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的一个深夜里看过一次,当时囫囵吞枣的看完,只是觉得视听不错,隐约有那么点后劲,到底是什么又很模糊。这几天正好电视广告再次推荐给我,便又看了一次,而这一次我却被感动到了,于是有了以下文字.......

《远山淡影》表面上讲的是一个交换身份的故事,用画像师章欣破案为线索,层层抽丝剥茧,发现了严华代替林音活下去的真相,以一个人永远不能成为另一个人唏嘘收尾。

我本来以为《远山淡影》是一个讲身份认同的故事,但是在我看第二遍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这也是为什么编剧导演在处理严华林音的80年代那条叙事线时弄得那么复杂的原因。编剧导演把这条故事线设置成是多人的记忆而引发的章欣的想象,并这些记忆未必都是真实的。所以电影在此引发了一个由章欣想象的记忆迷宫(整部电影的视听设计其实都是建立在章欣的想象上的),让人目眩神迷,估计有大部分人看不懂,主要原因便是在此。

那这部电影是在讲两位女生心心相惜的情谊吗?

如果如此,编剧导演好好把林音和严华的感情线讲好,这部电影就已经成了。为什么要故作高深,吃力不讨好的把这个弄得如此复杂呢?

其实,这部电影的主题就藏在这里——为了阐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要讲明白这一点,我们还是得回到人物上。片中主要人物有5个人,章欣,严华,林音,沈张,梅莉。除开章欣外,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十分突出。

梅莉

梅莉:当年的文工团舞蹈演员,后来沦落成妓女。这对于破案故事只是一个工具性人物,但是她是主题阐述过程中的主要线索。

她的矛盾是与林音之间的。她嫉妒林音,因为林音的存在,她无法站在最高点,这也是她的心魔。从第一次亮相时,就对林音的不满;多年后回到文工团,看到林音破损的海报时,仍然不甘心;当年得知林音要走时,合照前那掩盖不住的得意之情。梅莉本就是一个高傲的人,但也是这样的人被命运击打时,会更加的凄厉。

所以,这个当年的天之骄子,在舞厅后巷被章欣质问“你当年不是芭蕾舞演员吗”时,一道车灯的光在她脸上划过,在这一瞬间,她才从低微的妓女恢复了原来的本色——生气。或许是因为章欣揭开她结痂的伤疤;或许是因为如今身份悬殊的落差,对自暴自弃的悔恨。但是梅莉的生气看上去都是一种无力的抗争。

而在她让章欣为她画像做报酬时,表面上是为了“不收钱”的尊严,而实际是她也是对现在自我的否定——“我是好人吗?”

或许她是因为生病的孩子沦落成妓女的吧?她一定挣扎过,与命运抗争过吧?这些都过去了。就连她曾经引以为傲的——芭蕾舞蹈演员,纠结是与不是,也都不重要了。所以她最后与林音的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和解。当章欣对他说“我只想帮忙”时,她回复“我自己选的路,那我就走下去”,眼神中再次恢复了高傲的神采。

她没有成为首席,没有把人生的路按理想的那样发展,但是在泥泞中仍然倔强着,以另一种骄傲的姿态走下去,这不能不令人动容。

但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她又将何去何从呢?新的开始,就是与自己的和解,就是把原来的身份放下,那之前为之努力,挣扎,嫉妒,不甘的意义又何在呢?

