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同意【导演拍了个烂片讽刺WB】这种挽尊说法。笑死了。WB损失了一毛钱吗?被骗进影院的观众最惨吧。

这个影评没有剧情复述和彩蛋解析。它不配的。打到三星就因为它是纯纯的 mediocre。


这就是是星战7。不具备第一部的革命性和影响力,倒也没有烂到地心,但它可能比烂片还糟——它是一部轻浮的、网飞大数据片质感的、动作场景还不如 MCU 的平庸电影,让进入影院打算接受头脑更新和洗眼睛的观众,再也不想看任何续集。

通过每分钟一次、甚至给你自动加上原片对比的怀旧桥段、看似自嘲实则懒得再写一个深刻剧本的偷懒磨时间手段、表面媚粉实则辱粉的破罐子破摔态度,本片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把救世主拖进平庸泥潭,这种平庸是三部曲所反抗的一切。

它唯一比星战7优越的地方在于没有 Reylo 这种让人脚趾抠地的 CP,Neo 和 Trinity 的爱情故事在 20 年后依旧让我们直呼好配。但也就这样了。如果你想看他们的爱情,来看。在其他方面,这部重启没有传达出任何革新的、引人深思的信息。它不值得你记笔记,不值得你去看一小时讲解视频和 2000 个彩蛋分析。它不配。

太长不看版(没错做了个视频,配画面更好讲一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m4y197HF


我们之所以说三部曲是革命性的,因为它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呈现了最古老的本体论哲学问题及其衍生——世界是真的吗?选择是幻觉吗?人类是否具有自由意志? 它把哲学讨论经由炫酷的画面风格和超前的技术概念传递,以高雅又深思的姿态嵌入流行文化。

表面上看,三部曲其实挺传统。角色成长主线是英雄之旅(Hero’sJourney),剧情主线是人机对抗(Man VS Machine),灵感来自诸多赛博朋克和幻想作品,包括《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电子世界争霸战》(1982)、《攻壳机动队》(1989)等。缸中之脑(Brains in a Vat)的设定也不算新,是“笛卡尔恶魔”的现代解读:强大的恶魔制造了关于外部世界的幻象,让人错误地相信虚拟现实。

我应该想到,天空、空气、土地、颜色、形状、声音和所有外部事物都只是梦的幻象,恶魔用它来困住我的判断,我应该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手或眼睛,或身体、血液和感官,但却错误地相信我拥有这一切。——勒内·笛卡尔

在这个宇宙里,机器/机械之神(Deus Ex Machina)是“恶魔”。它拥有至高权力、掌控全局,像所有权力高位者一样,为下位者提供虚假的选项、制造自由意志幻觉、从外部赋以他们存在的虚假意义,以便更彻底地实施奴役,让他们心甘情愿沉浸在虚拟的感官刺激中做优秀电池人(细究起来并不符合能量守恒)。

要脱离这种困境,Neo 需要进行一场存在主义哲学家之旅。他必须意识到“外界/虚拟现实/机器赋予的意义”并不存在,他得自己创造目的和意义。这是人和程序的本质区别——程序需要外部设定目标,人类则需自己做出决定。

与冰冷、纯粹理性的机器相比,来自梦境、直觉和情感的非理性信息让 Neo 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他吃下红药丸、瓦解虚拟现实,再重新学习、重构现实、发现个体主动性,逐渐成为尼采笔下的超人(Übermensch),即具备创造性和自主性、能够打破既有规则之人。

这是一个范式转移:上帝/机械之神不再提供价值,先知不能直接告诉 Neo 他存在的目的,他只有通过认识自己、有意识地做出决定、用行动去体现价值。

Neo 可以是任何人,三部曲是对观众的直接喊话。它不是发现救世主的故事,而是主角选择成为救世主、相信个体意志的故事。即便在后两部似乎有反转,锡安的诞生和救世主的出现都在矩阵的计划之内,有种宿命论的味道,但主角的一切决定仍由他自己做出,他在每一个路口选择了需要血泪抗争的艰难路径,最终逼得矩阵暂时妥协。

