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卡隆是我喜欢的导演,能够运用自己强大的长镜头调度来讲好故事的人!以下是我几个小感悟:

一、开头长镜头与结尾的长镜头形成呼应。开头长镜头使用的是俯拍镜头,而俯拍镜头展现的是一种弱小的趋势,这也奠定了此片后半部分的悲怆的基调;结尾长镜头使用的是仰拍镜头,而仰拍镜头展现的是一种强大的趋势,这也体现出了女主人与女佣的女性觉醒。

二、三次开车进门。第一次是丈夫开车,先给了象征男性的几个大特写镜头,最后平稳的将车开进院子里,展现了男权下男性的魅力;第二次是女主人开车,是在丈夫抛弃后,愤愤不平的状态下开车进门,跌跌撞撞,展现了男权下女性的弱小;第三次是女主人换了一辆更小的车开进门,完全无压力的驶进院子,显现出了女主人的女性初步觉醒,摆脱了男权的束缚。

三、隐喻的叙事推进。首先是女佣与最小的雇主孩子的诗意对话,“死了其实也不错”,其次是地震的镜头展现,最后是杯子的衰落等等,隐喻了女佣的命运是悲惨的。

四、对比的运用。一方面是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对比,如女主人和女佣与男主人的对比;一方面是富人与穷人的对比,特别是去聚会一段,楼上是富人的玩乐地方,二楼下却是佣人呆的地方。还有一方面是门外打鼓演奏游行的两处对比,一个是女主人与男主人告别,门外游行演奏的音乐,展现了女性被男性的压迫;另一个是女主人与女佣在最后沙滩结束后,回到家游行演奏的音乐,展现了两个女性的最终觉醒。

五、母亲带孩子去海边告诉孩子真相的一段。母亲告诉了自己与父亲的分离,孩子们沮丧的哭泣,但导演并没有给过多的时间宣泄,而是哭了一会后,服务员便进来收拾盘子,随后便切镜头。感悟到生活并不会因失落而停滞不前,当你感到失落悲痛的时候,现实总会推着你,让你停下哭泣,继续往前走,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原地。

六、全剧的高潮,沙滩一段。女佣救下了孩子,“我并不想生下她的”这句话是泪点,也是高潮,很朴实,但又很有力量,女佣把对自己孩子夭折的爱给了雇主的孩子,展现了女佣的女性觉醒。没有一丝丝的硬性煽情,虽然有一点想哭但眼泪并不多,更多的是对女佣一生和对自己一生的的理性思考。

这也是国内影片需要借鉴的地方,最近看的《妈妈!》就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表达的思想确实好,但仅仅是硬性的煽情,很直白,哭的也很厉害,但不能立即的理性思考。


罗马Roma(2018)

又名:México '68

上映日期:2019-05-10(中国大陆) / 2018-08-30(威尼斯电影节) / 2018-12-14(美国)片长:135分钟

主演:雅利扎·阿巴里西奥 Yalitza Aparicio/玛丽娜·德·塔维拉 Marina de Tavira/迭戈·科蒂娜·奥特里 Diego Cortina Autrey/卡洛斯·佩拉尔塔 Carlos Peralta/马科·格拉夫 Marco Graf/丹妮拉·德米萨 Daniela Demesa/南锡·加西亚 Nancy García/维罗妮卡·加西亚 Verónica García/安迪·科特斯 Andy Cortés/费尔南多·格雷迪亚加 Fernando Grediaga/乔基·安东尼奥·格雷罗 Jorge Antonio Guerrero/拉丁·洛弗 Latin Lover

导演: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ón编剧: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ón

罗马相关影评

Russell
阿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