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大风,今朝遍地落叶。晚上的天空灰蒙蒙的,黄叶仍片片飘落,寒风飕飕过耳,品味刚看的《盲山》,心里不由得不沉重。
从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的启蒙,到1990年代中国的闭塞乡村,那些个以吃革命者人血馒头为盼的民众,并没有从愚昧中走出来。人的尊严与自由,在那里仍是空谈,地缘的亲情势力更大,在它的骠悍的统治下,中国的乡村有的仍只是一片群氓——盲与氓。反思中国的现实,反观我们自身,这个电影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小来。
电影讲了一个曾经司空见惯的拐卖妇女的案件。罗素说过,被描述、可感知的事物给我们的震撼力远大于数字或是抽象的事实。电影通过那些画面给我们关于拐卖事件最真切的感知,而我们受到的震撼,不仅在于一个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周围人的冷漠,甘当帮凶的愚昧,后者的强大与不自知才令人发指。
这里的“大多数”是村里人,他们习以为常,不以为忤不说,还纷纷出谋划策,叫“丈夫”不能手软。当白雪梅逃走的时候,他们总是齐心协力,二话不说就去帮忙追人,特别是公安来解救的时候,他们更是拧成一股绳,浩浩荡荡的拦着不让走,显得多么有情有义。但是别忘了,他们的情意是出于地缘,而不是对于人的尊重,白雪梅的哀号对他们不过是一个符号,他们感不到里面的痛苦,他们有的只有愤怒,因为他们花了钱,所以人就是他们的,人的独立、自由、尊严这些他们从来不懂也不想懂,白雪梅在他们眼里,就是7千元的媳妇,一件商品,一个符号,他们在热热烘烘的帮忙中,还没少体会到群策群力、齐心协力的快乐吧。但是无疑他们是盲的。在这里面,白雪梅找不到一个可信任的人,她写给家里的求救信,都被邮递员主动上交给她丈夫——大家还一边乐呵呵扯着闲话,俨然一个整体,怎么可能去帮一个外人,害了自己的和气——这成了毋庸置疑、无需告诫的自觉行动,人们自觉织成一张网,这网让他们密不可分,让外人进了网来就插翅难飞,每个人都自觉自愿维护着网,他们觉得快乐,觉得安全,但是,没有人想到,被他们网住的,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活生生的人。
这里面有一个“叛逆”,是“丈夫”的表弟,一个乡村老师,白白净净,老是拿书给白雪梅看,还跟她说,这村里我就跟你一个人有共同语言,我一定帮你逃走。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个人更可鄙,他不过贪恋白的美色,骗她失了身,被人发现后就落荒而逃。这就是电影里唯一的那个知识分子,当年五四启蒙的也是他们,过了七八十年,依然能做的,还不过是耍耍嘴皮子,从侵犯一个落难女子的角度看,他甚至不如那些多数的乡里乡亲,利用了一个女子对他的全部信任,乘人之危,禽兽不如,临到真招,却无能为力,因为他也是这张地域乡亲网中密不可分的一环,虽然他比那些乡亲多了一份良知,知道拐卖人口是犯法的,但是因为买老婆的是他的表亲,他的良知就败在亲情底下,当了现实的俘虏,作为为数不多的不盲的人,他的做法尤其令人失望,不啻于在白雪梅的伤口上撒盐,知识分子的虚弱伪善在这里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再说花了七千块买了白雪梅的这户人家。他们都不是凶神恶煞,这是故事里尤为令人深思的地方。一开始,丈夫甚至由于心慈手软搞不定白雪梅。这时候,貌似老实巴交的父母、乡亲们就都出面了。令人心痛的一幕,是“公公婆婆”合力按着她,撕烂她的衣服,协助儿子圆房。人的尊严被彻底撕烂。但做出这一切的母亲,看起来是多么沉默寡言、老实巴交,她总是好言相劝,“我们会对你好的”。她大概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善良,也不亏待她,也不让她干重活,包括那个丈夫也常这么说,“买了个赔钱货,就知道看书”,可也没有虐待她,而这个女子这么倔强,才真是让他们这些“善良”的人想不明白,这也是盲,而他们的举动更跟氓无异。
这一个乡村社会就好像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助纣为虐的人们,在盲与氓的生涯里乐此不疲,甚至于,令人痛心的是他们一直拥有道德上的优越感,却没注意到自己的帮凶的身份,这是启蒙的失败,还是无法根除的人的劣根性?特别是巧言雌黄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怯弱与趁火打劫更加令人不齿,但这些,无疑都是中国的现实,也是每个人都值得反思的地方。我们渐渐司空见惯的眼睛和耳朵,我们以为正确的和错误的,有多少盲与氓的成分。愤青们以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叫嚣,除了形成一片网络上的烟尘以及无需责任的宣泄的快感,对我们的现实又有多大的助益,而理性与觉醒又离我们有多远?
通往理性的路无疑曲折往复,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有人指出这一条路,并且试着去走,走的人多了,才有希望成路。
最后救了白雪梅的,是一个孩子,是唯一的一个单纯的存在,这真的令人悲哀。“善良”的人们,你真的像你以为的那样“善良”吗?

盲山(2007)

又名:回家路 / Blind Mountain

上映日期:2007-10-25(中国香港) / 2007-05-20(戛纳电影节)片长:95分钟

主演:黄璐 / 杨幼安 / 贺运乐 / 张玉玲 / 张友平 / 李杨 / 

导演:李杨 / 编剧:李杨 Yang Li

盲山相关影评

穆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