沈张

沈张:沈队是一个自我掩藏的人(或者说叫不懂表达情感),他是从一个“令人讨厌的方式”入场的。他无缘由的暴躁“没时间”了。这也曾经一度让我认为沈队是为了升官而去破案。

而他的真正的“没时间”,是因为他癌症晚期,他还有两件事没办到。

第一是,他担心没有时间破案了,所以根据以往办案经验,靠画像师无法逮住凶手,只能去查凶器(这是他熟悉的办案经验)。他对章欣的不耐烦也是来源于这一点。而章欣自作主张去舞厅,找退休刑警老李等,完全不按破案计划走,这无疑让沈队更加暴躁。

第二是,王宝还很稚嫩,他没有时间继续带他了。所以在船上缉私时,王宝努力与歹徒搏斗后,沈队没半分表扬,还凶王宝,要这个徒弟脑后要长眼睛,这就是体现沈队的自我掩藏。(这个点,最后用王宝穿上沈队的衣服去做了了结)

另外,沈队是调查过笔记的(王宝与章欣说师父早派人去南方调查了,也是沈队后来为什么有“林音”在广州遇火灾的资料),否则以沈队脾气,章欣在画出嫌疑人是严华后,沈队更应该让章欣走人了,而不是让王宝把他喊回来。

可能在沈队心里,章欣的破案方式是plan B吧。章欣画像的技术流并不是沈张所擅长的,但是他隐约知道严华的死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他其实在暗中还是配合了章欣的工作的。要不为什么章欣在听到磁带中“强奸犯”在同命案现场“芦苇荡”时,为什么沈队立马清醒下来,配合章欣画画。

而最应该让沈队爆火的时候应该是章欣在楼梯质疑他破案是为了“升官”时,当时我觉得沈队可能要对章欣动武了。但是沈队只是说了句“你不要以为画出了陈默,就会破案了”,这其实是一种点拨。

沈队最后的一次缉捕行动,也让王宝来叫章欣一起去。带着一个画像师去缉捕,能有什么用?只能说沈队是认可章欣的,他虽然和章欣政见不合,但是仍然把章欣当做团队的一份子。

沈张也是剧中第二个看穿章欣的目的:当刑警。一个画像师,做的都是刑警的事。所以,在病床上他说完一番人生感慨后,拿出一个信封装得满不在乎的说“局里的介绍信,希望对你转刑警有点帮助”。

所以,沈张对章欣的认可到欣赏的过程,是暗中布满在剧情推进过程中的。不仔细看,就会认为沈张暴躁突然转折到癌症末期会很唐突。“就此别过,来生再见”,这并不只是告别,也是一个期望。

这个看起来刚愎自用,其实是一个不会(不想)表达情感的人。即使被剧中人误会(自己的老领导,自己的徒弟都以为是为了升官),也被观众误会,他都用他的热忱与细腻去履行了他的责任。但是他的人物总结,导演已经让沈张自己做了总结,就是他最后对章欣说的一番话:

我以前是逞能,搞什么英雄主义,孤家寡人拼了半辈子,以为能换一方太平,现在看来像什么都没做,拼命换来的风一吹就没了。 世间众生百态,哪条路好像都能走,但你只能选择做一种人,无论成为谁都需要勇气。

潜台词翻译过来就是:

我不知道,也无法对我的一生做出结论:这辈子是否有价值与意义。但是我知道,无论如何,都要继续走下去,最终总有一种方式能让你认同你自己。

这句话并不是只对章欣说的,也是对观众的我们说的。

而最后,这位不善言辞的队长,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

林音

林音:她是理想主义的符号,却也是无法实现理想的人。这个人物的塑造用的篇幅虽然很少,却是最光亮的。一是因为这个人物的命途多舛,出身未捷。二是这个人物的人格魅力。

但是林音和上面两个人物一样,她也是无法对抗命运,而掩藏自己的人。她腿伤没有告诉严华,包括离开也是对外宣称自己是要去“南方歌舞团”,都是表现她心里对不能继续跳下去而耿耿于怀。两次在天台上对严华说的话,无论是“真羡慕你”,还是“跳不了就应该离开”,都证明她对命运安排的无奈与无力。

既然无法带走什么,那便要努力留下什么。所以她教严华跳舞,自己退出把位置留给严华,并鼓励严华通过舞蹈“把人生过得辽阔一些”。她在严华自卑的人生中,就是美梦一场。而这些正是她所渴望的人生。而正是因为这样,也同时形成了严华后来成为林音的动机之一。

