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宫闱巨制来说,一般观众的心理都是挑剔远胜于肯定。谁让导演一定要用史诗性来突显自己的野心,那么也就难怪观众报之以挑刺的眼光了。
拍摄宫闱巨制的导演都会有野心,也往往因为野心而使自己捉襟见肘,张艺谋、冯小刚还有那个因为《无极》(《无极》勉强可算宫闱戏)一败涂地的陈凯歌都如此。宫闱巨制容易吸引眼球,因为那是另一世界的传奇,是只能愉悦眼球,观众看不到摸不着的美,华服、奢靡、美酒、不劳而获,这些是吸引人的表象,它们算不得上是宫廷的主角,阴谋、仇恨、厮杀一切与人性阴暗面有关的词语才是宫廷的主色调,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不论哪个王朝,哪个国家,权力除了滋生腐败外,还滋生阴谋。而不堪一击的爱情不过是阴谋的点缀而已,正是要用爱情的凋零来衬托阴谋的伟大。
《玛戈王后》是很多年前的电影了,记得在我还小的时候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播放,每次都只对片段有印象,对屠杀和爱情有印记,印象中也是不知所以的屠杀,不明所以的爱情,而对对背后的阴谋、抉择和挣扎一无所知。
一直都觉得浪漫的法国人只会渲染极致的爱情,没想到他们也能将这样一个透着野蛮与厮杀的故事讲得气势磅礴,这段历史实在是有点难懂,所以想要看懂这部电影需要先补补课,并且闭上眼睛将条理理顺,然后再打开看。因为出场人物众多,所以只匆匆一瞥的话,很容易记不住,那就请多留意括号里的翻译。最好边看边定格一下,让你把人名和头像对一下号,别记混。基本上出场的人物在婚礼的那一场戏都已亮相,所以即便定格也影响不了多久。十分钟全部搞定后,就可以畅快地欣赏下面的剧情了。
这部电影证实了,不只是好莱坞适合拍摄这样宏大复杂的电影,喜欢玩小情小调的法国人在驾驭起与爱情有关的宫廷巨制时也一样的拿手,当然,哪个宫廷没爱情呢。
之所以放下挑剔的眼光,给这部电影五颗星,是因为我被其中的一幕打动了,在“圣巴托罗缪之夜”开始时率先进行的屠杀是在卢浮宫,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氛围加深了艺术感,但其中天主教徒集体拿着长矛对准激动的新教徒的那一幕真的如油画版美,这几乎是电影不可达到的,那绝对是一副传世名画,从构图到质感,到人物的表情到传到的情绪,看惯了中国很多粗制滥造的电影过后,对这样一种奢华的电影风格有点不适应了,即便是好莱坞来达不到如此的程度。那种油画的感觉,只来自历史。由这一幕起,我佩服死了导演帕特里斯•夏侯,他没跑偏,没像索菲亚科波拉一样只被宫廷的华服迷恋,没像冯小刚一样只想着阴谋论,更没像张艺谋一样,只用大和色彩来统治宫廷戏,人物的命运要随着历史流淌,而不是像一群小丑一样肆意蹦跶。
虽然原著作者大仲马写历史像戏弄小丑一样,但导演明显是站在历史的这一边,用不偏不倚的眼光来审视那时的人们。玛戈的善良和无奈,拉莫尔的英勇和无畏、亨利的坚定和努力,凯瑟琳王太后的跋扈和对王朝即便覆灭的不甘、国王查理拼命地想自己掌握命运的脉搏,安茹想要王位的野心、公爵夫人洞察一切又事不关己的淡然……除了伊莎贝拉阿佳妮那楚楚动人的眼神能把摄影机看碎之外,文森特佩雷斯的帅气和英勇也很鼓舞人,但这已经不是他最帅的时候了。最让人意外的是亨利的扮演者丹尼尔•奥德耶,他成功地从开篇的跳梁小丑成为了一个让人膜拜的杰出领袖,他打动人的是他的品格,在背叛面前,他保持了独立的人格,并且没被侵蚀。凯瑟琳王后作为像慈禧一样的末日统治者,面目虽是可憎的,但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宫闱巨制在各大电影颁奖典礼上总是风声大雨点小,最后哪一些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之类无关痛痒的奖项了事,《玛戈王后》算是个例外,虽然它也没能夺得三个节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但戛纳评审团大奖的帽子扣在它头上一点都不亏。
历史的魅力放在那里一点都不会消失,只看现在的导演能不能拨动那一根弦。

玛戈王后La Reine Margot(1994)

又名:玛尔戈王后 / 玛戈皇后 / 玛尔戈皇后 / 玛歌皇后 / Queen Margot

上映日期:1994-05-13片长:162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阿佳妮 / 丹尼尔·奥特伊 / 维尔娜·丽丝 / 让·雨果·安格拉德 / 文森特·佩雷斯 / 多米尼克·布隆 / 帕斯卡尔·格雷戈里 / 克劳迪奥·阿门多拉 / 米盖尔·波塞 / 艾莎·阿基多 / 朱利安·拉萨姆 / 托马斯·克莱舒曼 /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 让-菲利普·艾科菲 / Albano Guaetta / 

导演:帕特里斯·夏侯 / 编剧:达妮埃尔·汤普森 Danièle Thompson/帕特里斯·夏侯 Patrice Chéreau

玛戈王后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