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2年,MCA环球影片公司总裁西德尼·肖恩伯格就买下《辛德勒的名单》的拍摄权交给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但由于自身的原因,他没有立即筹拍。斯皮尔伯格出身于犹太家庭,尽管他们一家对犹太的文化和信仰相当淡薄,但种族的基因使他在学童时代就饱受反犹骚扰,过早地体会到孤独和遭人冷遇的痛苦,就像一个外星人被遗落在冷漠荒凉的地球上,这种落寞深深地体现在他的影片《外星人》(1982)中。而且,长辈常向他谈起犹太人受迫害的往事,二战时,他有些亲属在波兰、乌克兰被纳粹杀害。斯皮尔伯格一直不敢正视这段历史并为自己的犹太身份感到难堪。但他还是在自己导演的许多影片中虚虚实实、含沙射影地表现了对纳粹的切肤痛恨。在“琼斯系列片”中虚构了纳粹势力,淋漓尽致地让纳粹分子丑态毕露,终遭恶报。在受社会歧视这点上,犹太人和黑人有着类似的处境和感受,那种本质上同黑人相同的成长经历和传统使他把成长时期饱受排扰之苦和种族偏见的辛酸糅合在影片《紫色》中。《太阳帝国》以二战时的集中营生活为题材,虽然故事发生在上海,但法西斯压迫下的民族的遭遇是相通的,隐含着当年犹太人受德国法西斯迫害逃难到上海等地侨居生活的影子。
波斯尼亚进行的“种族净化”活动,欧美蠢蠢欲动的新纳粹势力,还有萨达姆·侯赛因要消灭库尔德族的举动终于使斯皮尔伯格下定决心,于1993年拍摄了《辛德勒的名单》,或许正如犹太裔教授艾尔弗雷德·巴列查所言:“二次大战距今已近半个世纪,而通常50年的时间正是人们合上史书的时候。”许多调查资料恰恰证明了,今天的大多数青年人不了解二战对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是何等深重。如果说,站在犹太人的立场上,这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么,对人类而言也同样要重新面对,忘记历史,就会重复同样的过错。《辛德勒的名单》正是作为一部活历史,揭开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残酷面纱,让人们重新经历二战时期的恶梦,从中体会到“大屠杀”的真正涵义,了解人类历史上的这次毁灭性的灾难,避免悲剧重演。
作为一部反法西斯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不单单谴责了战争,控诉了纳粹罪行,而且深刻地揭示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悲剧的历史渊源,是什么使希特勒的声望在当时登峰造极,从而煽动起整个日耳曼民族清除犹太人的复仇心理和疯狂热情呢?我们知道,希特勒于1932年上台,到1938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加35%,这可谓天文数字,他正是通过领导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推翻富有的犹太人,平均财富,增加就业机会达到的。因为在当时的德国,犹太人是富有的资产阶层,正如影片中集中营长官阿蒙·戈特所言:“600年前,欧洲一场大瘟疫死人无数,犹太人被指为祸端,当时的波兰国王批准犹太人来到克拉科夫市,他们落地生根,在商业、科学、教育、艺术等方面发展起来,来时一无所有,赤手空拳,如今却繁荣昌盛,遍地开花。”希特勒正是以此挑起民族矛盾并毫无人性地宣扬种族净化的,所以,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甚至连德国的孩童都仇视地向被赶走的犹太人扔石块,喊着:“犹太佬,再见!”还幸灾乐祸地对被运往集中营的犹太妇女做抹脖子杀头的手势。可见,这种仇恨是怎样的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战争又是怎样使人丧失人性,暴露出最邪恶的一面。而影片的出色之处恰恰在于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没有简单地将战争中的人分类,而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通过全面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背景,塑造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来透视战争的。毫无疑问,影片对犹太人的救星奥斯卡·辛德勒和纳粹军官阿蒙·戈特这两个人物的成功塑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辛德勒的名单》通过对主人公辛德勒的刻画展现了人类记忆中这段令人发指的沉痛历史。辛德勒是位性格复杂的商人,他是个天主教徒,但也是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热衷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沉溺于女色,有无数情妇,且个个爱他。他尽管是一名国社党党员,却也不同于其他纳粹分子,善用手段笼络纳粹头目,利用战争发财,雇佣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恰恰是这样一个人,却在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的黑暗时期,冒着生命危险周旋于纳粹党徒间,从死亡边缘拯救了1100名犹太人。