和当年的《搏击俱乐部》、前年的《楚门的世界》(1998)一起,Matrix 在世纪之交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对技术的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自己能否认知真相、脱离控制、找回自由意志的拷问。它督促观众去思考科技的副作用、去阅读《仿像与拟真》,重新审视熟知的世界、辨别操控者、评估真正的人生价值。另外,辅以震撼业界的子弹时间和中式动作指导,三部曲还把警醒世人的信息包装成了视觉糖果、娱乐性十足的商业大片。

轻度剧透预警👇

在意识到三部曲有多重要后,再来看 22 年后的重启。你会意识到它变成了春晚小品。它曾经是流行文化先锋,制造话题引领潮流,是后续作品的灵感之源,就像石头丢入水中、被涟漪波及的鱼这才开始思考水的存在。然而如今,它不再引经据典、不再提出新问题,相反,它像你的中老年亲戚,从网络流行元素中挑选似乎所有人都在谈论的段子,让自己仍然显得时代相关。这显示出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可悲(没有说中老年亲戚不好的意思)。

第一部带来的概念震撼没有了。当我们看到 Neo 被安排成为游戏设计师、桌上摆着 TGA 奖杯,当我们发现担当本片打手的是机器水军(Bots),而片尾则安排设计师们谈论 Cat-trix、猫猫矩阵统治世界,这些浮浅的想象、类比和调侃显然更适合出现在网飞大电影里。从超前时代到追赶时代,不得不说很可怜。

曾经的严肃社论变成了轻浮的自我引用和自我评论。无数人在三部曲启发下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片中以短小浅的台词呈现。这不是自嘲,而是一种偷懒式的剧本写作——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再表现 Matrix 的深刻主题或是想出新的方向,所以借由“角色评论”和“角色讨论新点子”这样的情节耍小聪明,“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我比你们先说了”。它好像点到了人们曾探讨的所有主题,却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说;好像在讽刺华纳拍了续集,但这种我骂我自己玩多了显得很没劲。

华纳和迪士尼学习了很多。没学一点好的。

像星战7一样自我抄袭,电影把粉丝喜闻乐见的怀旧片段重演一遍,甚至给它找了一些设定上的理由。救世主的二次觉醒几乎完全复刻前作,除了船名变成了记忆之神。和原初的潜意识梦醒、主动追寻白兔、打破和重构现实相比,这次重复过程没有任何新的成分、没有给 Neo 增添任何新的角色发展,它只是一次机械重制(remake),一场三流同人式演绎,比粉丝自制还不如。

我还没见过这么失败的 remake。怎么会画面、特效和动作指导比 20 年前还退步呢?这是时下流行的 demake 吧?

接下来,剧情和概念成了最次要的东西。一而再再而三的经典场景重现、经典人物 say hi,仍然是星战续集式讨巧又错误的媚粉。一个个序列生硬衔接,只是为了激起一些情怀共鸣,这又是一种机器逻辑,目的只在于从最肤浅的感官层次上激起观众反应(response),就像我们当年看到 Rey 跑向千年隼时全影院都在鼓掌“哇千年隼!”一样,这里省略了很多为什么、怎么会、何必呢的问题,它们全淹没在了被精心控制的情绪反射中。

老人物、新角色、甚至是新锡安 Io (与机器之城 01 相对)的引入,有必要吗?简直比 2000 年的游戏过场动画还平板。奈奥比支线更是俗之又俗,2021 年了为什么还有这种刀子嘴豆腐心将领最终默许反叛小孩实现个人英雄主义的桥段?史密斯和墨菲斯都换了脸,为什么不干脆将之设定为新角色?毕竟这两个换脸角色已经和之前的版本几乎毫无关联。

看完电影你不会在乎除了 Neo 和 Trinity 之外的任何人,因为他们都是次要工具人。第一部塑造性格各异船员的那种诚挚不见了,现在这波船员身上只是挂满了标签,你是迷弟,你是赛博人,你是女同性恋,本系列出柜的第一个“酷儿”角色,就像迪士尼电影第八个第一个出柜的角色一样。

