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影评人云中的《呼吸正常》以众筹方式首次在全国54座城市同时放映。我和朋友也一起凑热闹去看了昆明场。

说实话,国外的这种独立电影我看的很少,国内的就更屈指可数了。之前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很多影评人纷纷介绍《呼吸正常》,加上国外某个电影节也将这部电影入选了某个竞赛单元,所以种种宣传都给了我:“这部电影似乎很牛掰呀~”的感觉。当然,我心里明白,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管别人怎么说呢,我得亲眼瞧瞧这部电影,才会得出我自己的个人感受。所以,我之前也是刻意忽略了那些影评人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和剧透,做好了一个影迷以崭新视角观看这部电影的准备,就像一个等待装满液体的空瓶器。

开头时我注意到影片的英文名叫 Something in blue ,很有逼格,但很难让人把这个片名和广州给人的:低纬度、空气湿热、自由开放还有“没什么东西在广州人看来是不能吃的……”的种种印象捆绑在一起。还有影片的4个男主角,都是有活力和欲望的青年男性,和蓝色这种冷色调并不能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吧。这是影片开头给我的一种模糊感觉。

接着看下去,从影片大量的定格镜头还有单调轻松的配乐里,就能够马上让感官定位到独立文艺片的那种“小桥流水”的氛围里。其实我还是蛮不习惯这种小桥流水的文艺片的,因为太年轻了吗?哈哈。

电影一开始,四个男主角已经纷纷登场了,只不过前三个主角的生活是交织在一起,而物理学博士的这条是与前三条分开来叙述的。嗯,其实在生活中也是的,一个物理学博士,他的生活和普通年轻人的轨道当然是十分不同的。

这四个青年男性,除去物理学博士,前面三个角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类似的影子。一个是较为现实、勤恳工作、准备和女友结婚成家的阿洪,一个是对恋爱对象存有幻想却不敢踏步的富二代,他整天无所事事,想去远方但又生活在被父母选择控制的广州,还有一个就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对自己和社会都充满幻想的文青(后两个角色我都忘记叫啥了)。再者就是个性较为鲜明的,研究量子力学的大龄男博士,他在影片中一直在追求一个酷酷的相亲对象。到影片结尾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成功把到妹了没。

就是这四个代表着当下广州年轻人群像的角色,让人从影片一开始就闻到了那种真实到乏味的生活气息,是有共鸣,但是这种共鸣是将你生拉硬拽的完全带入到四个角色中的,就像你身边的一个朋友拍了一个记录自己日常生活24小时的纪录片,而你冷眼旁观着你朋友的纪录片,想说出:你的生活蛮无趣的。但又碍于朋友面子而无法将这种扫兴的话说出口来。尤其是每隔一小段就来一个大写的字幕来强调作者对于生活的某些观点,真让人有有一种自己的智商被低估了感觉。虽然是文艺片,但又没有高深到看不懂电影片段的地步吧。总之我一直很讨厌这种有除了镜头本身还带有上帝视角的第三种语言。你不是要展现广州年轻人生活的群像吗?用得着用那么大的白体字来强调你自己对于生活和当下青年人的看法吗?不用把你的职业病带到影片中来评价这评价那吧,这样不会被自己给玩儿死吗?

那个《七月与安生》也是,好好的故事线,没有必要再加一个旁白来解释一些复杂情感,生活本身就是融合了很多变与不变的时间轴,没有一个明白清楚的声音会告诉你,你们做的是对是错。旁白歪歪叽叽的说个大堆,那你镜头语言拿来干啥的嘛!让人不得不出戏,不如回去自己读小说好了。

又扯远了。

待这四条主线的主要生活浮出水面时,我也就大致能推测出这部影片想表达什么了,当然,这是我观影时形成的见解,不代表导演以及其他影迷的感受和观点。不管是那个按部就班、现实的白领;还是那个暗恋女大学生的富二代;又或是想改编莎士比亚戏剧、不现实的文青;或者是现实又理性的博士,这四个人都在自己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做着一些自我挣扎,这种挣扎,不外乎是情欲和物欲。生活表面的波澜不惊,其实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后果,谁都想要安全感,谁都想生活在舒适区,只是绰手可得的安稳生活总是避免不了得到之后的空虚和无聊。意识到无聊的日子后,我们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又陷入短暂的自我挣扎,直到得到新的生命体验。

弗洛伊德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影片中的白领阿洪,在与女朋友谈婚论嫁时出轨一个音乐节上遇到的女记者,得到了女记者的芳心后又不想失去自己已经安排好的稳定生活,接着又回去见广州的岳父岳母。富二代一直暗恋的女大学生,只敢在网络上翻看暗恋对象的微博却不能勇敢的表白,自己却骗朋友说他已经放下了这段暗恋,还找到了一个新女友,可是却又抱怨新女友太无聊,因为她在看电影时睡着;有理想包袱的男文青,一年换了许多工作,逃避现实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小说作家,终于踏出幻想去到一个公司面试文案岗位时,却说不出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男博士鼓足勇气跟踪相亲对象,最后终于没再扯他的量子理论,但我也不知道他搞定了那个酷女孩没有。

就是这样几个平常到白开水的人物故事,在广州的几个特色地点轮番交织在一起,又淹没于人群和车水马龙里。

我记得影片结尾地很仓促,有一种匆忙收场的段带感觉,让我还没有从对开头片名的朦胧感觉里清醒过来,他丫的就这么结束了。影院的灯光一亮,我惊讶对朋友说,这就结束了?看看周围其他人,也有一种刚才看了什么、这就结束了的迷茫。那两个登记售票的工作人员又马上来到坐席第一排,要求我们大家到前三排来合影留念,大家可能还处在影片结束时的惊讶恍惚中、纷纷行动迟缓的移动到前排去,尽管我不喜欢拍照,但也好心的配合工作人员完成这个留念任务,毕竟她说:“我们就一起留影合个照,拍几张就完事了……”就这样,影片和留影一样,在匆忙应付中完事了。。

不过,这部影片非常符合一个导演的处女座的水准吧,谁不是这么青涩过来的?其实影片里也展现了很多人性的另一面,也就是小人物的自我挣扎,以及提炼某些日常生活的熟悉场景,应该是影人想要展现出自己对于生活片段的某些敏感的捕捉吧,就像电影里每隔一小段就来一句自己的“金句”,典型的知识分子的自我矫情。

虽然我也是电影公嗨课的粉丝,但还是想以一个客观的观众的视角感受去写这段影评,没有对作品客观的评价,创作人员也就无从进步,尤其是知识分子,特别容易沉醉于自我世界里。

如果是我身边的朋友想让我看看他拍的24小时的个人生活纪录片,我也会快进着看完不至于太浪费时间,然后对他说,嗯,还不错,你拍出了日常生活的气息,但是有些乏味呢,不过乏味才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节奏吧。

有些看客或者说粉丝,扯一些有的没得,说影评人拍的是shit,还有什么男权主义,我只想说,文艺病犯了吧,你又创造了什么呢?你对男权或者女权又思考了多少呢?至少云舅这部电影花了我80块的票钱,还花了我2个多小时来写这篇影评呢。

呼吸正常(2016)

又名:Something in Blue

上映日期:2016-04-18(北京国际电影节)片长:107分钟

主演:张兴超 / 叶锐洪 / 李会 / 周嘉亨 / 黄馨 / 苏雯珊 / 李伊 / 卓雅雯 / 

导演:李云波 / 编剧:李云波 Yunbo Li/花城纪创作组

呼吸正常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