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勒粉转路是在得知她和Joe Alwyn分手,不久又和Travis无缝衔接后。再在电影里面听到她和Joe在folklore和evermore里一同创作的歌,我有点疑惑:泰勒真的不会对这段感情感到心痛嘛?
对于泰勒,有些批评家给出了不好的评价。认为她塑造人设,引导舆论,最大化商业价值;以前我对这些“黑子”言论嗤之以鼻,但现在却不由得也开始思考。但既然这是对这部巡回电影的评价,姑且先将我对泰勒的看法搁置在一边,聊聊歌曲。
The Eras Tour很好的一点即是,把泰勒的发展生涯走马观花式呈现了一遍,从她最初的our song到午夜专,我们能够看到其音乐理念的变化。我对泰勒最美好的印象仍停留在1989里美国甜心的形象,热情活力、歌词里饱含对爱情、对另一半的想象。流行歌曲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和制作人Max Martin的合作,这段时期在泰勒的演艺生涯中无出其右。
美国近年来的政治正确和泰勒所渴望塑造的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在演唱会中,大量少数族裔、身材不完美的舞者取代了曾经的俊男靓女的舞者;泰勒频频在女性权益、政治选举中发声,并赢得粉丝广泛拥护(我也认真观看了Miss Americana这部纪录片)。在歌词中她也不再是对爱情充满美好幻想的小女孩,而是掌控操纵爱情的独立个体。无疑,这种变化可以赢得泰勒想要获得的观众,她的受众实际上大部分是青年女性。并非评价这种变化是对是错,只是想借此聊一聊她的歌。
我觉得聊歌之前需要拿打雷姐与之对比,曾经被冠以“火葬场女王”称号的打雷姐,歌曲和泰勒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对爱情美好和绝望的不同描绘,好似一体两面。这也是两人早期遭受乐评诟病之处,歌曲总是凸现女性缺乏深刻内涵与独立思想的刻板印象。对此,打雷姐从lust for life开始,到NFR的巅峰,以及接下来几张更显私密独立的专辑,皆显示她对自我审视、人类个体、社会环境的评判思考,她歌曲里的爱不是男女小爱而是对生活的大爱。
而泰勒努力在歌曲中塑造独立的形象,但是仍然摆脱不了对于爱情主题的唱诵。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她灵光一现的创意,比如mirror ball、long story short等,但在迎合粉丝群体、迎合政治话题的背景下,仿似歌词深度、创作者个人思想已经不重要,只要观众愿意买单,愿意欢呼就是成功。这也就造成了MIDNIGHT这张专辑创下了多个难以打破的纪录,但是口碑却始终褒贬不一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认为泰勒与同一制作人Jack Antonoff的长期合作是其歌曲同质化、无新鲜感的重要原因。必须承认Jack是顶级的制作人,与众多欧美女歌手都有合作。但是当连续几张专辑都是由Jack参与制作,我不得不开始怀疑作品的质量。举例子,在Lorde的新专solar power(也是好几年前的了...)和打雷姐的cotcc一专中,我竟然听到了一模一样的旋律,这两张专都有Jack的身影。而有些霉雷双粉对泰勒的评价也是,歌唱的好像打雷姐。虽然是戏言,但必须要多加顾虑这个问题。
前几天ticketmaster发邮件,告诉我抽到了第二批放票的code,再过几天可以抢3月份新加坡的票。此刻却已无感。我想了想为什么,可能是大三下要准备法考考研、可能是护照过期了一直没有重新办、可能是来回上万元的开销,但究其根本,我想是因为我没那么喜欢Taylor Swif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