,基本上没有抬头,而当她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黄药师刚好出去。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灵相通呢?
其实冯蘅对黄药师的了解在一开始就体现了,她仅凭黄药师吹奏的一首曲子就读懂了这个绑架了她的人的孤独。也正因此,两人再次相遇的时候,便情种心底,有了黄药师那句经典的话“我从不轻易为女人出手,如果你真要我出手的话,就要跟我一生一世。”
虽然全剧的气氛总体很凝重,但是在冯蘅死之前,只要他们两个在一起,那些画面都是那么温馨,处处给人一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满。也正是之前两人相知相守的温馨、从容、淡定,让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冯蘅的悄然死去,只剩下形单影只的黄药师。
故事的结局处,让人心痛。再次重温剧集时,我许久不敢看结尾。
在冯蘅的坚持下,黄药师去拿琴,可当他回来,蘅已经离去。他连续轻唤了两声“阿蘅”,脸上那种无助的表情,实在是太过悲切。
这是他当时的表情:
<图片1>



冯蘅死去,沉默许久之后,黄药师斜坐水榭旁,独自吹笛。镜头转向别处,笛声戛然而止。镜头再次回来,黄药师低头啜泣,镜头由近及远的慢慢拉开,苍凉、悲切的气氛油然而出。
<图片2>



冯蘅死去三年,黄药师带女儿去墓前看望。他的一句“你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我很怕你寂寞”,说的让人心碎,我的心当时就像被刺了一下。三年?他是怎么熬过的三年呢?也许如果不是女儿在,他真的会如自己曾经所说“随之而去”。
很多成功的地方,也许因此,当年,《九阴真经》以全剧所有集数获得了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金牌奖。而TVB的很多戏通常都是以其中几集获得这个奖。
想写上面的文字已经好几天了。前几天再次看了之后,就一直想下笔,可是却又不知从何开始。这几天又一直再忙学生论文答辩的事,耽搁了。可是心里还是放不下,难以平静,终于连夜写出来了,虽然耽误了一点工作的时间,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虽然一直提醒自己,不过是一部戏而已,何必那么认真呢?也是,从小到大,看过不少片子,当时都很喜欢,过去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无所谓了,甚至为自己当时的热情觉得好笑。但是,这部片子,却始终留在心底,挥之不去。为此,从不舍得用电脑下载片子的我,还特意花几天时间把这部剧完整的下了下来,保存在电脑里。它也成了我电脑里唯一下载和保存的一部片子。也罢,人说“人生得一知己不易”,能有一部打动自己的片子留在心底,也属不易,珍惜吧!
2007-5-22

九阴真经九陰真經(1993)

又名: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

主演:张智霖 / 姜大卫 / 梁佩玲 / 顾美华 / 翁杏兰 / 关宝慧 / 许秋怡 / 

导演:李仁港 / 编剧:陈兆祥/刘彩云

九阴真经相关影评

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