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D频道(Open channel D)。”在我国观众听来,这句台词没什么出奇之处。但在欧美国家,这却是一句十分经典的台词,其家喻户晓的程度,比起《007》的“邦德,詹姆斯•邦德”,或是《碟中谍》的“此录音带将在五秒钟后自动销毁”,都不遑多让。此台词的出处,是60年代红极一时的间谍剧《秘密特工》(The Man From U.N.C.L.E.)。由于翻译为《秘密特工》的美剧有好几部,有一部还曾由央视译制引进,笔者的建议是,将之翻作更具特色、也更符合原意的《大叔局特工》,本文往下,也将采用这个译名。

《大叔局特工》的诞生,与007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62年十月,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以黑马姿态斩获票房,拉开了一个间谍片黄金时代的序幕。制片人诺曼•菲尔顿找到007小说的原作者伊恩•弗莱明,商议将后者的另一系列非邦德作品《惊悚都市》搬上银幕,《大叔局特工》概念的雏形渐渐建立起来。弗莱明提议将主角命名为拿破仑•索罗,女主角、也即前者的女秘书,名为艾普丽尔•丹瑟(April Dancer)。但最终,丹瑟一角并没有出现在该剧集中,而是有了自己的番外篇,这个后面再具体谈。

如今,即使在欧美的剧迷社群,也有一个很常见的误解,认为《大叔局特工》是一部冷战意味浓厚的间谍剧,是东西方对立为背景的产物。事实上并非如此,该剧的创作初衷恰恰是想淡化政治色彩,让观众暂时忘却冷战的阴暗现实。大叔局(U.N.C.L.E.)是个全球情报组织,意在“维护全世界的政治和法律秩序”,虽然总部设立在美国,但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其成员的构成包含多国家、多种族、多阵营,并不会因为当时正值冷战年代,而对东西方政体有任何区别对待。当然,若从美国“萨姆大叔”的角度联想,大叔局仍有“代表西方利益”的潜在含义,谁叫这是美剧而不是苏联剧呢。

最初,U.N.C.L.E.这个缩写并没有特定含义,在联合国(UN)的要求下,主创只能为它构想了一个联合执法网络指挥部(United Network Command for Law Enforcement)的全称,并在片尾字幕中指出。这种命名法有着广泛的遗产,比如著名的美漫大神斯坦•李回忆,Marvel漫画里的神盾局(S.H.I.E.L.D.)就是他看《大叔局》时想出来的。在剧中的世界,大叔局的知名度极高,大概不亚于我们熟知的CIA,因为每当主人公亮出自己的大叔局特工身份,升斗小民都会恍然大悟,并油然而生敬意。第一季早期,主人公作介绍时都会讲U.N.C.L.E.逐字母拼出,后来则直接简称为Uncle。

大叔局的总部设于纽约,靠近联合国大厦,入口处的伪装是一家裁缝店。剧集早期,会用序幕展示特工报到的过程,他们进入裁缝店内的密室,店主启动通往总部的秘门,特工胸口被戴上三角形的安全标识,进入会议室面见上司。之后因为观众已经熟悉了整个流程,这个序幕被取消了。“裁缝店惯例”在之后的剧情中被多次恶搞,包括一次索罗进了裁缝店,店主却出于指使假装不认识他,等等。

与大叔局对立的邪恶组织名为画眉鸟(THRUSH),这种“两大特务机关对立抗衡”的叙事结构,又是伊恩•弗莱明的创意,最早是007小说中的军情六处和魔鬼党,后来又有《糊涂侦探》的“控制”和“混乱”,是黄金时代间谍片的一个经典设置。由于和弗莱明书中的SMERSH太过近似,制片方一度将THRUSH改叫WASP,但这么一来,又和另一部同名英剧撞了车,最后又用回了THRUSH。画眉鸟于19世纪由塞巴斯蒂安•莫兰创立,熟悉《福尔摩斯》小说的读者应该都对这个“伦敦第二号危险的男人”十分熟悉。

