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近日释出新剧《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下面简称《爱死机2》),再次引发影迷观影狂潮。不过,与第一季9.2的高分相比,第二季的豆瓣评分现在已经跌破7.0,可谓天差地别。

第一季由于采用新颖的动画短片合集的模式,以及大力呈现成人化的暗黑科幻风,获得了一致好评。第二季继续从世界各地寻找才华横溢、多元化的动画导演,讲述“从遥远星球上的野外冒险到离家不远的令人不安的遭遇”,题材从暴力喜剧到存在主义哲学。影迷对于第二季做了最高的期待。

《爱死机2》原本在2020年面世,因为疫情延后一年,到今年5月才与观众见面。与第一季18部海量剧集相比,第二季大幅缩减,只有区区8集,连第一季集数的一半都不到。同时让人失望的是,与第一季惊艳的画风和剧情相比,第二季的作品普遍表现平平,看完没有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或许第八集《溺水的巨人》是个例外。

于是便有人打趣到,这是“疫情让人失去了想象力” 。确实,我们对科幻动画短片的期待不正是想象力吗?如果动画都做不到想象力的喷发,其他类型的电影更加做不到。在《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中,反复出现的无非是已经用到俗滥的主题:外太空的异星球、人造人(机器人)与人的争斗、过度智能化带来的反噬……不仅让人审美疲劳,甚至好几部连主题和表意都不清不楚,需要观众去猜测创作者的意图。

究其原因,《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落入了自我限制的窠臼。如醒目的标题所示,所有短片都围绕“爱、死亡和机器人”三者展开,两两组合或三者都有涉及。某种程度上,爱与死亡是人的属性,这将人与机器人区别开来:爱为人独有,死亡是人的自然属性;机器人一般被认为没有感情,而且是不死的。好几部短片便围绕着人与机器人在生死问题上的矛盾展开。

第一集《自动化客服》警示我们在一个智能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人被系统吞噬的危险。女主角因为操作失误导致清洁机器人故障升级,将人作为清除对象,甚至联合所有同型号的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追杀女主角,最终的解决方案竟然是女主角购买包月付费服务。这个结尾像是一句飘在风中的暗讽,缓解了剧情因为反乌托邦设定和生死问题带来的焦虑,并引向对资本主义商业逻辑的嘲讽。

如果没有结尾这笔升华,《自动化客服》充其量又是一个讲述人工智能反噬的俗套故事。因为过于普遍,已经引不起我们潜意识的警觉。不过,结尾落在包月付费服务上面,突然与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有了紧密的联系(我们不是也经常掉入包月付费的陷阱?仅仅因为一些优惠,而不是像短片里躲避丧命的危险),同时也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赤裸裸的商业逻辑——它哪会在乎顾客的生命安危,它在乎的是获益。当然这种收益首先得建立在顾客生命完好、四肢健全的基础上,因此为了让顾客愿意继续付费,清洁机器人或许在出厂设置中已经设定好夺人性命的程序,通过激发顾客的求生本能来让他们不得不购买包月服务。

人类肉体的脆弱与机器人肢体的强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改造成为“后人类”或“超人类”,让人有限的生命中发挥出有如机器人般的高强能力,是人向永生的机器人靠近的关键一步。第二集《冰》讲述不同命运的两兄弟在遥远的殖民星球上重新建立感情的故事。意志消沉的哥哥因为没有经过基因改造身体相对脆弱,备受其他经过改造的同胞的歧视。在一次集体冒险行动中,弟弟故意示弱来激发哥哥身体的潜能,从而让哥哥找回自我的尊严,同时也更加和谐地融入了集体。

因为基因改造或突变改变身体本能的设定还有第四集《沙漠中的斯诺》。变成白化病人的斯诺突然拥有永生的能力,他被受地球中央局委托的赏金猎人四处追杀,后者想通过解密雪诺的生殖系统发现长生不老的秘密。斯诺的妻子因为不堪忍受变老的折磨自杀了,留下他一个人在沙漠里孤独生活。在此他遇到一位女改造人,两人最终相爱。为什么说《爱死机2》被主题限制了,看看《沙漠中的斯诺》结尾就能明白。“爱、死亡和机器人”三个关键词一个不拉,而结尾两人莫名萌生的爱情像是为凸显“爱”这个关键词刻意加上去的。这种不舒服感在其他好几部短片中都能感受到。

《突击小队》也涉及“永生”话题。讲述未来某个世代,人可以通过“乐极治疗”永葆青春。为了节省资源,应对气候危机,生育不再被允许,以防人口增多加剧全球变暖。在此情况下,清除团队闻风行动,男主角最终在一对母女面前动了真感情,保护了他们,这也意味着他自己的死去。《突击小队》从情节和画风上看,都带有《银翼杀手》的影子,不过整体依然差强人意。改造人动感情,放在科幻中也算烂俗的桥段。《爱死机2》八集里有两集都涉及人的永生话题,真是把题撞得死死的。看来,想象力真的很匮乏啊。

第五集《高草丛》和第六集《整个房子》没有高概念的加持,正常得不像该系列里的作品,除了一丢丢恐怖元素的加入,前行突显出暗黑风格。《高草丛》讲述一列火车经常在荒野中停下,主人公在道旁的高草丛中遇到奇怪的生物,原来是曾经遗落的旅客变成的孤魂野鬼。《整个房子》是对耳熟能详的圣诞传说的重新演绎,打破了人们对圣诞老人慈爱形象的想象。如果圣诞老人是巨型怪物,那会怎么样呢?这部短片如同某个孩子做的噩梦,好在两个小孩最后都拿到了礼物,到底是谁送的又有什么关系。

