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上线了,人们乘兴而来却又败兴而归,各方纷纷借此唱衰Netflix。U1S1,顶级IP续写的压力固然不容小觑,但真正致使口碑崩盘的缘由绝不仅仅在此,若Netflix无法找出问题的症结,很难说第三季不会重蹈覆辙。那么,#你如何评价爱死机2#?欢迎评论区发表观点。

"

作者|左砭

《爱死机2》上线了,短短一周,口碑直线下跌,评论哀鸿一片。

据烂番茄评分显示,观众喜爱指数从第一季的91%下降到第二季的47%,可谓是断崖式下跌;在国内,豆瓣评分不仅日低一日,差评更是擢发难数。

得益于Netflix进军动漫的战略布局,《爱死机》系列同《马男波杰克》《进击的巨人》等作品一样,都是流媒体平台打通动画市场,收割不同群体的一步棋。

但遗憾的是,《爱死机2》显然没有达到第一季的预期与声望。

有人对比了两季制作,把原因归结于时间因素,认为两年产出的「快销品合集」与十年磨一剑的「精耕细作」不可同日而语。

此种揣测并非无源之水,但《爱死机2》之口碑崩盘,绝不是时间决定论,而是综合作用效应。

「出道即巅峰」与「续写神话」的尴尬

回望两年前,《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横空出世,拉开了科幻+短剧的新大门。这部18集体量的鸿篇巨制,集结了当时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最顶级的动画制作人和工作室,例如欧美的Blur Studio和Passion Animation Studios,日韩的Red Dog Culture House。

这部聚集全球顶尖人才创制而成的动画短剧的确没有让人失望。从动辄乱真的真人CG到架构简单却极富思辨性的主题,每一集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即便是最简单的2D动画,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点睛之笔。

然珠玉在前的直接后果是,人们会不自觉地陷入「心理摆效应」。对《爱死机》第一季的喜爱程度越高,其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因此,一旦《爱死机2》出现任何一个缺口,都会招致口碑的崩盘。在这样的背景下,《爱死机2》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必须承认的是,不论外界的因素如何干扰,作品本身的缺憾才是真正的导火索。相较于第一季,《爱死机》第二季的八集作品的确有几分相形见绌。

之一,内容深度不见长。

从内容上看,《爱死机》第一季十八集作品整体围绕「爱」、「死亡」和「机器人」三种元素,借用三种元素作符号,通过简短的故事情节传递符号背后的指示意义,这样的架构符合皮尔斯「符号三元论」,也使得第一季作品虽然剧集短促,但总能给人意味深长之感。这样的创作方式,颇似于文学作品中的「白描」。

第二季八集作品依旧沿袭「符号三元论」的整体架构,但美中不足的是符号内容的象征性缺乏深度。

例如开局之篇《智能客服》,人与人工智能的矛盾的确是科幻永恒的主题,但《智能客服》所传达的思辨性已是老生常谈,再加上剧情设置按部就班,作为第二季的排头兵,《智能客服》显然不足以吸引人。

又如第三集《突击小队》。「永生」是一个十分值得挖掘的题材,从古至今,人类对于「永生」的探索一直未曾停止,这种探索之下包含着人类的贪嗔痴念,包含着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征服与角逐。但遗憾的是,作品没有深刻挖掘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仅仅将关注点停留在男主人公的自我救赎,多少有几分遗憾。

整体而言,《爱死机2》的8集作品没能发挥科幻题材的思辨性与鲜活感,而是拘泥于「爱」、「死亡」和「机器人」三种元素的组合,虽然极富前瞻性,却少了生活本身的质感,这种内容的单薄难以承接宏大的叙事主题,因而给了观众「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的观后反应。

之二,题材类型多有重复。

第二季的八集短剧依据话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科技、鬼怪和生命。

科技:《智能客服》《生命舱》《冰海之鲸》——

上文提到的《智能客服》探讨了人与人工智能的利用与反利用,而《生命舱》通过飞行员讲述了人类与机器人的对抗关系,《冰海之鲸》则以塞奇和弗莱彻的兄弟故事探讨了普通人和电子人的相互关系。

不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抑或是电子人,表达的始终是人类如何与科技辩证相处的问题,且不说八集剧集中出现三次同类型剧集,单是科技话题本身就已然是科幻老梗,不具备新意。

鬼怪:《高草丛》《圣诞礼物》——

相比科技类话题,怪力乱神之说似乎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高草丛》的设定与文森佐·纳塔利的《高草丛中》极为类似,但比起后者,《高草丛》在惊悚之外更有一种隐喻,这样的设定很符合《爱死机》短剧的架构;《圣诞礼物》中的二次反转或许是全集中最符合中国观众喜好的设定,颠覆了人们对于圣诞老人的想象。

或许得益于鬼怪故事,虽然两部作品同属一种类型,但好在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生命:《突击小队》《沙漠中的斯诺》《溺水的巨人》——

这三部作品中,两部有关永生,一部讲述死亡,都是与人类本身息息相关的题材。其中,令人尤为惊艳的便是《溺水的巨人》,用独白叙事,三言两语、简简单单,但却同时兼顾了有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隐喻,令人意味深长。