和大叔局一样,画眉鸟也有遍及全球的特工人员和基地分支,致力于各种阴谋破坏、不当获利、颠覆政权和有组织犯罪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争夺霸权,奴役全世界人类,是当时典型的“称霸狂人”式的设置。第二季7集中提到,画眉鸟的成员到了65岁就会退休,组织会为他召开盛大的欢送派对,然后秘密将其暗杀灭口,以防机密泄露。THRUSH的具体含义一直十分模棱两可,比较广为采信的是Technological Hierarchy for the Removal of Undesirables and the Subjugation of Humanity——太深奥了,笔者翻译不好,英文好的剧迷和读者们自行理解吧。

主角拿破仑•索罗(Napoleon Solo)的灵感来自希区柯克的悬疑大片《西北偏北》,其扮演者罗伯特•沃恩(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想想《飞天大盗》五人组的老头)的演法,也颇让人想起该影片中加里•格兰特的气质,时刻保持着老派绅士的镇定从容、彬彬有礼,即使在性命攸关之际,也不忘蹦出几句俏皮话来。对于一个美国人,“拿破仑•索罗”是个相当罕见的名字,剧集中也不时反映出这一点,第一季10集中,索罗向一个孩子做完自我介绍后,后者第一反应是“好奇怪的名字”,第二集5集中,一个女配角直呼这名字真疯狂。反派抓捕到索罗时,也常揶揄他这个“拿破仑”碰上了“滑铁卢”。

剧集最早筹划时,直接被定名为《索罗》,但此举却惹上了官司。当时正值伊恩•弗莱明的《007之金手指》热拍,片中有一个反派角色也叫索罗,007的制片人立刻发来律师函,要求停止使用“索罗”,理由是弗莱明已经把这个名字卖给了他们,其他使用都属非法。虽然弗莱明签下法律文件,宣称该索罗和007没有任何关系,007制片方仍不肯善罢甘休,最后双方以折中条件和解,电视剧保留索罗作为角色的名字,而将标题更改为《大叔局特工》。

索罗的搭档是个俄国人,名叫伊利亚•库里亚金(Illya Kuryakin),由当时帅气的一塌糊涂的大卫•麦考伦饰演。角色名字来自著名导演朱尔斯•达辛的一台戏剧。库里亚金在外型上比索罗更年轻和活泼,构想之初,他只是个小配角,为了表明大叔局之国际化——可以容纳苏联人——而存在,在首播集中,他只有两句台词,在之后的数集中也都只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但很快的,这个一头柔软金发、长着娃娃脸、身手敏捷、有着邻家男孩般亲和力的特工,越来越受到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剧组随即加重了库里亚金的戏份,《大叔局特工》也变成了后来大众熟悉的双雄搭档模式。

两位主角的顶头上司亚历山大•威佛理(Alexander Waverly)一角由莱奥•卡洛尔饰演,巧的是,卡洛尔也出演过《西北偏北》。关于卡洛尔还有一个有趣的波折,试播集中威佛理一角的演员另有其人,名叫库鲁瓦,一名NBC高管看完试播集后十分不满,致电菲尔顿要求换掉一个配角,但他死活也想不起该人的名字,只知道是K开头的,菲尔顿问,是库鲁瓦吗,高管立刻点头称是,于是菲尔顿用卡洛尔换下了库鲁瓦。后来菲尔顿才明白,高管的原意是要换掉库里亚金(也是K开头),因为他觉得不该让一个俄国人掺和在大叔局里,但当时合同已签,无法再换人了。后来菲尔顿坦言,这次将错纠错,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美好错误。