可以那么说,严华成为林音,是林音不自觉中给严华进行的引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严华为什么要把林音给埋葬,替林音完成最后一场演出(天啊,这是林音啊,不食人间烟火的她怎么能就这样死了,那么默默无闻的死在荒草之中)。而在演出过程中,导演也用了抽象的表现方式让严华变成了“林音”。

可能是因为林音的这个角色太符合大过光亮,太让观众同情,所以并没有考虑这个角色对严华造成偏差的影响,从而对严华的行为无法理解,甚至误读吧。其实,剧本逻辑非常合理,没有丝毫BUG。

但是,林音再出挑,她也是一个普通人,也和我们一样,时刻活在挣扎之中。即使她发过光,随着时代的洪流,最后留下的,只有原来在仓库墙上贴着的那张海报而已。

严华

严华:名字和烟花的同音,她的人生也是如此。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代替林音完成了最后的演出。而在演出之后,成为林音的她也再陨入黯然之中——“我来了,时代却走了”。

故事开始,便一而再的强调出身的卑微使她一直被排挤,被轻视,直到林音的出现,才有转折。但是,严华跳舞的动机是什么呢?严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相信她是热爱的舞蹈的,她和队长说“以前在村里常跳”。但是,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支持她继续跳舞的原因,是她对偶像林音的热爱呢?严华出场在仓库抱着林音的衣服跳舞,墙上是林音的海报日历(包括镜子里也有林音的照片);被队长拒绝后在看台上看林音跳舞,重新拾起勇气再去找主任申请加入舞蹈队;在林音练习时(摔倒的那次)也在偷看并学着林音;林音说教她跳舞后,她在日记中记载着的是“梦寐以求的唾手可得”,而这个梦寐以求究竟是跳舞?还是和林音在一起?

另外在严华在日记中,很清晰的展现出严华自我催眠的情况。

像“有些东西,离的越近,欲望才会愈发激烈”“每次面对镜子,我都会和她说,要把人生过得辽阔一些”这两句,其实是严华的意识。但是第一段80年代故事线结尾闪回后有“死了后,去了广州”。而这个就变成了林音的意识。

而到了第二段80年代故事线,出现了“我从来没有爱过这个世界,它对我也一样”。(这一句其实是引用了拜伦的诗。拜伦是一个自幼跛足的人,父亲欠下高额赌债后不知所踪,母亲被欺骗,抛弃后,在贫穷中沉沦,精神失常。拜伦就在这种极不正常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即使他天资聪颖、相貌俊美,也无法掩盖他天生跛足的现实,自幼年起,拜伦常常感觉受到了旁人的嘲笑,他既高傲又自卑,自尊心极强,又极敏感,他成为了旁人眼中的怪人。我不认为严华的知识水平能知道拜伦,并在那个年代读到拜伦的这首诗。而编剧引用这首诗,就是为了映射严华用的。)这也是严华的意识,到了第三段独白“在南方的日子里,我唯一的动力就是跳舞,只有跳舞才能让我知道,过去的记忆不是假的。只有跳舞才能证明,我存在过。”这又变成了林音。

无论日记中是自我身份,还是林音身份。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林音对严华的重要性。那重点来了,林音不过是教严华跳舞,严华为什么会那么感动?即使林音为了严华离开舞蹈队,严华便放弃了自己为林音活下去?