由此可以看出,相较于第一季18集体量所满足的千人千面之感,第二季8集作品题材的重复率很高,剧集缩水和题材的高度重合直接导致观众看起来总觉得差强人意,没有达到想要的爽感,而这也正是第二季口碑下跌的另一重要原因。

一部《爱死机》不足以唱衰Netflix,但却可以粉碎科幻艺术

有人说,《爱死机2》跌下神坛,亦是Netflix跌下神坛的开始。

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如此唱衰。

1号曾经在「1号风向」栏目探讨了Netflix开拓日漫的雄心与壮志(《1号风向 | 技术流视角!感受一下Netflix的日漫野心》《1号风向 | 单挑迪士尼,Netflix也有个「动漫梦」》)。事实上,同日漫一样,《爱死机》系列亦是Netflix在「科幻动漫+短剧」层面的试水,成功是锦上添花,失败也不足以撼动Netflix作为流媒体平台的巨头地位。

虽然必须承认,不同于迪士尼等传统电影巨头具备强大的IP运营能力,Netflix不论在电影IP还是动漫IP的续写上都略显尴尬,从《纸牌屋》到《黑镜》到《毒枭》再到如今的《爱死机》。

但从Netflix的布局来看,《爱死机》系列至多是Netflix整盘棋局中的一条支线,虽然《爱死机2》口碑崩盘,连带拖垮了这一IP,但这并不意味着Netflix着急推出第二季作品是一步昏招。相反,如果第一季是试水之作,那么第二季显然是试错之举。它暴露了只是Netflix作为流媒体「致力于产品开发,局促于长线运营」的巨大短板。

其实相比人们对于Netflix的忧虑,《爱死机2》所暴露的问题反而更令人心忧:人们的拥趸与置喙能否换来艺术的突破?

被誉为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科幻作家韩松曾经说到,「科幻是一面镜子。科幻的写法,用的是一种疏离化、陌生化的技巧,是一种更有想象力、前瞻性的框架,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更为真实。用科幻来写现实,有时会制造强烈的反差,促人反思。」

笔者想,所谓镜子,其实代表的是一种折射。只是面对这面镜子,我们打量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己、最真实的自己,而在面对这样一面镜子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给予基本的真诚并做好剖析的准备。

但反观人们寄予厚望的《爱死机2》,无疑与这样的初衷背道而驰,人们载兴而来却又败兴而归。不仅仅是因为作品内容的缺陷,最重要的是,《爱死机》系列更像是一种收割注意力资源的商品,在艺术作品的皮囊之下,商业才是最真实的本原。

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1号结语

一直以来,动画和科幻都不算主流领域,但如今,它们都在不断拓宽自身的边界。

或许我们应该由此怀抱一种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二者都能成为主流的艺术形式,也应该怀有这样的信心,艺术或许可以突破商业的束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爱死机2》全网嘲的背后,IP运营负分的Netflix | “官”方推荐

[2]“爱死机”:Netflix精准投喂以及资本运作的胜利

[3]《爱死机》第二季正式上线,尺度更大却整体拉跨?

[4]1号风向 | 单挑迪士尼,Netflix也有个「动漫梦」


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二季Love, Death & Robots(2021)

又名:爱 · 死 · 机械人(港) / 爱 x 死 x 机器人(台) / 爱、死亡 + 机器人 / 爱、死亡 & 机器人 / 爱、死亡 & 机器人 第2辑

主演:诺兰·诺斯 / 艾米丽·奥布莱恩 / 艾洛蒂·袁 / 艾克·阿玛迪 / 米歇尔·C·博尼拉 / 诺希尔·达拉尔 / 安德鲁·霍克斯 / 德博拉·卡尔多纳 / 阿亚娜·哈威夫 / 史蒂文·佩西 / 乔恩尼·赫恩 / 朱莉·内桑森 / 斯科特·怀特 / 彼得·弗兰森 / 琪塔·昂赫 / 阿莱斯·洛森 / 彼得·迈克尔 / 弗雷德·塔特西奥 / 南西·利纳里 / 本·吉鲁 / 布莱恩·基恩 / 塞巴斯蒂安·克罗夫特 / 比阿特里斯·戈迪尼奥 / 米格尔·阿莫里姆 / 米迦勒·博迪 / 玛丽亚·特蕾莎·克里西 / 阿奇·马德基 / 亚历山大·洛博·莫雷诺 / 斯蒂芬·卡皮契奇 / 布鲁斯·托马斯 / 杰夫·伯格 / 安东尼奥·阿尔瓦雷斯 / 维克托·勃兰特 / 瑟吉·诺普科 / 迪特尔·詹森 / 克里斯·考克斯 / 

导演:蒂姆·米勒 / 肉食部门 / 罗伯特·瓦利 / 吕寅荣 / 里昂·贝雷尔 / 多米尼克·博伊丁 / 雷米·科季拉 / 马克西姆·卢埃尔 / 西蒙·奥托 / 艾略特·迪尔 / 亚历克斯·比蒂 / 

爱,死亡和机器人 第二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