索罗和库里亚金配备各种先进的谍报武器,最广为人知的是隐藏在钢笔中的通讯器,和总部通话时,要念出“打开D频道”的开场白,再由美艳的女秘书转接给威佛理,持有通讯器的特工也可以互相通话,打开的频道各不相同。“打开D频道”已经成了一种亚文化的口号,在欧美国家,听人调侃地说“打开D频道”,就跟我国80后一代高呼“奥特曼变身”一样,是一种心领神会的文化戏仿。大叔局特工配备一种特制的枪械,在P38手枪的基础上加了瞄准镜和延长枪管,以及其他附属部件,显得极具科幻色彩,该枪的设计是如此真实,以至于剧集在拍摄时遭到了联邦调查局光顾,后来《变形金刚》中威震天的造型也受到了此枪的影响。此外,能伪装成身上各种物件的炸药无处不在,无数次帮助他们从牢房、密室、墓穴、地道中死里逃生。

《大叔局》没有固定的女主角,通常每集都有不同的女性角色客串,其中包括后来主演《糊涂侦探》的芭芭拉•菲尔顿。女搭档的身份有家庭主妇、无辜的女孩、受害者的妻子、敌人的前情人、落难佳人和阴谋的牺牲品,这设定同样来源于《西北偏北》,即表现普通人被卷入谍报世界后的惊险遭遇。不像007,索罗和库里亚金很少有罗曼史,剧中不少卿卿我我的场面都属于逢场作戏。尽管如此,剧情经常暗示索罗是个多情种,有一集讲述敌人将他俘获,派人假扮他,那冒牌货一路遭遇索罗各式各样的旧情人纠缠,终于露出破绽,十分有喜感。

由于三位主要角色都是男性,《大叔局》多少带有点男性至上主义的隐意,当然,这也是时代局限,第二季20集表达了对此的反思,一个精英俱乐部强烈排斥女性,甚至不许女性入内,但其中的数名成员其实却是无能的傀儡,被智慧过人的妻子用来实现政治抱负,隐含的讽刺意味一目了然。

剧集的有限预算,与《大叔局》剧本描画的豪华场面存在天然抵触。在布景上,该剧竭力营造高科技味,隆隆作响的大机器布满整面墙,错落华丽的信号闪光,布满各种按钮和手柄的控制面板,厚重的金属门,当时流行的磁带机电脑等,都让当时观众耳目一新。但仔细观察该剧的特效,经常出现外景和内景画面色泽不同的情况,一看双路镜投影的结果,诸如火箭爆炸、野生动物横行、基地毁灭、人山人海的大场面等,也很明显是从其他影像资料中拼贴过来,不但质感完全不同,而且从不和主角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笔者看的时候,还有很多滑稽的发现,某一集的钻井平台的爆炸和另一集中游艇爆炸采用了同一个镜头,很多布景也反复利用,某独裁者家的后院,和另一集中大亨家的完全一致,一个南美的地下牢房,到了另一集又成了美国剧院的地下室。

不过在创意上,《大叔局》却有不亚于电影的表现,将钻井平台作为大本营,将无辜女人催眠后用作不自知的间谍,玩飞刀的印度人,太阳能武器,超巨型电脑等元素,都能在之后的007电影找到重复。画眉鸟用秘密武器引发东西方冲突,试图将冷战变成热战的阴谋,也在007电影中多次上演。当然,既然都是伊恩•弗莱明的孩子,也不好说到底谁借鉴了谁。

《大叔局》一共播映四季,第一季是黑白,后三季转为彩色,这也是60年代中期英美剧的一个重大变化。在1964-1966年间,由于彩色电视机的大规模普及,英美剧经历了一次黑白到彩色的全面升级,正值此间播放的很多剧目,如本剧和《圣徒》、《复仇者》、《糊涂侦探》、《航向深海》等,都见证了这种转变,即使很多剧明明是以彩色拍摄、黑白播映,在之后发行DVD时也保留了原初的黑白。

一般认为,《大叔局》的第一季最为出色,剧情扎实,基调严肃,没有那么多花哨的打斗和超级武器,有好几集主打谍战计谋,弱化激烈的动作,台词也十分精致幽默。虽然最初13集收视率不高,一度面临被砍的风险,但当播映时间移到周一晚上之后,《大叔局》的收视率顿时扶摇直上,掀起了一阵席卷全球的收视狂热,成为史上首部引发全球关注的美剧,能在人气上与之抗衡的只有其后的《星际迷航》,而在此之后,更只有90年代的《X档案》才能找回这两部前辈剧的辉煌。无数观众为两位主角和他们的冒险如痴如醉,许多跟风电影纷纷出炉,同时代的剧集也纷纷将单集标题取做“从XX来的人”格式以分一杯羹,数不清的衍生产品充斥市场,玩具、书籍、明信片、游戏、漫画,销量惊人。