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他这样做呢?托马斯·肯尼利的原著中并未作出任何解释,斯皮尔伯格在将小说搬上银幕时对辛德勒这个人物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调整,没有把他塑造成一望便知的英雄、天生的救世主,而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来展现其人格魅力的。饰演辛德勒的北爱尔兰裔演员莱姆·尼森出色细腻的表演,使人感到人物性格的变化正是良知战胜邪恶、本性战胜欲念的自然转化。影片揭示出辛德勒不同于一般商家,他知恩必报,不仅对纳粹,对犹太人亦然。所以,他在第一批雇佣犹太人的名单中,列上了所有帮过他的人,诸如犹太投资商、黑市交易者及其亲属,并给他的犹太会计师充分的信任和权力。如果说,辛德勒开始是为了赚钱,同时又有着本性善良的报恩心理,那么,促使他放弃带着大批钱财衣锦还乡过荣华富贵的奢侈生活的想法而义无反顾地拯救犹太人的契机则是1943年的大屠杀。辛德勒在棍棒挥舞、军犬狂吠、疯狂扫射的机枪声中看见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中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可爱小女孩一年后躺在一辆运尸车上被送往焚尸炉,焚烧犹太人尸体的灰烬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洒在这片沾满鲜血和眼泪的土地上,在那场空前的劫难中,女孩曾是他唯一有深刻印象的人。不同时空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使他受到极大震动,而分别前斯泰恩那对前途充满绝望的话语和凄然的神情更使他下定了决心,产生了彻底转变。他千方百计、尽可能多地营救犹太人,表现出强烈的反战心理。宁愿买炮弹交给军方,也不让犹太人生产出合格炮弹。他无偿地为犹太人提供生存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闪烁着人性之光的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为辛德勒的良知和义举做了最恰当的注解。
纳粹集中营营长阿蒙·戈特无疑是影片中塑造得同样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不同于以往影片中简单化、模式化的纳粹分子形象,《辛德勒的名单》通过对戈特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剖析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戈特杀人如麻,残忍凶恶,却又不可自拔地爱上了最不能爱的犹太姑娘海伦·凯丝。透过他的眼神可以看到对爱的渴求,无意间流露的温柔时时被理智束缚,随即变得依然冷若冰霜,去掉伪装的他其实是个受伤很深、生活在痛苦中的男人,谁能否认他在盖世太保面前为辛德勒亲吻犹太姑娘而开脱罪责的劝辞不是他自欺欺人的内心表白呢?他对海伦的爱那样绝望,以至于不由自主地吐露心声:“问题不在我们,在于战争,他们把犹太人比做洪水猛兽,比做寄生虫。”由于战争而变得麻木的人性使他变态地发泄着扭曲的爱。正是这样深刻的一种矛盾的存在,戈特最后被处绞刑的场景充满了戏剧色彩,他是从疗养院中被捕的,杀人无数亦无补于少爱的心灵的绝望。垫在戈特脚下的凳子那样牢固,苏联红军踢了四次以至于凳腿折了,凳子才倒下。这一幕显得那样滑稽可笑,庄严仇恨的情绪被荒谬绝伦代替,却赋予场面以丰富的人性内涵。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战争都是以牺牲感性的人为代价的,影片从终极意义上观照了战争中种种扭曲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单》有着独特的艺术构思。首先,这部长达193分钟的影片运用了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实手法,不仅突出了历史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所以,贯串影片始终的红色烛光蕴含了深刻的宗教寓意。小女孩红色的身影不仅强化了个体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同时也是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促使辛德勒思想升华的关键因素。当犹太人获得新生走出地平线时,银幕上突然出现的彩色画面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了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结尾长达3分36秒的犹太人祭奠辛德勒的场景则把情绪推向高潮。其次,影片突出黑白摄影画面的质感,不仅在沉重中赋予厚重的历史感,还避免了血腥暴力给人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刺激而掩盖了影片的深层内涵,它给观众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影片更具有潜在的思想意识性。