第七集《生活小屋》从主题看,像是第一集《自动化客服》的变奏,讲述的同样是当人工智能出现故障的时候,人如何与系统对抗来逃脱险境。这也是拿未来世界人工智能的不稳定说事,如果系统运作完全建立在自动化上,系统出现一个错误就会导致崩溃或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人类该怎么办?人类在构想之初就该想到这个棘手的问题,以避免系统最后的反噬。

整部剧集看下来,最值得谈论的肯定是第八集《溺水的巨人》。我相信,这部短片也会是不少影迷本季的最爱。《溺水的巨人》温柔得像一个睡前故事,画风也是典型的儿童绘本风格。只是作为成人的我们不会像孩子那样,问出“巨人是从哪里来的”这般天真的问题,我们一开始就接受了巨人搁浅在海滩上的事实,如同我们不会问卡夫卡的《变形记》里格里高利是怎么变成甲虫的。这类问题太愚蠢了,完全破坏了观赏动画的氛围,难道不是吗?

《溺水的巨人》以第一人称旁白的方式娓娓道来故事,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朴实的诗意,散发着一股让人琢磨不透的迷人气质,在本季八集短片中绝对属于异类。诺兰·诺斯带有磁性的嗓音已经足够让我们的耳朵怀孕(太舒服了),而且整体画风不乏一种优美的视觉呈现,可谓赏心悦目。那些如蚂蚁般匍匐在巨人身上和身旁的渺小人类,多么像《格列弗游记》里格列弗游历小人国时的具象化呈现。只不过,已经溺毙的巨人对渺小的人类失去了威胁,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冒险和作恶的欲望。自一开始,人类只敢远远观望巨人;慢慢地,大家开始爬到巨人身上,将其当作游乐场;再到最后,人类拿出工具陆续肢解巨人的身体,并将遗骨拿回当作装饰品。这些举动无不显示出人类心理的变化。

巨人同样也是对“利维坦”这头象征着现代国家的巨兽的又一次隐喻化显现。“巨人”完全可以换成“巨鲸”,故事仍然可以成立,带来的现实感似乎还能更强。但如果换成“巨鲸”,整个故事很有可能失去现有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让人琢磨不透的寓意。但是怎么讲呢,这种夸誉其实有“矮个里拔高个子”的嫌疑。难道不正是这一集整体质量堪忧,才突显出《溺水的巨人》的优异吗?如果没有其他七部“矮子”的陪衬,《溺水的巨人》单拎出来看,大概也很难显出个子有多高吧。

据悉,《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三季》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中,预计2022年推出。制作人蒂姆·米勒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大胆表示希望继续制作这部动画剧。他说:“既然他们让我们继续这样做,我们为什么要停止呢?我喜欢动画,我也喜欢动画师。动画只是一种独特的品种,能够为这些动画师带来他们从未想过会得到的项目,真是一种荣誉。”

能制作从未想过的项目当然算荣誉啦,但也要用心做,不是吗?粗制滥造我们是不接受的。怎么也得拿出第一季的斗志来呀(北野武严肃脸),继续革新动画短剧的理念才是。不过,有 “第二季”的前车之鉴,哪还敢再对“第三季”保持高期待。我的想法是,别比第二季更差就行。凡事降低期待,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好处。比如看完七集让人失望的短片后,突然看到《溺水的巨人》,还算有蛮大惊喜吧。把《溺水的巨人》放到最后,大概也有“挽尊”的意思。看来,本季作品质量如何,制作者们其实是清楚的。


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二季Love, Death & Robots(2021)

又名:爱 · 死 · 机械人(港) / 爱 x 死 x 机器人(台) / 爱、死亡 + 机器人 / 爱、死亡 & 机器人 / 爱、死亡 & 机器人 第2辑

主演:诺兰·诺斯 / 艾米丽·奥布莱恩 / 艾洛蒂·袁 / 艾克·阿玛迪 / 米歇尔·C·博尼拉 / 诺希尔·达拉尔 / 安德鲁·霍克斯 / 德博拉·卡尔多纳 / 阿亚娜·哈威夫 / 史蒂文·佩西 / 乔恩尼·赫恩 / 朱莉·内桑森 / 斯科特·怀特 / 彼得·弗兰森 / 琪塔·昂赫 / 阿莱斯·洛森 / 彼得·迈克尔 / 弗雷德·塔特西奥 / 南西·利纳里 / 本·吉鲁 / 布莱恩·基恩 / 塞巴斯蒂安·克罗夫特 / 比阿特里斯·戈迪尼奥 / 米格尔·阿莫里姆 / 米迦勒·博迪 / 玛丽亚·特蕾莎·克里西 / 阿奇·马德基 / 亚历山大·洛博·莫雷诺 / 斯蒂芬·卡皮契奇 / 布鲁斯·托马斯 / 杰夫·伯格 / 安东尼奥·阿尔瓦雷斯 / 维克托·勃兰特 / 瑟吉·诺普科 / 迪特尔·詹森 / 克里斯·考克斯 / 

导演:蒂姆·米勒 / 肉食部门 / 罗伯特·瓦利 / 吕寅荣 / 里昂·贝雷尔 / 多米尼克·博伊丁 / 雷米·科季拉 / 马克西姆·卢埃尔 / 西蒙·奥托 / 艾略特·迪尔 / 亚历克斯·比蒂 / 

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二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