老实说,我们对于男女主角的感情也仅仅来自三部曲,以及对演员本身的喜爱。毕竟本作的角色弧光约等于零——不但是救世主毫无进步,他甚至只有第 100 次使用原力停子弹这一招了,Trinity 也错失了被好好塑造的绝佳机会。

很多观众表示本片是女权宣言,他们对此感到不满意。我一点都不同意这种判断。我认为二十年过去了,沃卓斯基还是不会写女角色。

20 年前的 Trinity 虽然是个比当今女超英更时髦、更强大的英雄,但她的角色本质仍是“爱上救世主”,最后为爱牺牲。我们不知道她如何觉醒、不知道她的人生经历、以及心里除了爱情还在想什么。他们本来在重启中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去展现她的二次觉醒。Trinity 现在被机器赋予的虚假婚姻生活绑定了,她要如何逃离呢?

很遗憾,我们只看到 Neo 的主动努力。Trinity 仍然是一个被动的角色。她最后推翻决定的时刻非常突然也毫无说服力。为什么?电影除了两小段对话外,从头到尾没有从 Trinity 的视角展现她的不安、怀疑、挣扎、抗争和夺回意识,它把 Neo 的醒来详细展现了二遍,却完全忽视女主视角。所以观众只是跟随救世主完成了又一场英雄救美。这让分析师通篇强调的 Trinity 作为救世主灵魂伴侣的重要性、她的起飞和最后对分析师的教训显得格外装模作样。

(说真的,你要是这部拍成 Trinity 视角的觉醒夺好啊!)

没有过程、铺垫和任何角色塑造,最终直接导向女主崛起,让女主去承担说教意味严重的段落。这种写法是“展示,不要告诉(Show, don't tell)”的反面典型,它没有取悦到任何一个观众,包括女权主义者。

对于反派的塑造同样让人失望。当我们回看重装上阵,仍然会为架构师的独白深深吸引。这样一个精于算计、全局在握的主控程序,以上帝一贯的白人长者形象出现,非常符合机械之神的设定,他在片尾被预言家质疑会不会说谎时,反问“你以为我是人类吗”,机器的优越感尽数体现。

与之相比,矩阵 7.0 的分析师被塑造成了一个小丑,一个 “Bigot”,毫无节操,用婚姻和孩子绑定女主、要求 Neo 管好自己的女人。

优秀的作品用强大的反派衬托主角的伟大,主创带着爱意去描写反派,让他们看起来骨血丰满、魅力十足、与主角平等;差劲的作品把反派写得人人喊打,把一切可憎的标签朝 ta 身上扔,可是这无法体现主角的优秀,因为连普通观众都能处于高地!

史密斯在三部曲里还被观众怀疑是真正的 1(The One/救世主),然而在这部同样被降格成了道具人,他的存在只是服务于粉丝、服务于主角逃生,甚至还上演了最后一秒降神(Deus Ex Machina!)拯救主角。老实说,他可能是来炒 CP 的。

对了,本片确实有一条信息是沃卓斯基想额外强调的,那就是“非二元”。三部曲呈现了一个非 0 即 1 的二元世界,人 VS 机器,情感 VS 理性,无知的愉悦 VS 真相的残酷,红 VS 蓝,我们VS 他们。Neo 面临的所有选项也都是二元选项,吃不吃红药丸?救不救墨菲斯?锡安还是爱人?不过在重启里,导演致力于打破二元界限——Neo 的游戏《二元》(Binary)无限延期,人与机器实现了合作,史密斯甚至和主角策略性结盟。不过这也不值得记笔记,无非是沃卓斯基姐妹支持 trans ideology 罢了,开心就好。

更尴尬的是,星战7至少还具备一些大片的娱乐性。本作通过廉价的色调、Emo 青少年般的配角造型、难看的动作戏,真实体现了流媒体电影的水平,而大段解说(Exposition)被随意安插在台词中一股脑倒出,刻意让人费解从而忽略它的浅薄。

