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920年,在一个奇异的德国小镇。
一个神秘男人来到政府,想申请一个经营许可证。
公务员问他:你经营什么项目?
男人回答:在游乐园展示一个梦游者。
公务员听了大笑不止,让男人有些难堪。
当晚,在小镇一角,人们发现公务员的尸体,他被人用利器刺死。
在这个小镇,有两个年轻男孩,弗朗西斯和艾伦,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女孩,简。
一天,他俩去镇上逛游乐园,被一座神秘帐篷吸引。
帐篷主人自称卡里加里博士,也就是前文讲到的那个男人。
他打开一口棺材,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梦游者,凯撒,并用咒语唤醒他,声称他可以预测未来。
天真的艾伦大声问凯撒:我可以活多久?
凯撒却回答:活到明天黎明。
就这样,电影史第一部恐怖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开始了。
(下文有剧透)
次日凌晨,艾伦正在熟睡,一个黑影出现在他的屋子,随后手起刀落,一声惨叫,艾伦被谋杀了。
弗朗西斯得知好友死讯,十分悲痛,他决心抓住真凶,而最大的嫌疑人,无疑是那个卡里加里博士。
弗朗西斯报了警,去质问卡里加里博士,博士却拒绝承认杀人。
检查博士的小屋,发现凯撒睡在棺材里,也不像会杀人的样子。
这时,警察传来消息,称找到了杀人凶手。
弗朗西斯立马赶到警察局,却发现这个所谓凶手并没有杀人,只是打算杀人,然后嫁祸给最近两起案子的真凶。
弗朗西斯依然怀疑卡里加里博士,于是当晚潜伏在他屋外,监视博士和凯撒。
不曾想,弗朗西斯在这边监视,凯撒却出现在简的房间,要掠走简。
在激烈拉扯中,简的家人和仆人惊醒,追赶凯撒,他们翻越屋顶,穿过街道,一路追到山岗,最后简获救,而凯撒精疲力尽而死。
弗朗西斯得知简的遭遇,不敢相信是真的,他冲到博士的小屋,把凯撒从棺材里拽出来,才发现他昨晚监视的凯撒,是一具假人。
博士趁乱逃走,弗朗西斯一路追赶,追到一座精神病院。
他敲开门,询问有没有一个叫卡里加里的病人,但医护人员都摇头。
弗朗西斯不愿放弃,决定询问院长,经医护人员引见,他走进院长室,椅子上坐着的人,赫然就是卡里加里博士。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上映于1920年,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也是世界电影史经典,其视觉风格和情节设计,对电影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它最大的特色,是用表现主义风格布景,营造出一个怪诞、扭曲、疯狂、噩梦般的世界,与影片主题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虽然在它之前,已经有一些鬼怪和凶杀电影,但它们拍法拙劣,丝毫没有拍出“恐怖”的气氛,而《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因为视觉风格带给观众巨大压迫,被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称赞为“第一部真正的恐怖片”。
这种风格传到全世界,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比如美国有一种侦探片,又叫黑色电影,其明暗对比、光影效果,扭曲空间,就受了这部电影影响。
再如著名导演蒂姆·波顿的作品,常有变形扭曲的场景,也有这部电影的影子。
大家熟悉的剪刀手爱德华,烟熏妆造型也很像凯撒。
还有很多精神病题材电影,也会用扭曲的画面表现病人内心,如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让人们明白,电影不光能描摹现实,还能描绘人心中的狂想,创造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那为什么1920年的德国,会产生这样的电影?
这和德国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
1920年,德国刚在一战中战败,需要缴纳巨额战争赔款,德国人忍饥挨饿,惶恐度日,加上德皇威廉二世出逃,让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以上种种因素,酝酿出德国表现主义画派,他们的作品用扭曲变形的形象,表现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影片的场景设计,是由三位表现主义画家所做。
他们在纸板上画出树木、房屋和街道,在地面和墙上画出光线和影子,用这种噩梦般的场景,表达对德国社会的批评。
除了视觉,这部电影的故事,也表达了对社会的反抗。
它的剧本,由两位编剧合力完成。
这两位编剧都参加过一战,其中一个曾去算命,问自己能在一战中活多久,这成了片中占卜情节的来源。
另一个为了逃离战场,假装有精神病,并接受军医检查,这位军医,后来成了卡里加里博士,也就是片中精神病院院长的原型。
片中,弗朗西斯通过院长日记得知,院长迷恋18世纪催眠术,于是用梦游症患者做实验,指挥他们去杀人作恶。
有学者认为,这影射了德国当时的权力阶层,对德国人洗脑,送他们上战场杀人,还以为是为了崇高的事业。
卡里加里博士因此被视为“暴君”、“独裁者”的象征。
有学者写了一本书,名叫《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论述那个年代德国电影展现的社会心理,某种程度上,“卡里加里博士”这个形象预言了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上台。
讽刺的是,当时的德国社会,容不下这种反映社会阴暗的电影。
导演为了成功上映,修改了故事结局,表示弗朗西斯才是精神病人,前面发生的事都是他的臆想,而卡里加里博士则是关心病人的正派医生,维护了统治阶级的颜面。
后世观众批评导演向政治妥协,但在我看来,这个层层套嵌、结局反转的故事结构,启发了如《禁闭岛》这样的精神病题材悬疑片,也算一大贡献。
而且,当你了解了当时的历史,再回看片中颠倒黑白、主人公有口难辨的情节,这部电影在我眼里变得更加讽刺,更加绝望。
正如人们常说,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想阅读更多电影史经典,欢迎关注公众号:吴平平电影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