这份情感其实有来源的,第一个是来源于两人身份落差带来的感恩情感。在《飞狐外传》中,平四就是为了胡一刀对自己的尊重与肯定,而在胡一刀死后救下胡斐,并含辛茹苦的抚养其长大。严华只是一个乡村姑娘,一个库管员,平时都没人搭理的人,突然收到了偶像林音的真挚对待。知遇与感恩之心,是成立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第二点。

林音不单给了她肯定,自尊,更重要的是给了她一个美好的梦。

这个梦是因为有林音才成立的,因为严华的梦想不是“跳舞”,而是“和林音一起跳舞”。

所以在整部电影最美好的部分,林音和严华一起跳舞时,严华的旁白才会是“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候,梦寐以求的唾手可得”。

所以,林音的死,导致严华的梦碎。而这个一直活在理想中的人,为了报答林音,也为了让梦延续,严华选择抹去自我,变成林音。所以,严华埋葬林音,并代替她去跳舞。当毁容回来后,得知了杀害林音的凶手,严华丝毫没有犹豫,买枪杀了陈默。

所以纵观严华一生,她把自己都弄没了,那她的意义在哪里?章欣最后把画像给她,她又哭什么?是后悔?还是遗憾?还是她到最后都没有成为那梦中的林音?


四个人物,四个不同的人生。有积极面对现实的,有带着遗憾离开的,有把希望留给他人的,有偏执的遗忘掉自己成为他人的。任取其一,都可以成为另一部电影的主角,展开另一个故事。

所以,回过头再来看,这部电影的主题。每个人物其实都没有“文以载道”,又各自代表了一种价值观。无论结局如何,成就她们价值本身的,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

梅莉,如果她没有成为妓女,她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会成功吗?会美满吗?不知道,但是她成为妓女后仍然为女儿努力的活着,才使她成为了梅莉。沈张,如果他得了癌后,去接受治疗,不管破案,那他还是沈张吗?林音,他腿伤之后,不再是神话,不再是那个令人向往的符号,从此教书育人,她能接受吗?而严华,她如果只是选择留在文工团,努力成为首席,最后随着文工团的解散而散落于人海之中,那她还是严华吗?

所以,远山淡影并没有为我们说明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意义都是主观存在饿,人生的意义就是追逐意义的本身。正是因为我们做的每个选择,才使我们成为了我们。

最后说章欣,这个男一,编剧导演并没有过多的刻画,他看上去柔弱,但是却无比的勇敢;怀疑自我,又坚定的要证明自我价值;他一直都没有掌握全局,但是事实上却早印证了他的努力。这不正是当下的我们吗?

我觉得编剧和导演没有深入刻画他,整部电影又是从他的视角展开和结束,其实是把空间留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套入章欣这个角色中。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希望观众在经历了一切后,最后决定自己的选择。无论选择如何,都是生活上的“英模”吧。


最后说点乱七八糟的。

1.这部电影除开经常下雨,章欣和沈张的背景设置有点像《杀人回忆》外,整部电影的主旨,视听,人物塑造方向,整体氛围,都和杀人回忆一点关系都没有。

2.我查了一下,这部电影编剧之一的吴童立,是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怪不得整部电影的思辨如此严谨,立意如此高级。

3.电影远山淡影是借鉴了小说远山淡影中女一回溯记忆的方式,只是电影用的是旁白,小说是口述他人事迹。

4.我看了章欣饰演者叶硕的访谈文章,他说贺泉导演开始忽悠他出演时,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类似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故事,而他将要饰演的是一位英雄神探。但是后来他看到剧本时,却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贺泉导演又忽悠他,认清生活本质仍然对生活热爱的人,才叫英雄。原来这位演员是在导演的一直忽悠下,完成的章欣这个角色。这演员在生活中也很章欣啊,哈哈哈

5.这部电影评分很低,但是这正是证明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音乐等一干人做出了一个曲高和寡的作品。虽然没有雅俗共赏,但是这也很了不得了,不是吗?

期待你们的下一部大作。


远山淡影(2021)

又名:Fading Shadow / L'esquisse de l'ombre

上映日期:2022-06-18(中国大陆/法国)片长:126分钟

主演:叶硕 周楚濋 杨骏 聂礎一 谢宇朦 董浩然 

导演:贺泉

远山淡影相关影评