要知道,第一部的解说完美融合进画面和动作场景,是“如何插入解说”的教科书般指导——展示,不要告诉,这个最基础的叙事准则,重启完全将它抛在脑后。

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无非是现实里电影公司想卖蓝药丸而已,他们让引领革命的作品成为自身讽刺的对象,让它满足于做纯粹的娱乐消费品,如同矩阵把 Neo 的痛苦记忆包装成游戏兜售。它把 Matrix 降格到了《头号玩家》的层次——头号玩家里可能有百来个 IP 可供二手传播,这里只有它自己。

当然不止是电影公司,电影已经死了,我们游戏业如日中天。虚幻引擎 5 的技术展示带来了新片不具备的震撼,当我们在 PS5 上运行《黑客帝国:觉醒》时,很难不为真正的次世代画面震惊,它确实模糊了真假边界,人类没有比这一刻更接近矩阵。作为玩家,我们对次世代游戏的未来感到期待,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很讽刺:

他们竟然让两名救世主为模糊真假的技术站街。虽然他们有意识地说出了“是营销人员让我们这么干的”、“远离营销”(顺带控诉 CDPR),但他们确实在帮忙兜售蓝药丸!好比本该控诉无良资本家的 2077 自己变成了反派,本该为原力带来平衡的阿纳金将其置于黑暗。

我不是路德主义者,不是想说,抵制 Epic!抵制虚幻 5!抵制矩阵!相反,我们建议所有人去欣赏一下这个 demo,它比新电影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某种程度上继承了三部曲的内涵——

矩阵已经到来,它将把我们带向哪儿?数字身份可以精确逼近肉身个体,这意味着什么?当科技塑造的现实感觉起来越来越真,“真实”的定义是否改变了?如果你在虚拟世界中得到了更多快乐,真实与否很重要吗? 你可以通过回看三部曲做出自己的决定。

时至今日,它们也没有过时。无论是充斥眼界的消费品、社媒上吸走我们注意力的琐碎八卦,还是豆瓣提供的隐私条款更新其实并不具备选项,你都能在各处找到矩阵的对应。我们早已身处一场战争。



ps. 如果沃卓斯基对这个系列失去了兴趣,把它开放给其他各领域的创作者,就像星战传奇宇宙一样,可能是维持系列新鲜感的最好方法。

pps. 从爱丽丝到多萝西到 Rapunzel,这系列真的致力于泥塑基努。基努带货好厉害,但不要碰赛博朋克了,谢谢。

ppps. 有人被 PUA 了吧,就这还能挽尊说导演通篇骂街骂投资人实属勇敢。大笑了家人们,WB赔钱了吗就是说?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The Matrix Resurrections(2021)

又名:黑客帝国4:矩阵重生 / 骇客帝国4 / 骇客任务:复活(台) / 22世纪杀人网络:复活次元(港) / 骇客任务4 / 黑客帝国:复兴

上映日期:2022-01-14(中国大陆) / 2021-12-22(美国)片长:147分钟

主演:基努·里维斯 / 凯瑞-安·莫斯 / 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 杰西卡·亨维克 / 乔纳森·格罗夫 / 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 / 佩丽冉卡·曹帕拉 / 克里斯蒂娜·里奇 / 特尔玛·霍普金斯 / 埃伦迪拉·伊瓦拉 / 托比·奥伍梅尔 / 马克思·雷迈特 / 布莱恩·J·史密斯 / 贾达·萍克·史密斯 / 丹尼尔·伯哈特 / 艾伦·霍尔曼 / 朗贝尔·维尔森 / 安德鲁·卡德威尔 / 伊恩·皮里 / 威廉·W·巴伯 / 埃尔文·费利西达 / 迈克尔·J·格温 / Linda Joy Henry / 约翰·洛巴托 / 安妮-玛丽·奥尔森 / 艾蒂安·维克 / 克莱顿·华生 / 詹姆斯·D·韦斯顿二世 / 

导演:拉娜·沃卓斯基 / 编剧:亚历山大·赫蒙 Aleksandar Hemon/拉娜·沃卓斯基 Lana Wachowski/大卫·米切尔 David Mitchell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