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算可以的电影,虽然情节经不起推敲和回味,但是两位女主角的表演还是很值得称道的。说实话,我觉得奶茶在警局里,在作为警察办案的时侯,真的不是很有感觉,她的气质还是比较女性化,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女人的感性实在多过警察角色所需要的钢性,她还是表演情感戏比较出色 :)林嘉欣演的“罪犯”还是蛮到位的。

这是一部心理戏,在犯罪的框架中,在连环相套的困境中,分别生发自对丈夫和儿子的爱,让两个女人的心理挣扎与博弈,充满了矛盾的张力,刘若英和林嘉欣算是真正演出了女人的爱和恨。好象有点可以类比当年的无间道呢。故事的主题貌似关于绑架,但我觉得这背后,最本质和最重要的推动力就是爱。绑架,求钱的背后就是索爱。考验人质和家属之间的爱,考验绑匪和营救者之间的心理,当一场绑架“阴差阳错”地发生在两个女人中间的时侯,导演就是要我们看到一种女人之间的异样的较量。

林是发起者,因为她曾经是人质家属,她知道那种不顾一切的救人欲望可以让人做出什么,可就是因为她“意外”地失去了弟弟,承受过的痛苦让她无论如何也要抓住“唯一的亲人”,而这样的努力实际上也只是一种绝望中求生的“困兽犹斗”。刘独立而干练,职业理性与情感冲动的拉锯战中,她所有的挣扎都是一个母亲必然的行为,林的话一针见血:“不是看她有没有钱,而是看她有多爱她的儿子”,这是因为她知道绝望中的人会做怎样的抗争,而女人的爱有多么大的力量。同样的,当接近崩溃的刘知道真正的罪犯是谁,而且还是以另一个“可靠的男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时侯,她一下子明白了所面对的和自己能做的。她铐上老公、自己去解决,其逻辑和林的一模一样,让什么道德和规则见鬼去吧,她要的是自己的儿子,而最有力的武器和砝码就是对手的爱。

当两种“爱”以你死我活的状态尖锐对立的时侯,该怎么处理可能导演也甚为头疼(所以最后才会有一辆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肇事”汽车),在社会规范下,罪犯是一定要死的,但真正的悲剧就在于“坏人”并不是真正的“坏”,她到最后也没有杀死那个孩子。她曾害怕真的伤害人质,她只是想最后带着钱和丈夫离开,被智叔发现的时侯,她哭倒在他胸前,剧中给她的安排是打死了凶手而从此无法回头,这是犯罪道路的一种必然,却不是情感发展的必然。因为她的犯罪逻辑在另一个女人身上再次印证,(刘也曾经想去绑架富商的儿子)只不过她以受害人质家属的体验实践了绑架的威胁,而后者却以从警的经历做到了警察才会使用的招----狠下心,只抓罪犯!

于是两个女人最后赤裸裸短兵相接的时侯,林输了,因为刘已经当儿子死了,是“寻找尸体”了,那份“我一分钱也不会给她”的决绝,那种虐待对手爱人的报复与仇恨,作为发起者的林,始终都存有道德感的林,是绝对拚不过的。两种同样的绝望激烈碰撞、彻底发泄的时侯,歇斯底里的尖叫中,林冲了过去,她的死亡终结了这场PK,但深知较量真谛的她最后以一句“是你逼死了自己的儿子”,把所有的恨全部压给了对手------她竟然能够放弃,她竟然能够如此狠心。然而这样的重量任何女人都承受不起,刘举起手枪的时侯,只有儿子的讯息能够挽回她的生命,只有那份爱能够让她生存下去,这就是电影最后展示给我们的团圆,“正义”的爱最后“活”了下来。

至于剧中的男人,倒是点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女人是应该去依靠“可靠的男人”的,或者,这样一种被需要感是男女双方都渴望的吧。可惜了智叔这个好人。

通常好的故事都会充满这样的生活张力与人生洞悟,尤其是人性和爱。但是描述人性与爱的故事却不一定都是好的。所以,情节逻辑还嫌欠缺的本剧,至少在情感逻辑上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这已经很好了。 :)

绑架(2007)

又名:连环局 / Kidnap

上映日期:2007-06-14(中国香港)片长:93分钟

主演:林嘉欣 / 刘若英 / 张智霖 / 郭涛 / 张兆辉 / 官恩娜 / 赵会南 / 

导演:罗志良 / 编剧:张志光 Chi-Kwong Cheung/邓汉强 Matthew Tang

绑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