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里尼《罗马风情画》,塔尔科夫斯基《伊万的童年》,路易马勒《与安德烈晚餐》,科恩兄弟《抚养亚历桑那》,库斯图里卡《生命是个奇迹》,黑泽明的部分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在我心中占据分量的导演们却多少都捣腾出过惨遭我不喜的电影,上面只是部分例子,还包括现在的斯科塞斯,真不堪提及,何时能恢复到7,80年代的水准。 也有相反的情况,一些不喜欢的导演恰恰拍出了我很喜欢的电影,比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谁都有臭的时候,臭不可耻,臭的可耻那才可耻呢。况且在犯臭这个问题上,尽可以从另一个方向来看,当作其人心里历程的某种指示,以为我等窥测,但这只适合在能统治自己作品的那些导演身上。
伯格曼毫无疑问地在《魔鬼的眼睛》里犯了臭,还好,看过他更早更臭的片子便觉得这部并不难忍受,而且也正给了机会探询一些他在电影创作中观念变化的蛛丝马迹。

2,当他在这场本属于神魔大战的故事里注入了人面对自身的纠葛,是让概念更丰富了,可惜偏偏没能把二者捏合揉搓到一起。地狱里发生的戏都还是很好看的,也清晰,可现世里的戏就没那么好了,问题是那个夜晚结束得太早,篇幅不够。 且对于看过他九成电影的我来说,这故事中的情节设置和角色的人格设置并没有新鲜处。作为一部被电影厂强行要求拍摄的喜剧,想来他也并没有付出过多精力。

3,能坚持自己的内心是多么艰难,你发现自己心眼所见也是模糊虚幻的世界,难道自己是错的么?狂风席卷落叶,这难以停息的风暴中,我们该在哪里?

“山谷内因何有这一鬼孤单”,包龙图探阴山,公断阴阳,他判得了善奸,却判得了内心波浪滔天么? 可怜的唐璜只能在地狱里守护着自己的失败。

4,这片子可以就此搁置了,因为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要一口气出世三部牛逼烘烘的电影了

魔鬼的眼睛Djävulens öga(1960)

又名:恶魔之眼 / The Devil's Eye

上映日期:1960-10-17(瑞典)片长:87分钟

主演:Jarl Kulle/Bibi Andersson/Stig Järrel

导演:Ingmar Bergman编剧:Ingmar Ber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