到了第二季,《大叔局》已经稳坐收视第一把交易,但盛极必衰的迹象也在此时渐渐显露,受到主创变动的影响,该剧的风格偏离了第一季的沉稳写实,增加了大量的无厘头和夸张噱头,廉价而卡通的桥段横行,不切实际的狂人阴谋论、制作粗糙的超级武器,拉低了该剧的层次,许多编剧因不满这种改变而离开。与此同时,1965年又是美剧史上著名的间谍剧井喷年,《大叔局》也面临了来自《谍网威龙》、《飙风战警》等对手的竞争压力。进入第三季的《大叔局》无厘头指数上升到了极点,无休止的胡闹和自嘲,冲击了观众的忍耐底线,第1集中索罗被一群女学生用各种体育道具穷追猛打,狼狈不堪,14集中索罗前往非洲执行任务,和一个女野人、一头大猩猩纠缠了半天,案件的解决令人啼笑皆非,28集简直是几场闹剧拼凑起来,叫人不忍卒睹。

但尽管如此,第三季仍保持了极高的收视率,然而片方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在第四季中砍掉了所有嬉笑打闹,恢复了原初的正经调调。但一方面,观众早已在某种程度上习惯了插科打诨的《大叔局》,另一方面,播出时间已经调整到青少年观众更多的时段,在完全有资格更“低幼”的时候放弃了低幼,等于给该剧宣判了死刑。收视率持续下滑之际,第四季只拍了半季16集就被腰斩,当时的美剧一季普遍偏长,从26-32集不等,甚至更多,而不是时下常见的22集左右。高层的处理十分低调,只是在某个周末简单的通知演员们不用来上班了,没接到电话的麦考伦还是看了报纸以后,打电话给办公室才确认了被解雇的消息。

在整个四季的播放期间,《大叔局》还针对院线推出了一系列电影,通常都是将剧集中连续的两集合并在一起,或者给单独的一集增加支线剧情,以凑满一部电影的长度。这些电影通常都加上了额外的性爱、出格的暴力等成人元素,以期在风格上更靠近当时引领风潮的007电影,还请来明星客串增加吸金力。这些电影以当时流行的“一票双片”形式放映,即买一张票可以连看两部的B级片。

给《大叔局》制作番外篇的构想始于第二季时,第23集的开头,索罗受到放射线伤害,命在旦夕,库里亚金被敌人俘获,大叔局紧急派出老特工马克•斯莱特前往营救,他的女搭档——正如开头提到的——名叫艾普丽尔•丹瑟,是个美艳的妙龄女郎,刚刚完成大叔局的实战特训,在这对亦师徒亦战友的外援鼎力相助下,索罗和库里亚金扭转败局,击败强敌,再一次挽救了世界。

处女秀的成功给了制作方充足的信心,1966年秋天,《大叔局女特工》开播,艾普丽尔•丹瑟有了自己的舞台,但已改由史黛芬•鲍尔斯扮演,这是史上首部由女性担纲主演的一小时时长美剧。搭档的扮演者也换了人,改成更年轻的诺埃尔•哈里森,不再是丹瑟的导师,倒像是她的蓝颜知己。莱奥•卡洛尔继续跨剧出演亚历山大•威佛理,这也是美剧史上首次一个演员同时出演过不同剧中的同一个角色。

