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血之血”即为流淌在我血脉中的鲜血,意味着传承与约束。影片又名《最后的吸血鬼》,似乎又讲了一个与宗教“谋杀”有关的事。所以,从片名大概就能知道,影片不会是部老实交代剧情的作品。

导演马克·贝洛奇奥称得上意大利国宝级的电影人,也可以说他是真正把电影做成艺术品的当代电影人之一。在大众的一般印象里,但凡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都不是好理解、好明白的,所以很多人看不懂《吾血之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然,它也不是一部可以随便用来装逼的电影。在贝洛奇奥的镜头下,画面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电影语言的组成部分,没有多余浪费,也没有内容不足。你要看懂它就得沉下心来仔细琢磨。它不像《绝美之城》,可以做多面的解读;也不像《鸟人》那样,其实是个玩技巧的通俗片,只不过很有些逼格。

你也不要把它和《郊游》、《布达佩斯大饭店》这样风格化、荒诞看不懂的归为一类。这部作品阴郁压抑的色彩浓重,而它的剧情像极了教堂里的彩色玻璃,明明贴合得很有范儿,但你晃眼看过去未必能看明白绚烂的是圣母玛利亚还是十字架上的耶稣。

这部电影讲述了跨度好几百年的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讲殉情的教徒与修女之间的爱情被妖魔化,结果导致一场悲剧的故事;另一个,则是不能接受日新月异的老公爵躲进已败落的教堂里逃避现实的故事。

两个故事,前一个易懂,年轻人打破陈规旧俗求相爱,早已烂大街了。脱去宗教愚昧教条,迂腐古板又阴险自私的外壳,其实中国很多爱情故事,像《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都与之无异。

然而,用一个宗教的枷锁拷在爱情故事的身上,剧情就多了几分社会讽刺、批判之外的思考。宗教在国外是对立于科学、哲学的另一种学科,对西方人文产生着重要影响,然而在科学与宗教的对峙过程中,西方人却很少把人本放在首位,这也是为什么影片在批判人性的时候没能让观众感觉人性为本的原因。

在第二个故事里,老公爵的逃避固然是对改变不了的变化无声的反抗。这位老先生的戏份剧情简单,但是对白中透露了更多有关于导演的思考。这位老先生是个奇妙的人物,他不接受社会的改变,却渴望着感情的自由。

影片后半部,公爵追随俄罗斯公爵与女服务生的桥段,恰恰是他追随的脚步,使得第一个故事的主脉剧情有了更血脉喷张的感染力。

老公爵说博比奥就是世界,联系镜头两次给出教堂之外河水的特写,以及女巫检验中以河为“刑具”的设定,是否在隐喻流淌在骨血中的反叛与寻求安定之间的争斗及人性的挣扎?

马克·贝洛奇奥的镜头有着学院派的美感和新浪潮的尖锐、张扬,从镜头的调度,到光影的运用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大师眼光与技巧的独到之处。然而,整个故事却相当软弱,就算是最后被释放的“女巫”,也是以血的代价作为交换。然而,形单影只,赤果果的她又能得到怎样的结果呢?

《吾血之血》不好理解,无关乎宗教的问题晦涩,也无关乎观众对意大利的了解程度。自身沉浸在矛盾之中的导演,给出的本身就是一个纠结而不得其解的问题。

吾血之血Sangue del mio sangue(2015)

又名:千年血(港) / 最后的吸血鬼(台) / L'ultimo vampiro / Blood of My Blood

上映日期:2015-09-08(威尼斯电影节) / 2015-10-07(法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罗贝托·赫利兹卡 Roberto Herlitzka/皮埃尔·乔治·贝罗奇奥 Pier Giorgio Bellocchio/莉迪亚·李博曼 Lidiya Liberman/阿尔芭·洛尔瓦彻 Alba Rohrwacher/费德里卡·弗拉卡西 Federica Fracassi/福斯托·鲁索·阿莱西 Fausto Russo Alesi/阿尔贝托·克拉科 Alberto Cracco/费立波·提米 Filippo Timi/托尼·贝尔多瑞利 Toni Bertorelli/布鲁诺·卡里诺 Bruno Cariello

导演:马可·贝罗奇奥 Marco Bellocchio编剧:马可·贝罗奇奥 Marco Bellocch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