《辛德勒的名单》在结构上采用了片断式组合的手法,各个片断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不是戏剧化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以辛德勒这个人物为线索将整个宏大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采撷出来,服务于对人性的透视和对战争的重新思考。二战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是巨大的,纳粹法西斯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因而,这种片断式组合的结构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影片的内涵。在时空处理上影片也独具特色,它打破了时空顺序,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先后发生的事件平行剪辑起来。影片中工人被拦住扫雪,独臂老人鲁因斯坦被拉出枪毙,而同时,辛德勒却在纳粹头目朱利斯面前据理力争,真实的事件似乎在为辛德勒的辩解做注脚。另外一个经典的片断是,影片把辛德勒的生日宴会、戈特在地下室忘情地对海伦诉说继而变态地发泄着痛苦的场景以及犹太人为一对青年人举行婚礼的三组场面打乱,按照情绪的相似性以及声音的相似性重新组接在一起。时间、空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将历史打碎,重新组合拼接,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反省和永久的思索,探讨战争与人性的关系这个永恒的命题。
同斯皮尔伯格以往的影片一样,他对影片诉诸观众情绪的把握总是张弛有度,他擅长在感伤的氛围中揉进幽默的因素,而这种幽默又无时无刻地潜藏在悬念中,通过剪辑将滑稽幽默同凶险恐怖结合起来,在令人窒息的紧张焦虑中出现了绝处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波尔达克从下水道中钻出寻找藏身之处时,身后响起了纳粹的哨声和军犬的狂吠,他机智地谎称是被派来清洁路面的。长老被处决时,扳机却屡次失灵。当运载犹太妇女的火车运往捷克时,似乎情节已无法发展,影片却意外地出现新的情况:文件出错,列车开向集中营。经过一场恶梦,犹太妇女终于安全抵达了工厂。这些情节显示出的黑色幽默摆脱了真实性的约束,使得事件内涵更富质量性,它使观众在终极意义上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这种把情境推到极限,又出人意料的手法是斯皮尔伯格惯用的悬念技巧,他把悬念和幽默的结合控制得恰到好处。
电影画面的空间是意义的空间,画面空间的分享是意义的分享,画面空间的对立是意义的冲突。影片在画面空间的处理上非常讲究,辛德勒与不同人物在画面中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不管镜头角度如何变化,他总是占据画面上方的位置。位置的上与下永远与意义的优势、劣势相关,它突出了辛德勒的人格力量。同时,人物在画面中的分与合、动与静也是根据人物的地位、情绪、影片的立场所决定的。影片最后,辛德勒与戈特交易以钱买下犹太人运回家乡的场景意味深长,在画面中,戈特始终走来走去,时而入画,时而出画,相对讲,动是处劣势,静是占优势,辛德勒始终可以控制戈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最后,两人出现在同一画面中,意味着他们达成了协议。
在运动镜头的使用上,斯皮尔伯格出色地把梦幻一样的移动镜头和快速运动的镜头结合起来,赋予影片强烈的情感色彩。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不仅是他在艺术上不断超越自我的结果,是“在合适的时间拍摄的一部好影片”(美国《时代》周刊语),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份丰厚的宝藏。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

又名:舒特拉的名单(港) / 辛德勒名单

上映日期:1993-11-30(华盛顿首映) / 1994-02-04(美国)片长:195分钟

主演:连姆·尼森 Liam Neeson/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卡罗琳·古多尔 Caroline Goodall/乔纳森·萨加尔 Jonathan Sagall/艾伯丝·戴维兹 Embeth Davidtz/Malgoscha Gebel/马克·伊瓦涅 Mark Ivanir/Béatrice Macola/安德烈·瑟韦林 Andrzej Seweryn/Friedrich von Thun/Krzysztof Luft/Norbert Weisser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编剧:托马斯·肯尼利 Thomas Keneally/斯蒂文·泽里安 Steven Zaillian

辛德勒的名单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