然而,这部衍生剧的表现并不如原版那么成功,究其原因,还是女性主角的定位出了问题,尽管身负绝技,有着不逊于索罗的伪装能力,浑身上下的首饰中也藏着不少厉害武器,但艾普丽尔•丹瑟仍像个不具杀伤力的弱女子,在每次任务中,她更像是引敌人出洞的蛇蝎美女诱饵,真正上阵干脏活,仍得靠拍档斯莱特。这在第1集结尾就很明显,斯莱特与大反派殊死搏斗,而丹瑟只是抱着小狗在附近旁观,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只是个花瓶呢。

女性挂帅之下,原本那套“每集一个无辜者配角”的公式也行不通了,多个正方配角毫无魅力可言。此外,《大叔局女特工》也受到原版第三季滑稽风格的影响,许多集的剧本都荒唐到经不起推敲,连大卫•麦卡伦也看不下去了,找到制片人,提议能否让故事变得可信一点。他还拒绝在这部衍生剧中客串,倒是罗伯特•沃恩比较大度,和黛芬•鲍尔斯互相客串了一集。为推销该剧,片方针对青少年女性市场,推出内藏收音机的香水瓶,内置照相机的睫毛膏等,但收视率一直低迷,只播了一季就被取消。

衍生剧的短命打击了制片方的信心,《大叔局特工》在第四季被横刀腰斩,也与之多多少少有点关系。不过也正是在取消后,《大叔局特工》才显露出其生命力之顽强。美剧在播放完毕后,通常会进行一个叫辛迪加的运作,即大电视网将旗下的节目出售给地方电视台重播,而《大叔局》的辛迪加化十分罕见,这也意味着它无法靠重播积累新的观众,因此,在取消后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仍被人津津乐道,是一则相当成谜的文化现象。

1983年,剧集被取消15年后,一部电视电影《大叔局特工回归》在CBS播映,罗伯特•沃恩和大卫•麦考伦回归,继续饰演这对王牌特工。影片开场时,画眉鸟组织已成历史,索罗和库里亚金都已从大叔局离职,前者在赌场潇洒玩牌,后者则成了一名时尚设计师,此时画眉鸟的首脑逃脱,策划起新的灭世阴谋,大叔局紧急召回这对前拍档,继续委以重任。

影片的怀旧气息十分浓厚,两名主人公虽然脸上添了皱纹,但扮相仍和15年前如出一辙,钢笔通讯器和“打开D频道”都得以保留,令老粉丝热泪盈眶。影片还调侃了剧集的惯例,比如索罗光顾裁缝店,却发现密室不复存在,大叔局早就搬了地址,也能令老剧迷们会心一乐。影片最大的噱头是请来前任007扮演者乔治•拉赞贝客串,扮演一个没有透露名字的特工,在索罗被恶人追杀时,驾驶一辆阿斯顿马丁DB5相助,发射导弹帮其摆平了坏人,还得意的亮出“JB”的车号。若看到自己笔下的最知名的两个角色携手抗敌,伊恩•弗莱明泉下有知,也会老泪纵横吧。

60年代著名的欧美谍战剧,包括《复仇者》、《碟中谍》、《谍网威龙》、《飙风战警》都已经被搬上了银幕,惟独《大叔局特工》却一直无人染指。直到近年才有了动静,最早对此感兴趣的是史蒂文•索德伯格,传言乔治•克鲁尼将出演索罗,之后包括囧瑟夫、瑞恩•高斯林、查宁•塔图姆、伊万•麦格雷戈、罗伯特•帕丁森、马特•戴蒙等十几个大腕都曾被列入考虑行列,直到去年,消息总算比较靠谱了,导演定为盖伊•里奇,索罗则由汤姆•克鲁斯出演,许多著名网站都转载了这则消息,笔者甚至开始在脑海里描画靓汤版的索罗了,但就在前不久,靓汤又宣布退出《大叔局》专心鼓捣《碟中谍5》去了,而将打开D频道的任务交给了亨利•卡维尔,他是否能胜任呢,也许得看完《超人》我们才能做个判断了。

文/方聿南

大叔局特工 第一季The Man from U.N.C.L.E.(1964)

又名:秘密特工

主演:Robert Vaughn / David McCallum / Leo G. Carroll / 

导演:Don Medford / Richard Don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